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特色装备制造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深度重构,通过“互联网+”“众创+”“改革+”等措施,大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年1~10月份,示范区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4.1%,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
为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专门成立了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成立装备制造业协会,研究政策,统一规划,通过“互联网+”“众创+”“改革+”等转变发展模式。一是重点发展汽车整车生产,以中轴集团、奇瑞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等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强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内在关联,为实现汽车整车制造奠定基础;二是围绕工程机械装备(设备)及配套零部件,以做大做强焦作工程机械设备产业为主线,依托焦作厦工、厦安轮胎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打造集研发、生产、配套、销售、培训等于一体的工程机械整车生产的装备制造园区;三是围绕装备制造信息化、自动化,依托华飞电子、明株自动化、斯达自控等装备制造自动化企业,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积极提升我市乃至河南省的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互联网+”重塑装备制造业。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辖区企业科瑞森利用阿里巴巴海外站平台,累计完成订单3亿元;中轴集团累计实现线上交易2亿元;中煤管业自建电商无缝钢管交易平台,日均交易额200万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示范区装备制造业企业抢抓“互联网+”的先机,不仅促使本企业产品通过网络大开销路,还为越来越多的供采双方搭建起合作桥梁。
“众创+”倒逼创新发展。为了用科技激活制造业,示范区积极发展创客经济,出台支持创客发展的政策,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目前腾云电商产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35家,并建成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青年创客空间,注册创客企业42家,在孵产业项目50余个。瑞庆发动机公司积极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利用创客成果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改革+”再造工业升级版。示范区加大改革力度,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全面撬动银行、保险、创投等资本要素投向科技创新,同时提升企业家素质,提升研发人员和高技能劳动者数量规模和质量层次,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目前,该区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外市场。中国兵装大江重工生产的高端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8%;科瑞森生产的系列带式输送机,国内市场占有率10%,居国内物料输送行业第三位;三岛输送机械生产的新型高效节能免加工止口长寿命托辊,品质为国内之首;中轴集团生产的重卡用大功率凸轮轴,国内市场占有率65%;厦工机械焦作基地生产的挖掘机,我国北方市场占有率9%;迈科冶金生产的带式烧结机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20%,同时出口印尼、巴西等国家;伟彤科技生产的煤矿液压支架结构件和液压缸,国内市场占有率8%;明株自动化的主导产品矿井提升机电控装置和四象限高压防爆变频器,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最高。目前,示范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