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运行分析经济运行分析

焦作市1—6月份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6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二季度多数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情况明显好于一季度,但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24.67亿元,居全省第7,增长7.2%,居全省第16位;

第三产业增加值312.6亿元,居全省第13,增长7.6%,居全省第17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9.1亿元,增长7.5%,居全省第13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5亿元,居全省第10,增长12.2%,居全省第13位;

固定资产投资983.3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14.3%,居全省第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1亿元,居全省第13,增长11.2%,居全省第12位;

进出口9.7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4.2%,居全省第6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3元,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6.4%,居全省第11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6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7位。

与一季度相比,9大指标中,7项指标增速有所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高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提高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高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0.4个百分点;2项指标增速下滑,进出口回落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征

 (一)三次产业缓中有进。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总产达到112.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产0.34万吨,平均亩产达到513.9公斤,居全省第1位。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十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有所提高。2010年以来,今年13月份全市第三产业季度增速首次高于GDP增速、第二产业增速,16月份仍延续这种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长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三大需求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需求缓中有进。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完成659亿元,增长17.1%,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完成297亿元,增长7.2%,比一季度回落28.1个百分点。29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58.7%,居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提高8个位次;“1816”投资促进计划项目投资完成率68.6%,居全省第1位;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投资完成率113.81%,居全省第2位;专项建设基金项目支付率57.44%,居全省第7位。消费需求稳步提高。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16月份,全市城镇实现零售额271.1亿元,同比增长11.5%;乡村实现零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9.6%。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活跃。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零售业拉动效果凸显。全市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6.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3%,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进出口市场运行平稳。全市实现进出口96731万美元,居全省第2位,完成全年进出口目标任务的44%,同比下降4.2%,居全省第6位。其中实现出口68739万美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下降7.8%,居全省第8位;实现进口29772万美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6.2%,位居全省第3位。

(三)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比例为6.559.733.8。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30%,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从企业看,全市50家高成长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9.6亿元,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投资质量有所提高。全市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2.7亿元,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4%,比13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比2015年(5.2%)提高88.8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耗能产业完成投资147.4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比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5%,延续了下降态势。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发展享受型商品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家具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97.4%19.0%14.2%,增速快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的平均增速。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电商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05亿元,网络零售额近30亿元。新主体发展迅猛,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837户,同比增长15.05%,新增注册资金137.62亿元,同比增长14.37%

(四)民生大局保持稳定就业总体稳定。全市推荐就业岗位10.6万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6%,同比增加0.5万个,增长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0.7%,同比增加0.32万人,增长8.2%。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5%,同比增加0.97亿元,增长31.8%。全市技能培训7.8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78.5%,同比增加0.13万人,增长1.7%。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7%,同比增加0.35万人,增长19.6%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八大类商品价格表现为“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4.9%,衣着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7%;居住类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5亿元,居全省第10位,比一季度提高2个位次;增长12.2%,居全省第13位,比一季度提高1个位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高。部分指标增速低于年度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2%)低于年度年度(8.5%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3%)低于年度目标(16%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2%)低于年度目标(12%0.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增速(—4.2%)低于年度目标(5%9.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4%)低于年度年度(8.5%2.1个百分点。6项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0.82.10.50.30.30.1个百分点。

(二)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税收持续下降全市全口径工业税收完成24.41亿元,同比下降2.4%,较5月份回落4.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行业下降36.2%,橡胶和塑料制品下降40.9%。从重点企业看,焦煤集团下降27.8%,中州铝业下降69.8%,风神下降41.7%企业效益增速回落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49.5亿元,同比增长2.1%,比13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0.2%,比13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7个百分点。用电量继续回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0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完成85.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节能形势严峻15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463.5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7.6%(全省平均—8.7%),居全省18位。

(三)财税收入增速放缓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2%,增速较一季度、上月分别回落2.6个和2.9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8.06亿元,增长8.8%,增速较一季度、上月分别回落13.5个和17.9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1.8%,比省辖市平均比重(69.3)低了7.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下降1.6个和3.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低税收占比。受土地交易量下降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下降33.5%

(四)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受近年来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成本上升较快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压缩,投资信心不足,投资意愿降低,投资能力下降。从2012年开始,全市投资在建项目个数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2012年在建项目2351个,20122015年分别较前一年减少18个、824个、311个、42个。今年,虽然项目的减少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下降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16月份,全市在建60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9个,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3个。新开工项目30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4个。

四、围绕实现全年目标,建议近期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抓四上企业入库。入库企业数量的增加会对经济指标回升形成立竿见影的支撑,建议重点放在房地产业和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服务业企业三类,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部门协同,市县联动,近期集中入库一批企业。

(二)抓项目促投资一是抓在建项目推进。下半年组织2重点项目暨“三区”建设观摩评比活动,每半月召开1次推进例会,对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台帐》、《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台帐》和《重点项目推进例会问题台帐》,全力以赴推项目。对重点项目和“三区”建设实行季度观摩评比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导考核。二是抓项目开工。组织2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再新上一批大项目。同时,认真排查集中开工项目,防止出现只奠基、假开工现象,切实形成实物工程量。三是抓项目谋划尽早启动2017年省市重点项目的筛选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对各县(市)区分任务、压担子,任务量化,结果排名。

