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专项规划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03   文号:焦政办〔2022〕83号   来源:焦作市人民政府网站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市“十四五”现代供应链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21026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具有创新、协同、公平、开放、绿色等特征。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建立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为推进我市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根据《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84号),聚焦汽车零部件、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供应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现代供应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功入选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

重点产业供应链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制造业供应链水平明显提升,多氟多、龙蟒佰利联、中原内配、风神轮胎等优势龙头企业着力整合资本、技术、市场等优势,积极延链、拓链、强链,专注于供应链薄弱环节和细分领域,不断加强研发和产品创新,实现了高盈利和高成长,锂离子电池材料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兴化工、盖森科技等145家企业上榜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农业供应链产业集群持续完善,以鑫合农业、怀山堂、蒙牛乳业等两业融合供应链企业为依托,基本建立了集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追溯、农业供应链金融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四大怀药”“两牛养殖业以及畜牧屠宰深加业、乳制品加工业的供应链产业集群。商贸流通供应链加快培育,全市拥有1家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2家物流企业跻身于全省服务业百户领军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12家。河南德众保税物流园区、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武陟润格仓储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纷纷落地,重联供应链集团成为天瑞水泥等多家上市企业核心服务商。我市获评河南省物流标准化示范市、河南省区域物流枢纽城市,武陟县获批为全省第二批区域物流枢纽(节点)

供应链平台功能加快提升。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入推进与浪潮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和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6、智能工厂8、省级智能化示范园区试点2个,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356产业龙头企业全覆盖。实施千企上云专项行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累计上云企业3909企业自建供应链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佰利联实施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化能耗管理平台、中原内配实施的面向汽车部件的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多氟多5G+氟化工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百强名单,是我市首次荣获工业互联网领域全国大奖。

供应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供应链试点培育成效明显,研究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推动武陟县、博爱县、温县、孟州市等4市(县)获评河南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市(县),13家企业获评河南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试点市(县)和试点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分别占试点总数的40%31%。供应链金融发展成效明显,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依托焦作智慧金服平台,搭建供应链金融公共管理和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政府、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与金融平台服务商加强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累计注册认证企业4659户,2679户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融资合计达785亿元。物流标准化持续推进,示范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率普遍提高20%以上,标准托盘使用率为92.6%,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8%

供应链网络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铁路专用线45条,货运营业站6个,月山站为华北较大的货运编组站之一。郑焦城际铁路、郑太高铁建成通车,桃花峪黄河大桥、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武云高速建成通车,沿太行、沿黄、焦平、沁伊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公路总里程达8050公里,公路密度达197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公路货运量由2015年的9796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4822万吨,年均增长10.9%冷链、电商等专业化流通网络加快推进,伊赛牛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用,万邦(焦作)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现代批物流园区快速推进;群蚁网络直播产业园等电商直播基地建成,示范区腾云电商产业园、山阳区华融国际电商产业园、德众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豫商易货平台”“温县国际山药交易物流中心”“百大商城等一批本土电商平台加快培育;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4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46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05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所有贫困村实现了村级站点服务全覆盖。

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供应链发展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供应链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足;国际国内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对我市稳定供应链带来挑战,高端芯片、动力电池等关键原材料和零器件阶段性断供风险上升;我市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偏低,中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本地化适配率不高,供应链平台设施和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现代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供应链上中下游协作水平不高等方面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二)面临形势

1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对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出挑战。大国战略博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俄乌冲突局势紧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供需两侧同时受到冲击,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上升。我国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循环是关键所在。我省正处于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的关键阶段,我市经济发展同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高端设备对国外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迫切需要积极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多措并举,确保重要产业供应链平稳运行,全力稳定经济大盘。

