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工业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企业效益开局向好。
从工业生产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加快,生产结构持续优化。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7和1.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8.1%,集成电路增长33.3%,工业机器人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
二、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服务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新动能加快成长。
从服务业生产看,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三、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和服务业经济质量的不断提升,夯实了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并有效促进了我国居民和政府收入的提高。
从居民收入看,实体经济发展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状况明显改善。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继续快于GDP和人均GDP增速。今年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意味着收入稳定增长基础扎实。(经济运行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