(三)紧盯工业运行是抓双50企业帮50强和50高企业是我市的重点骨干企业,要突出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对目前面临困难较多的铝工业、煤炭能源、煤盐联合化工等传统行业进行点对点帮扶,促其稳产达产、解困突围;对市场前景看好的企业,要拿出奖励政策,支持企业扩销促产二是抓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用好9.4亿元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组建专注工业领域、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县(市)区担保机构作用,进一步提升担保能力实施财政管理资金存储激励办法,将政府性资金的存放以及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与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挂钩,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积极性。

(四)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上海现有497块工业项目用地,为了科创中心的建设,仅保留104块,有近8千家企业需外迁发展,这是难得的机遇。一是充分利用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推动上海本土企业向外地园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平台作用,加强沟通联络,对接项目和产业梯次转移,7月底前把我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主导产业等基本情况与产业促进中心进行对接。二是根据与促进中心的洽谈情况,争取8月中旬前邀请创业中心主要负责人来焦考察,实地介绍焦作概况和产业集聚区的总体情况,目前已向对方发出正式邀请函。三是组织全市产业集聚区参加中国国际产业合作大会暨园区展览会和2016年上海产业合作对接大会,现场展示推介,同时在大会上组织召开产业合作专题对接会。四是借鉴辽宁阜新、安徽淮北等地市与上海合作的模式,谋求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签署共建产业园的战略合作协议,从产业基金、智慧园区、科技文化产业园等方面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盯紧豫京战略合作推荐签约的4个项目,确保圆满完成赴京访问活动任务。

(五)提速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加快推进火车站南广场和南站房建设,配合做好太焦高铁建设,推进新焦城际铁路、焦济洛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做好沿南太行旅游观光铁路的谋划研究工作。公路方面,确保武云高速年内建成通车,推进南太行绕城高速前期工作,抓好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等干线公路建设,年内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尽快出台《加强城市工作促进城市发展三年改造提升计划的方案》,优先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贯通、黑臭水体整治、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

五、围绕三年跻身第一方阵目标,建议重点关注的工作

(一)抢抓政策机遇建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资金投向的分析研究,发现重大机遇,有专门人员对接攻关,强推快推,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确保不落后于周边地市。如2007年,我市竭力争取到的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至今中央财政已拨付我市资金31.87亿元;再如,2014年,我市国家海绵城市的申请失败,使我市三年共失去12亿元的国家资金支持。近期,应紧紧抓住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中原城市群规划、豫京合作、沿黄经济带、上海产业转移合作等重大机遇,加大谋划研究,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

(二)狠抓考核考评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导向。一是确保完成控制类和公益类指标。控制类指标,包括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达标率等指标。公益类指标,包括粮食总产量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标。要咬定目标,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争满分。尤其是注意控制类指标,一旦完不成将被惩罚性扣分。目前的重中之重是迅速扭转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被动局面,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作战这场硬仗。二是发展类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类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的增速是考核体系的重点,是决定各市综合位次最关键的部分。因此,确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的发展红线,是决定我市能否近期跳出全省后五、三年跻身全省前五的关键所在。三是健全重大事项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每年确定几项大事要事,通过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推进,责任部门具体推进,形成规划统筹、联审会商、协调服务、跟踪问效等制度,争取抓出亮点、抓出旗帜,做到重点工作争一流、整体工作上台阶、特色工作树形象。

(三)狠抓瓶颈破解。一是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正在酝酿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建议尽快出台落实,发挥政府在创新工作中的引导作用,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对有重大突破的个人及团队予以重奖。二是破解“钱”的问题。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政策,推动企业直接到资本市场融资,降低企业成本。构建企业政府银行铁三角关系,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新机构、地区性总部和后台服务总部,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解决的问题。加快推进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腾二进三、腾笼换鸟,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坚决整治城市建设中批而未用、低效用地、土地闲置现象,破解城市土地利用粗放问题,提高城市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四)狠抓财源培育一是突出新业态培育。主要通过引资与引智加快新业态培育,引资即通过开放招商,与发达地区开展合作,寻求引进新的产业;引智即通过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科技创新,来促进新业态发展。建议围绕三个方向,即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我市均有一定基础。重点抓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寻求与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城市企业经济交流、技术合作和双向投资,寻求与科研机构、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如近年来,中内配集团通过与国外企业的深化合作,短短几年,公司产品向高端化迈进,实现了转型发展。二是补齐服务业短板。服务业发展对我经济转型意义重大,建议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4个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我市旅游业起步早,但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非常突出,应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投资商和运营商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发展理念,围绕把游客留下来做文章,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引领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积极与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对接,加快物流业选点布局,推进武陟国家干线公铁联运物流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三是打造外来投资洼地。历史实践证明,越是经济困难,越要给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各项政策,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措施,轻徭薄赋,吸引民间投资来焦投资兴业,打造外来投资洼地。解决好乘数与被乘数的关系、短期税收增收与长期涵养税源的关系,做大总量,形成增量。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