2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发展现代供应链创造战略机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家将更多立足国内市场畅通经济循环,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供需动态平衡。我市作为豫西北、晋东南通道节点城市和物流门户城市以及郑州都市圈1+8城市之一,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传统优势明显,需要依托现代供应链发展,促进我市既有优势重组整合、倍增放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3产业变革和布局调整对发展现代供应链提出迫切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构产业供应链系统,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式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现代供应链是构建产业链的核心要素,在促进资源整合、供需匹配、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市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制造业产品多数位于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关联度不高,迫切需要把现代供应链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供应链优势、补齐供应链短板、谋划供应链布局,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产业优势再造,加速进入中高端、处在关键环、成为压舱石。

4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发展现代供应链提供动力支撑。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能源、材料、生物、空间技术交叉融合,驱动全领域技术变革、产业变革,为企业真正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提供可能。我市深入贯彻实施数字化领跑战略,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以技术革新促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发展模式优化升级,促进上下游、生产与消费对接更高效、供求更平衡、资源配置更优化,为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效能和企业质量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再造发展优势,以数智化、绿色化、自主化、可控化为方向,以供应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关键,以完善网络、搭建平台、畅通金融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持续提升制造业供应链,优化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鼓励发展金融供应链,积极发展绿色供应链,着力提升重点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高效协同、安全可控的现代供应链体系,进一步释放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我市产业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衔接配套、融通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公共服务,有力推动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

——改革增效、创新赋能。持续开展首创性、集成型、差异化改革探索,坚决破除制约供应链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数智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供应链组织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实现现代供应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立足国内、内外协同。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用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重要产业供应链延链、补链、强链,让更多产业产品、技术装备、材料器件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

——绿色低碳、安全稳定。以全链条、全过程、全环节绿色转型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供应链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供应链风险管控,着力攻破卡点、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2035年,基本建成创新驱动引领、全面高效协同、自主安全可控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力争重点产业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十四五时期具体目标:

1供应链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3个千亿级,现代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轻纺、能源5500亿级和若干百亿级产业供应链,培育10家以上发展态势好、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供应链重点企业,成为区域重要的产业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2供应链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规划建设焦作智慧岛加快推进数智赋能,支持物流园区和仓储设施智慧化升级,积极构建数字智慧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全市数字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培育1个以上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行业供应链平台。现代供应链金融成为企业融资主要渠道,供应链融资规模大幅提升。重点产业供应链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

3供应链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跨区域轨道交通更加畅通,建成六纵四横高速公路网、便捷顺畅的干线公路环线,郑焦物流枢纽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一带一路大宗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3%左右,打造一批省内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现代供应链企业,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0家。

4供应链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供应链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物流供应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5个。供应链领域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供应链数字化治理走在全省前列。

三、建设提升制造业供应链

(一)重构传统产业供应链实施传统产业链优势再造工程,加快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品牌营造和行业标准制定,力争打造10个以上国内一流的细分领域产业供应链,实现传统优势产业链提质升级。充分发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产业基础优势,聚焦整机、成套设备、模块化设备和终端产品,推进供应链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和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和品牌化水平,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供应链。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大钛合金、铝镁合金、特种钢材、高端电子专用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开发力度,带动装备制造、电池制造、电子制造等下游行业高端化发展。以食品、轻纺等消费品行业为重点,加快发展乳制品、面制品、休闲食品(饮品)、调味品、高档纸品、皮革制品等特色领域,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产品研发、质量管控、品牌营销,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乳制品、休闲食品、皮革制品生产基地。完善煤炭、天然气等原材料供应渠道布局,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和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实现大宗商品平稳有序供应,营造良好的产业供应链生态。

专栏1:传统产业供应链建设工程

1高端装备。持续强化工程装备、矿山装备、造纸装备、农业装备四大板块优势地位,实现节能环保装备、机器人、智慧教育装备、新材料装备、新能源装备五大领域赶超突破。支持企业开发一批高端智能装备产品,突破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设计开发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供应链

