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发展和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打造法治机关为引领,立足大局、主动作为,统筹做好法治机关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委在2021年度全市依法行政考核中获得“优秀”格次,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评为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现将我委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学习、筑牢根基,坚决做到“两个确立”不动摇
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市发展改革委历来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全委人员的法治思维,切实将依法行政相关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一是坚持政治学习和法治学习相结合。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内容纳入委党组、机关党委学习内容,全年开展4次法治集中研学和专题讲座,全委党员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全面增强。二是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坚持学法为先,发挥党组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纳入“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坚持做到“议事先学法”,努力培育学习型、研究型、实干型、进取型干部,不断提高委领导班子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委党组中心组全年组织学习37次,集中研讨8次,举办发改大讲堂10期,录制“十大战略”进党校3期,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上党课21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培训,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坚持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建立委副县级领导和支部联系县(市、区)制度,明确各县(市、区)调研重点任务。创新提出“六重六用”选人用人导向,实施导师带徒、见习试岗、挂职锻炼,实行青年干部“一线锻炼工作法”,推动干部更快成长。
二、依法行政、守法正本,严格规范权力运行不松懈
一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全体干部职工,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为牵引,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一是法治建设高位推动。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位副县级以上领导为副组长的市发展改革委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委中心工作,定期召开委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从制度建设、依法履职、提升能力、完善机制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全委法治建设的思路更清、动力更足。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委考核体系,对各科室(二级机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凝聚全委共建法治、共享法治的同心合力。二是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牢抓实,制定《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度集中学法计划》《2022年度集中学法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及管理。三是法治工作部署更加严密。坚决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关于依法决策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开展与《民法典》《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一致和涉招投标领域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把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执法决定的关键环节,有效防范复议诉讼风险,为全面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深化执法责任制及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保障了我委全年零行政复议、零行政诉讼。四是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共确立31大项88个子项,逐项明确设定依据以及办理环节、时限、费用、流程图等内容,并在网上进行公示,为依法履职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遵循。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调推动工作,实现4项行政检查事项100%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依规完成节能减煤、散装水泥应用、市重点项目招投标监督检查等领域年度检查和联合抽查任务。五是普法氛围更加浓厚。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统一,普法与实践相结合,制定下发《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全市发改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行谋划部署。结合“3.15”“12.4”等重要节点,利用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发放手册物品等载体,开展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营商环境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严守安全底线,全力构建绿色体系,不断提升社会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三、依法履职、挺膺担当,狠抓经济发展重点任务不放松
一是狠抓助企纾困解难,力促全市经济稳定运行。坚持抓大事,强化统筹谋划、牵头抓总,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研究出台实施168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77条接续措施,制定《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通知》等专项领域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建立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未享追责机制,建立政策库、企业库,搭建智能平台,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率先建立应急状态下“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日监测、日报告和“有诉即办”机制,保住了全市核心生产能力。持续做好“万人助万企”工作,积极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线下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3项,通过服务平台解决问题66项,企业满意率达100%。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研判调度工作机制,实行日监测、旬研判、月调度,我市经济实现了整体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V”型反转,进入全省第二方阵。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健全完善“1+5+10”项目谋划组织体系,为项目谋划咨询、论证包装、入库实施提供“全过程闭环式”服务。抢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健全领导分包、挂牌督办、“六个一”、“红黄绿”亮牌等推进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等五项工作机制,综合采取现场交办、部门调度、例会协调、督导反馈等方式坚持点处理、批处理,帮助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堵点109个。扎实开展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投放金额、369个“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全部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省、市重点项目全部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356”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16家,居全省第3位。智慧岛建设全省领先,并在全省智慧岛建设视频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突破口,绘制《焦作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图谱》,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定出台《焦作市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河南理工大科技园入选省级中介服务园区(楼宇)重点名单,焦作科技总部新城、焦作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选培育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四是狠抓重点领域改革,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焦作市投资项目前期“一件事”工作方案(试行)》,我市投资项目事项办结率、项目开工率等4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开发区顺利整合挂牌,“三化三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价格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纵深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启动市城区集中供热价格调整等工作,完成市城区巡游出租车运价调整及部分公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学费定调价工作。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由147名提升至34名,“信易贷”平台荣获全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观摩一等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荣获全省信用平台网站观摩二等奖,2个案例入选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五是狠抓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开创协调发展新格局。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启动实施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郑焦产业、文旅、物流、交通4个专项规划,跨大沙河向南发展等93项焦作元素和项目纳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27项服务事项实现郑焦异地通办,服务共享持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沁阳市成功获批全省第三批践行县域“三起来”示范县(市),孟州市成功列入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三年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六是狠抓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积极推动温孟滩防护堤加固工程等300余项焦作元素纳入到国家和省级规划。编制完成《焦作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八大行动”,严格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静脉产业园东、西部两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前建成点火投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实现突破式发展,武陟县5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修武县、博爱县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累计超100万千瓦。华润电力焦作市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项目成功获批省级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孟州国网时代储能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依法治市及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法治机关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为推动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202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