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为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质量和效益,市工信委根据焦作工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800行动计划”,即以推动六大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支持100户重点企业发展、推进100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培育100家两化融合企业、扶持100家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帮助解决100家困难企业实际问题、推进10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展100项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提升100位企业家综合素质。
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1.3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10.1%,居全省第四位。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要素制约加剧等矛盾尤为突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为此,市工信委对症施治,采取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推进重点转型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着力发展重点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研究解决企业重大问题,我市建立了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包重点产业和市直部门帮扶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出台并完善了焦作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将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工程,并以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100户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对“双50企业”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同时,我市设立5亿元先进制造业基金和2.5亿元工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强力支持企业发展。
着力围绕稳增长促发展,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了企业在实现快速发展中得到政策支撑,市工信委推动市政府围绕产业集群、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多方面研究出台了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支持意见,同时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建立完善一套全新工业企业数据采集系统,提高工业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应对。针对目前面临困难较大的铝工业、煤炭能源、煤盐联合化工等传统行业,市工信委积极开展专题帮扶,努力促其稳产达产、解困突围。
着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两化深度融合,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培育100家两化深度融合企业计划中,包括重点推进30家骨干企业全面信息化和70家中小企业生产自动化。重点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领域开展20户智能工厂试点,加快培育“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同时,市工信委积极主持搭建“互联网+工业企业”数据信息系统,整合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电力等部门数据,建立工业企业信息平台数据共享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的效率;还建立完善“互联网+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体系,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市场,提升企业综合效益。
着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为重点,扶持100家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力争培育100家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也是“800行动计划”的重要一项。市工信委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重点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政策落实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创业创新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按照市政府创优环境服务企业的要求,市工信委完善全市企业服务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服务热线平台,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建设焦作工信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企业问题分级解决机制和市长保运行例会制度,实行分类帮扶,精准施策,确保努力完成解决100个困难企业实际问题的目标。同时,以破解企业资金难题为重点,开展100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设立技术改造“助保贷”资金池,强化政银企合作,壮大完善市级应急转贷平台,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着力化解处置工业企业担保链风险。此外,市工信委还成立焦作市企业家俱乐部,实施百户千人素质提升工程,对我市100户企业、1000名企业家进行专项培训,努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开放招商力度。我市持续推进“333”招商模式,切实发挥九大工业行业协会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重点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强化招商信息收集、目标企业拜访和洽谈等工作,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以商招商,突出本土企业招商主体,突出内外联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德两国工业城市对接,筹划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
着力推进“四个一批”,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市工信委持续推进城区工业“四个一批”专项整治,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帮助僵尸企业盘活企业资产,激发企业活力,妥善安置职工,积极防范引发社会和金融风险,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着力完善煤炭监管机制,促进煤矿安全。面对煤炭行业发展严峻形势,市工信委一方面履行煤炭行业监管职责,建立完善煤炭行业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煤炭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市、县(区)、乡三级工作体系和日常议事机制,规范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建设焦作市清洁煤配送中心,推进散煤清洁应用工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