2绿色食品。顺应食品消费个性化、多元化、营养化升级趋势,聚焦乳、肉、面、怀药、果蔬五大行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品牌培育。突出龙头带动、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基地协同,发挥蒙牛”“蜜雪冰城”“博农”“燕京等品牌优势和带动力,建设中原乳都、中国新式饮品供应链基地,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供应链

3现代化工。聚焦氟化工、煤盐联合化工、生物化工、电子级化工等四大板块,走系列化、多品种、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道路。拓展优势产品线,依托龙蟒佰利联、多氟多、晋煤天庆、昊华宇航等企业加快发展氯化法钛白粉、电子级化学品、新能源材料、PVC树脂、氯乙酸、环氧树脂、工程塑料等精细化工产品,打造500亿级现代化工产业供应链

4先进金属材料优化钢铁产业布局,依托宏达钢铁打造绿色短流程钢铁基地,加快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等产品;提高铝加工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扩大轨道交通、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中高端产品规模,完善型材、压延件、熔铸件三大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强先进镁合金、钛合金等功能性合金产品研发,加快“中原钛谷”建设,打造500亿级先进金属材料产业供应链。

5轻工纺织。巩固皮毛鞣制、纺织产品、办公及包装用纸、家居板材等产品优势,培育壮大设计环节,提高产品档次,支持隆丰皮草、泛家居产业园、江河纸业等加快高档皮草、品牌制鞋、纺织服装、智能家居、汽车内饰、高档纸品等新产品开发,打造500亿级轻纺产业供应链

(二)壮大新兴产业供应链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培育引进10个具有核心技术支撑的引领型企业和10个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供应链。推动新材料优势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重点,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全面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进一步突破动力电池高比能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等关键技术,实现电池关键材料规模化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对发展基础较好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新能源及网联车4个产业,重点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攻关,推动产业供应链整合,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打造更多在供应链细分领域具有主导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产业,依托浩泽电子、东旭光电等企业加快延链、补链,积极引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尽快做优做强。推动5G产业加快发展,深入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泛终端规模应用,努力抢跑新赛道。

专栏2:新兴产业供应链建设工程

1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聚焦光膜屏器网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光隔离器、柔性ITO导电膜、触摸屏、微型照相装置驱动元件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积极培育高端投影、智能教育装备等终端产品,加快实现产业链由以终端生产为主向屏端并重链式发展为主转变,形成下游智能终端整机、软件应用与上游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打造百亿级供应链

2.生物医药。聚焦创新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领域,鼓励国药容生、健康元、辅仁怀庆堂、保和堂等知名药企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现代中药、医用耗材、智慧医疗等产品,加快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新药、经典名方产品开发,打造百亿级供应链

3.节能环保。依托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聚焦制冷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废旧金属回收利用体系及脱硝、脱硫、除尘装备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构建装备+平台+服务节能环保全产业链,打造百亿级供应链

4.新能源及网联汽车。巩固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鼓励多氟多新能源、河南领途等企业加大驱动电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力度。积极引进新能源整车企业、氢燃料汽车企业、中高端新车型加快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建设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推广应用先行区,打造百亿级供应链

5.智能装备。聚焦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数控机床、机器人、新兴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成套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强化骨干企业培育、示范应用、创新引领、合作交流、人才培养、财税金融支持,完善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打造百亿级智能装备供应链

65G。围绕应用和产业两个方向,优化5G网络布局,推动5G模组大规模行业应用、推进5G行业终端创新与普及、培育5G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动焦作市5G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蒙牛5G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多氟多5G数字化控制中心及智慧工厂等建设,实现5G赋能各行业,打造5G应用创新示范城市。

(三)培育未来产业供应链跟踪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引进培育东方电器、亿华通、北京中鼎等知名企业合作布局氢燃料电池相关产业,建设氢能供应基地、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强化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高端医用耗材和先进医疗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大健康产业链。加大碳基新材料研究开发加快产业化步伐,打造全省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前瞻布局北斗应用、生物基因、量子信息、区块链等产业,力争在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形成若干未来产业引爆点。

