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南阳市西峡县、唐河县的香菇、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扩大出口,有意“飞”入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但是,当地政府担心企业会把税收带走,不愿意放企业走。怎么办?
有办法!8月13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联合下发《关于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飞地经济”园区内新上产业项目达到设计产能后10年内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市县分成部分,“飞出地”与“飞入地”原则上按5∶5比例分享。
这一利益分享机制,既解决了“飞出地”税收流失的后顾之忧,也给企业做大出口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帮助综保区增加了进出口总量,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协调发展。2014年,“有项目缺地”的郑州市金水区与“有地缺项目”的新乡市获嘉县,携手打造我省首个互动型飞地经济产业示范项目——金水(获嘉)飞地经济项目区。经过几年的发展,“飞出地”金水区、“飞入地”获嘉县都很好地解决了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区域功能的共同提升。
分享机制的建立,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之上。企业要做大,要走,“飞入地”想接纳,“飞出地”却面临的是税收流失、财政吃紧,还有当地居民就业难、收入降的问题。矛盾尖锐,问题突出。避而不管,“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想“飞”也难;即使飞了,这利益那关系,种种羁绊,企业“飞”得也累。正视矛盾,问题所在就是工作的方向、创新的节点,充分考虑企业意向、“飞出地”诉求、“飞入地”期盼,抓住利益分配这个关键点,在机制上做文章,这样才有了这个量身打造的分享机制。
此外,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胸襟也是不可缺少的。从小处看、眼前看,怎么分享对“飞出地”来说都是吃亏的。然而,从大处看、长远看,就没有输家只有赢家。一百块钱,即使占百分之百,也只是一百块钱;一万块钱,只占其中百分之十就是一千块钱。企业“飞出”,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蛋糕有可能做大,分的比例小,但是未来分的总量不一定少。对于西峡、唐河来说,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意味着当地特色农产品销量的增长,也将带动产量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多。
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机制改进,不改或慢改,都可能成为阻碍发展的壁垒。我们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随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并从问题入手,以开放的视野,开阔的胸襟,放眼全局和长远,着力解决机制体制问题,勇于担当,锐意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