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发展加快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正在开启产业大变革时代,拓展经济增长的更大空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的11项行动计划涉及广泛,旨在加快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作为一个内陆的传统产业大省,河南更要抢抓产业互联网的新机遇,借力产业互联网,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构筑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产业互联网的河南机遇
方兴未艾的产业互联网对河南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河南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建设,互联网+三次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成长空间,河南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大,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持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是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以产业互联网技术为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支撑与新平台,把产业互联网作为产业升级的推进器,在此背景下,借力产业互联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才能为河南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依托产业互联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也具备了一定基础。一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持续入驻,河南已经成为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阿里巴巴、腾讯、浪潮等第三方平台纷纷入驻,为各类企业依托产业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载体与平台。二是本土企业创新案例不断涌现,黎明重工世界工厂网、逸阳女裤、好想你等依托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创新示范效应逐步彰显,将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激励。三是信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郑州被确定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浪潮云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国家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试点工程——“河南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为河南依托产业互联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支撑。
产业互联网的河南应对
从产业层面看,当前河南产业结构、产业业态与产品层次多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产业互联网渗透率偏低,相关技术和模式尚不成熟,尤其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河南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河南传统产业要借力产业互联网,必须围绕区域产业特色,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强化产业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与新兴并举、外引与内培共进,引导各类企业上下延伸、左右拓展、跨界融合,加快推动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业态培育上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构筑河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企业层面看,要把握节奏找准最佳结合点。产业互联网既是“风口”也是“风险”,对于河南传统企业来说,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要素积累偏少,要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但也不宜盲目跟风,尤其是当前面对产业互联网各领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现象,产业互联网并不能包治百病,企业要把握节奏找准最佳结合点。一是要做好基础工作,逐步提升设备、管理和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推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信息系统对接,并储备相关人才。二是根据行业特点选择切入点,装备、食品、能源、农业、旅游等行业对接产业互联网的优先环节和路径不同,企业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优先推进关键环节切入产业互联网,形成良性机制,引导企业员工逐步接纳融入产业互联网。三是借助第三方平台,与产业互联网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借助成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企业整合传统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的能力,创造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