四、优化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一)创新农业供应链组织形式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优先选择粮食、果蔬、药材、乳制品、蛋品、肉品等我市优势农产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组织模式,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体系。积极培育壮大社会化、市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推进建立全国和区域性农产品平台交易体系,采取直采、直供、直销等方式,引导企业建立直营店、销售专柜等。实施特色品牌提升行动,做大做强铁棍山药、菡香大米、云台冰菊、孝敬蔬菜等特色品牌,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农产品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到2025年,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链主企业8个以上,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0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7000家,家庭农场达到4000家;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发展到50个以上,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120个以上,力争培育1条以上年产超百亿元的农业主导产业供应链。

(二)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支持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鼓励企业改建、扩建新建必要的原料和成品仓储库房,提升仓储、保鲜物流等设施功能。巩固扩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果,实施电子商务进村综合性试点,积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电商互联互通。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畅通完善县村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

(三)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支持以冷链仓储为核心功能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万邦厚疆(焦作)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温控项目建设,推动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到2025年,建设1个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个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60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冷链物流体系。

(四)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市、县、乡三级信息系统与全省平台对接衔接和数据共享。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推动农产品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四挂钩。以蔬菜、林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逐步实现二维码、耳标、包装标识等追溯载体全覆盖,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到2025年,80%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专栏3:重点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工程

1.粮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推动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45万亩。

2.果蔬。突出孟州韭菜、博爱怀姜、孝敬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开展果蔬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到2025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0万亩,林果面积稳定在9万亩。

3.花生。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25年,全市花生面积达到36万亩以上,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4.怀药。聚焦四大怀药,加强道地怀药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建设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并完善“种植与加工”两业紧密联动的智慧农业供应链体系,建设怀药智慧供应链管理平台,到2025年全市怀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

5.畜牧业。聚焦乳牛和肉牛供应链,稳定生猪生产,提升蛋鸡、肉鸭、鹌鹑等家禽业发展水平,完善养殖业、乳制品制造与牛肉屠宰加工业以及流通业多业紧密联动的“两牛”供应链体系;实施奶业振兴计划,加快蒙牛乳业年产20万吨高端液态奶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奶业上档升级,打造“中原乳都”。

五、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

(一)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关键作用。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单,完善主办银行制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等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民营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推动国有企业设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塑造大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组织供应链核心企业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及时足额支付中小微企业应收款项。

(二)做强做优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引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已有金融机构延伸网点,鼓励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向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倾斜。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为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各县(市区)出台支持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引导融资租赁企业和商业保理企业提供适合供应链企业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三)提升供应链金融运行效率。引导和促进信用良好、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供应链成熟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与我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等实现系统对接,大力挖掘数据信用价值,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进行全方位信用画像。搭建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改进供应链融资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供应链融资服务效率和服务便利度。深化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全面推进供应链核心企业挂牌上市及发债融资,加快龙佰集团在港交所上市和皓泽电子、江河纸业在深交所上市步伐。

(四)优化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依托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搭建全市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征信系统、信易贷平台等深度对接、信息共享,完善供应链金融结算、监管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信息挖掘、信用评估、交易执行、风险预警等业务,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试点,积极推广信易贷融资模式,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基于核心企业贷款、债券、应付账款等一揽子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提高金融机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供应链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六、积极发展绿色供应链

(一)大力推动绿色制造。以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区域经济循环化为途径,实施绿色制造重点项目,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推动园区绿色化改造,加大绿色产业集聚和产业智能化改造,积极实施园区上下游产业链接、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废弃物集中处置,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强化供应链绿色监管,推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实行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鼓励开展碳标签实践,在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食品加工和机械装备等行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健全生态环境领域严重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2025年,新创建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

