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运行分析经济运行分析

平常心看待下行压力

发布时间:2014-07-30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正确的预期从哪来?来自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特别是对风险隐忧的正确判断。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经济下行风险、楼市风险、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忧。能否准确评估这些风险的大小和性质,能否辩证看待应对风险的条件和机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稳定和锁住市场预期。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只有稳预期,才能强信心,从而激发更大的发展动能。
    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年一季度,消费同比增长12.2%,比去年全年下降1.4个百分点;出口负增长3.4%,剔除虚假贸易的基数效应后实际增长3%左右,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8%,比去年全年回落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9%,比去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
    消费、出口、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体系中的终端需求,终端需求不振,导致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15.2%,比去年全年下降3.3个百分点,仅相当于近5年平均增幅的一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为2009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投资减速、工业减速,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失速”、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不会!尽管我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形势都有利于经济触底回升,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力量充足。
从出口看,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向好,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出口状况。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86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出口1885亿美元,同比增长0.9%;进口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0.8%;贸易顺差184.5亿美元,扩大1.8%。外贸已出现明显改善的迹象。
    从投资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有40%以上来自民资。近期,国务院各部门频频出台有针对性的微调政策,比如发改委向民间投资开放了80个项目,涉及能源、铁路、公路、通讯等领域,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将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
    从消费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较3月提高0.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其实,那些悲观甚至又开始唱衰中国经济的人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从全世界范围看,一季度7.4%的经济增速仍是比较高的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这样判断:从年初以来的情况看,尽管经济增速回落超出预期,但供给侧出现积极变化,整体经济效益处于合理水平;劳动力需求较旺,就业压力趋弱;CPI运行正常,没出现通缩迹象。这说明经济运行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潜在增速基本吻合,不宜因短期增速变化而对整个经济运行状态做出过于消极的估计。
   “三期叠加致增长放缓,应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究竟原因何在?除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换到中高速增长的轨道上。在换挡期,经济增速必然要从两位数回归到7%—8%的潜在增长率附近。
    与此同时,还有紧迫的结构问题必须面对,最突出的就是产能过剩。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在这样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企业经营困难、增长速度放慢都成为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此外,我们还要面对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投资和信贷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要防范和化解由此带来的风险和矛盾,这势必影响到经济增速,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分析,当前经济增长减慢,有2013年下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不够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稍显不足等宏观调控政策主动调整的原因。比如,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比上年同期减少5700亿元,货币供给增速也有所降低。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半年左右的滞后影响,这会导致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减缓。
    改革为中国经济增底气,新一轮改革红利渐渐释放,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有望实现。尽管中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阶段,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另外一个“期”:中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还在路上,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前景失去信心。从短期来看,稳增长仍具备支撑条件,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有望实现。
    中国经济增长的底气源于改革。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经济改革的动作频频,正渐渐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比如,简政放权的行政体制改革,为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空间。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浙江义乌等地方的改革试点切实推进,包括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都在真抓实干并快速推进当中,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潜力不小。
    再如,国家成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来落实混合所有制,成为拉动民资增长的重要抓手。民间资本的进入,会带来基础建设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
    其实,中国经济发展中从来都是充满危与机,矛盾风险固然不少,但机遇希望一直很多。当前经济运行的风险或许不是经济增长下滑本身,而是对经济增长下滑的过度担忧。过度担忧一方面会影响信心,从而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会对改革和转型构成压力,甚至会阻碍改革和转型的推进。近两年来的经济改革正在实质性地改变中国社会。与其说中国经济面临断崖式下坠危机,不如说中国正在面临着一次凤凰涅槃式的重生时刻。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