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省、市发展改革委对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部署,为及时了解我市2016年农户种植意向,我所组织温县、武陟两县骨干力量,对29个调查户的种植意向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16年我市农户种植意向呈现油料作物和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较去年实际种植面积大幅上升;粮食作物中的谷物类种植面积较去年实际面积略有下降,薯类和棉花同比去年持平。具体情况如下:
一、粮食种植面积略有下降
预计我市2016年29个调查户户均种植粮食作物17.8亩,较上年实际播种面积18.87亩略减0.99亩,降幅为5.25%。其中:预计2016年粳稻的种植面积4.10亩,较上年实际播种面积4.51亩略减0.41亩,下降了0.41%;小麦的种植面积9亩,较上年实际播种面积9.39亩略减0.39亩,降幅为4.15%;玉米的种植面积4.70亩,较去年的4.89亩下降0.19亩,减幅为3.89%;薯类0.08亩较去年实际持平。
二、蔬菜、瓜果面积呈上升趋势
预计2016年我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0.12亩较去年实际0.09亩增加0.03亩,增幅为33.33%。其中蔬菜面积0.05亩,较去年的0.03亩增加了0.02亩,较去年实际播种面积增加了66.67%。
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上升
预计我市2016年户均种植花生面积0.43亩,比上年0.33亩增加 0.1亩,上升了30.30%。
四、种植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主要原因一是温县是小麦之乡,粮食大县,老百姓种植传统就是小麦、玉米;二是随着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政府各项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老百姓普遍认为种植小麦、玉米比较稳定,而且老百姓还普遍认为种小麦也省心省力,老百姓乐意种。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一是原因是农户认为种玉米相对种小麦繁琐,有的外出打工,只种小麦,不种玉米,二是今年玉米价格低于预期,对农户种植也有影响。其他大豆、薯类、瓜果、蔬菜等作物种植随意行很大,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种植。预计该县2016年20个调查户,户均种植粮食作物9.2亩,比上年实际种植粮食作物9.41亩,减少0.21亩。其中小麦预计种植面积4.86亩,较去年实际种植4.88亩,减少0.02亩;玉米预计种植面积4.26亩,较上年实际种植4.45亩,减少0.19亩;薯类种植没有变化。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其中预计花生种植0.35亩,较去年实际种植0.25亩,增加0.1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增加。蔬菜、瓜果种植面积0.12亩,较去年实际种植0.09亩,增加0.03亩。
武陟县詹店镇、乔庙乡是粳稻的主要产区,一方面当地的地势整体偏低,一般来说秋季正值汛期雨水较多,种植玉米、花生等不喜水秋作物担心被淹;另一方面这两个乡镇地质、土壤碱性较大,秋季种植玉米、花生等秋作物产量低,适宜于种植粳稻,种植水稻还能起到压碱改良土壤的作用。2015年气候适宜粳稻产量大幅度提升,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稻农种稻的积极性,但是2013、2014连年干旱少雨,河水不足稻农浇水费时费力排灌成本增加但产量增幅却不大,导致相当一部分老百姓不敢扩大粳稻种植面积。从该县的调查情况看,2016年预计9个调查户户均播种面积8.76亩,与2015年实际播种面积9.54相比减少0.78亩,减幅8.18%。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一位粳稻农调户(刘成丰)将3.7亩地冲成鱼坑所致。
其中:在粮食作物中,粳稻平均每户播种面积预计4.10亩,比去年4.51亩减少0.41亩,减少9.09%;小麦平均每户播种面积4.14亩,比去年4.51亩减少0.37亩,减少8.2%;玉米平均每户播种面积预计0.44亩,与去年持平。在油料作物中,花生平均每户播种面积预计0.08亩,与去年持平。
四、建议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生产实行优惠政策和农户自身需求,粮食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只是种植结构随着收益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1、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升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各涉农部门要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特别要加大对耕地面积较少的种粮户的补贴力度,对旱地与水田并存实行均衡补贴。全面实施好科技增粮、良种推广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稳面积、调结构、攻单产、提品质、增总产,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2、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程度还很高,政府应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的旱涝保收打好基础。
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优化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要大力引导扶持经济作物的生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根据农户初步种植意向,因地制宜,进一步发挥区域生产优势,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强优势产业、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高产化。在注重高产、优质、高效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和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提高种植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4、搞好信息服务,加快产业化进程。要想农民所想,加大政策、科技、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调研,及时发布准确的农情信息,让农民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积极为龙头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以深加工带动种植业,改变种植业生产的弱势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消化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作物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相关部门要利用冬春农闲的有利时机,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积极推广普及良种良法相配套和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农业新技术,推动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提高农户种植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6、及早动手做好备耕生产。要及时了解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及早作好抗旱抗灾的各种应对工作,制定和落实各种措施。特别是从现在开始要密切关注各种灾害性天气对春播工作的影响,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作物布局,确保如期播种。要密切关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行情,相关部门应做好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组织好各类农资的储备和供应,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