(二)积极推进绿色流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打造绿色商品流通供应链,培育绿色消费平台,引导传统百货商场、交易市场、宾馆酒店、连锁便利店等开展节能改造。开发应用绿色包装材料,推广使用循环包装袋、可降解购物袋、共享快递盒、环保快递箱等绿色产品和配送器具,推动住宿餐饮业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使用快递环保袋、电子面单、信息标准、循环包装等,鼓励使用节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工具,积极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运输方式,构建低环境负荷的高效物流系统。

(三)建立逆向回收体系。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实施无废城市建设行动,加快构建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攻坚工程加快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依托河南永续、多氟多、鸿利再生资源、焦作蓝天资源等企业,大力发展废旧铅酸电池、动力电池、报废汽车、废旧轮胎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鼓励供销系统依托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推进废旧物资梯级利用和再利用。实施静脉产业园提质发展工程建成投用东、西部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引导新建危废集中处置、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项目在静脉产业园、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内集聚发展。

七、提升供应链协同服务水平

(一)推进数智化网链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智管理方法在供应链领域创新应用,实现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高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5G产业园、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睿洋数字生态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培育和建设本土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模块化、低成本、快部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到2025年,培育建设5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2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培育建设供应链平台依托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围绕集群龙头企业、重点平台、重点园区、商品市场等,整合资本、技术、人才和政策等,打造一批数据多源集成、服务全链共享、跨域资源协同的特色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群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智慧农业云平台,构建云端协同、覆盖全程、开放共享的农业供应链大数据体系,培育一批全程物联化、全链可追溯、全域可视化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支持优势电商平台和品牌商打造形成全程可控、响应快速柔性管理的电商供应链平台,提升消费供应链响应能力。围绕商贸流通、建筑工程、医疗健康、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建设一批数据智能驱动、线上线下协同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三)推动生产服务环节协同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统筹焦东物流发展集中区、焦西物流发展集中区、郑焦物流融合发展集中区谋划,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网络货运等物流行业新业态,加快推进武陟国家干线公铁联运物流港、孟州市B型保税物流中心升级改造项目、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物流园二期项目建设。加强物流主体培育,推进运输、仓储等传统大宗物资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转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延伸服务链条,鼓励相关企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向供应链下游延伸远程诊断、维护检修、仓储物流、技术培训、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增值服务,推动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发挥孟州产业集聚区、温县两业融合示范效应,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推动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1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企业。

八、对接融入全球供应链

(一)优化布局供应链网格。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拓沿线国家市场,支持重点企业在海外设立分销中心,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境外保税仓,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物流配送中心、分销服务网络、海外仓等布局。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调整优化供应链布局,利用国内大循环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加强供应链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深化供应链互补性合作。以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强力实施郑焦交通一体共建,推进实施重大交通项378工程,着力畅通开放通道,加快大型综合性区域型物流枢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郑焦晋智慧物流走廊

(二)提升开放平台供应链服务水平。优化开放平台承载功能,增强通关便利化能力,持续提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承载能力,支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站区和孟州市申建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功案例。支持焦作经开区和沁阳经开区升级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制定出台《焦作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工作方案》,依托孟州德众保税物流园区,打造市级专业跨境电商孵化物流园区积极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打造集聚监管部门、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的优质一站式综合服务园区加快促进跨境电商资源优势互补。到2025年,成功创建中国(焦作)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重点围绕中欧、中韩、中德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创建5家以上国际合作园区。

(三)完善外贸产业供应链体系。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外贸企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家。加大对外贸进出口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强羊剪绒及制品、造纸及制品出口基地,积极为企业申请中小开”“出口信保”“进口贴息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支持资金,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进出口规模,推动焦作外贸区域品牌国际品牌跃升。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在海外建设营销中心、展示中心、售后服务中心、海外仓等,加快发展保税+新型贸易,探索融资租赁、特设口岸、总部及转口贸易等新型业务,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生态链积极申报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动形成内外贸市场统一协调发展的贸易新构架。

(四)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鼓励企业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研究制定产业供应链安全评估标准,引导我市重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供应链安全评估,厘清供应链关键节点、重要设施和主要供应商等情况及地域分布,排查供应链风险点,优化产业供应链布局。支持供应链企业制定和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着力引导我市优势产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在网络布局、流程管控、物流保障、应急储备、技术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增强供应链弹性,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提升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带动供应链全链条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好焦作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谋划推进、重大问题研究及综合评价等工作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政策协同,出台相关行动方案或实施计划。各县(市、区)要贯彻执行和协助配合政策措施实施工作,结合属地实际研究制定支持现代供应链体系发展的配套政策,上下合力确保规划顺利落地实施。

(二)突出重点领域,强化要素保障。建立供应链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扶持,统筹运用现有相关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为企业开展供应链现代化融资支持,充分发挥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建立供应链行业协会、学会和联合会等各类组织,协助政府制定和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提供供应链咨询、行业交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充分利用全市高等院校开设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加强供应链专业人才交流培训;把现代供应链人才作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向,创新供应链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吸引优秀供应链人才优惠政策。

(三)开展创新应用,推进试点示范。落实国家、省激励政策,研究制定市级层面支持政策,实行一对一对接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企业、示范平台、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示范评估,及时梳理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一批最佳实践和典型案例,示范带动全市现代供应链加快发展。

(四)持续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企司法服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加强供应链政策解读和试点工作舆论宣传,及时总结、推广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示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广泛吸引社会关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附件:焦作市“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表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供应链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表

 

序号

   

建设地点

      

计划投资

(亿元)

建设年限(年)

合计

72

 

 

1394.05

 

、产业项目(35个)

1

河南佰利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

中站区

项目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2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以及配套氢气高效利用生产线。

52.0

20212024

2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

中站区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7.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生产线以及厂房、办公区、仓库等。

51.5

20222025

3

河南福淼宜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千万套物联网智能设备项目

  

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一期年产100万套物联网智能生产能力,二期年产300万套,其余三期建成。

22.0

20222024

4

焦作千业新材料智能矿山综合利用及配套设施项目

马村区

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千业矿山绿色智能数字化开采、干混砂浆生产线、办公楼、综合实验中心等及配套物流设施等。

21.25

20202023

5

焦作福创园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福通中德科技园项目

示范区

总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研发中心等。

20.0

20212024

6

世邦工业科技集团修武产业园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套)高端智能矿机设备产业园项目

修武县

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中心、产品智能展示中心、产品实验及检测中心、联合生产厂房等。

20.0

20192023

7

河南佰利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

中站区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主要构筑物有氯化车间、氧化车间、后处理车间、成品仓库、含氯废水处理装置及配套公辅工程等。

19.0

20212023

8

河南金水飞地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

  

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要引进以生产电子电气、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其上下游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18.0

20202022

9

孟州市金玉米科技产业园项目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中心、车间、办公楼等。一期建设玉米、麦芽糊精等生产线以及配套设施;二期建设葡萄糖浆、高麦芽糖浆、功能性发酵制品、粉末油脂等生产线及建设辅助配套设施。

15.2

20212023

10

年产150台(套)城市地下管廊智能盾构机及配套环保设备项目

修武县

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中心、检测实验中心、生产管理中心和3栋生产车间。

15.0

20182022

11

河南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专用负极材料深加工项目

博爱县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磨粉碎、内串式石墨化炉等车间、锂电池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物流仓库、附属设施等。

15.0

20212023

12

河南金水飞地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建设车间、仓库,综合办公楼、研发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等。

15.0

20202022

13

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大咖国际产业园二期项目

  

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年产约1.5万吨固体饮料和年产3万吨依用油脂制品以及9万吨干混线,二期建设年产4.5万吨固体和年产3万吨食用油脂。

15.0

20222023

14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超净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项目

中站区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一期主要建设年产3万吨电子级氢氟酸;二期主要建设年产3万吨电子级硝酸;三期主要建设年产2万吨电子级硫酸、年产1万吨电子级氨水和年产1万吨电子级BOE

11.45

20212023

15

巨力索具(河南)有限公司索具科技产业园及年产10万吨钢丝10万吨钢丝绳项目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设办公用房、钢丝拉制车间、挤绞生产线、研发中心等,生产制造高端装备、海洋工程等索具产品,达到年产20万吨钢丝、钢丝绳及部分索具规模。

10.8

20222023

16

沁阳市第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一机厂智能化装备车间项目

沁阳市

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新建厂房2万平方以及配套设施,购置智能生产线6条及相应配套的造纸机生产线8条。

10.8

20222024

17

杭州麦克斯公司年产20万吨高品质功能性淀粉糖项目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新建10万吨葡萄糖浆生产线和5万吨功能性低聚糖及功能性发酵制品生产线各一条。

10.6

20222023

18

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阿斯巴甜盐酸盐项目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阿斯巴甜盐酸盐合成车间、罐区各一处,FA制备母液回收车间等。

10.6

20212022

19

河南卓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环保新材料项目

博爱县

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设全自动生产线包括超细粉精品线两条、陶瓷球精品线一条。

10.5

20212023

20

焦作市金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马村区高端医药制造产业项目

马村区

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医药科研孵化中心、实验室、医药仓储物流区,建成年产1000吨酶法精品4—AA、年产100吨瑞舒伐他汀钙等医药中间体生产线。

10.5

20202023

21

沁阳市河南晋控天庆煤化工责任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沁阳市

一期新建5G基础设施,实现5G+工业应用,对空分车间进行智能改造,二期利用先进控制技术,对公司生产、能源、设备以及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

10.5

20212023

22

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工业综合利用基地项目

修武县

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煅烧α氧化铝、30万吨高纯石灰铝酸钙、熟料窑脱硝改造、高端微粉阻燃填料、生态烧结透水砖生产线等。

10.46

20202023

23

孟州市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年产90万只高端国VI发动机钢质活塞项目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购置德国进口先进设备,新建多功能自主可控协作机器人全智能机加工生产线3条。

10.3

20222022

24

河南汉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优质谷朊粉及高值转化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仓储车间、办公楼。

10.2

20222023

25

焦作颐光置业有限公司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

解放区

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拟建18栋楼,主要包括人才大厦、数字文创港、电商大厦、金融大厦、星级商务酒店等,构建一园多集群产业布局。

10.2

20222024

26

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端液态奶生产线扩建项目

示范区

主要建设PET生产线,设计日生产能力600吨,年生产能力20万吨。

10.0

20222023

27

沁阳市豫科创新(沁阳)科创园有限公司科创园

沁阳市

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国际实验室3个,国家实验室5个,入驻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生物制剂、化学所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等17个项目。

10.0

20202022

28

河南龙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智能化矿山装备和化工装备项目

博爱县

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厂房、仓库、研发中心、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研究院、办公楼等。

10.0

20202023

29

焦作浩瑞建材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

马村区

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楼、研发中心、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绿色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土构件生产线及精品制砂生产线等。

10.0

20222023

30

河南中轴股份有限公司中轴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示范区

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形成年产100万件国六排放高端发动机凸轮轴生产能力、30万套自控复叠系统阀门生产能力、20000吨矿山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0.0

20212023

31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

中站区

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10.0

20212024

32

河南奋安铝业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铝型材项目

中站区

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4万吨汽车轻量化及工业铝型材生产线以及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

10.0

20212022

33

河南百维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

武陟县

年产1000台激光焊接切割机器人、1000台光纤维激光专业切管机。

10.0

20182021

34

新经济产业园项目

解放区

以原16中、艺校区域建筑为基础进行整体改造开发,打造以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与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

10.0

20222022

35

中原内配集团公司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

孟州市

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面向汽车部件的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服务平台,完成5G+工业互联网的工厂内高质量改造,培育5G+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化创新应用模式,建设企业级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2

20212022

二、农业项目(9个)

36

国家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项目

  

实施项目46个。

22.23

20212023

37

温县药食同源地标农产品绿色加工产业园项目

  

建设日产5万份营养配餐中央厨房及学生营养配餐项目、净鲜食材加工产业园、万喜生态农场项目等。

21.3

20212023

38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沁阳市、武陟县、博爱县、修武县

以孟州韭菜、武陟肉鸭、博爱肉牛蔬菜循环、修武蛋鸭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谋划建设重大项目。

8.8

20222024

39

山阳区农业产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山阳区

建设7个农村产业示范园区,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冷库及配套工程。

6.8

20222023

40

怀药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项目

武陟县、温县、修武县

建设14个重点项目。

3.59

20222023

41

河南省云台山怀药科技园基础设施项目

修武县

建设6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14层研发中心、1座动力站等。

2.1

20222024

42

温县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建设项目

  

分五年实施种业八大工程、两大体系建设。

1.5

20212025

43

欣丰源怀地黄等怀药种植加工项目

山阳区

生产厂区建设、怀药文化宣传建设、怀药收购及种植基地建设。

1.15

20212022

44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

  

围绕小麦、怀药产业实施十个子项目建设。

1.0

20212022

、物流项目(10个)

45

豫北现代物流园

博爱县

选址于玉祥路以南,鸿昌路以北,勒马河以东,酒奉路以西,规划占地面积630亩,建设辐射全省的集电子商务、快递、配送、冷链物流、工业仓储、商业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18.0

20222025

46

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

武陟县

选址于武陟县詹店镇,国道327与京广铁路交汇处附近,规划占地1500亩,分为两期建设。

15.0

20222025

47

万邦厚疆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

马村区

选址于马村区人民路与东经路交汇处东南区域,建筑规模40,主要建设综合楼、服务中心、5万吨低温冷库、5万吨常温冷库,将涵盖蔬菜、果品等交易区及配套设施等。

13.5

20222025

48

河南国誉工业物流园项目

中站区

位于焦作西部工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内,总占地面积780亩,主要建设物流金融信息中心、入驻企业及产品展示中心、物流大厦、联运(含冷链)库房等。

10.2

20222025

49

焦作市快递物流电商直播产业园

马村区

选址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海大道与丰收路交叉口,占地约2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快递分拨中心、仓储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电商直播运营中心等。

10.0

20222025

50

温县公路港项目

  

选址于温县西环路与G207交汇处,规划占地面积584.4亩。建设集运输、仓储、分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

7.1

20222025

51

河南南泓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配件物流园项目

武陟县

占地174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库房、办公楼、宿舍、餐厅、公寓楼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储存货物60万吨。运输35万吨。

5.0

20202023

52

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

马村区

选址于马村区焦煤集团演马庄矿、冯营电厂等闲置厂矿区。规划改建演马综合物流园、焦煤物资总库物流园、千业建材物流园、冯营物流园等四个物流园区。

3.9

20222025

53

河南豫北煤炭储备基地有限公司焦作煤炭储备基地改扩建项目

博爱县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新建仓库约20000平方米,对现有仓库环保升级,煤场监控监测系统、集控调度中心升级改造等。二期建设物流园区,辅助装卸及运输系统的改造升级,项目建成后最大周转量达到1000余万吨。

2.56

20222024

54

武钢物流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二期项目

中站区

建设4座标准仓库、散货大棚1座、钢材堆场、做大做强钢材建杂业务功能板块、发展工业品功能板块。规划总建设面积4.6万平方米。

1.0

20222024

、交通项目(18个)

55

呼南高铁焦洛平段

沁阳市、博爱县、孟州市

线路全长约218.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总投资约302亿元,其中焦作境内线路长约34.5公里,投资58.65亿元

58.65

20222026

56

新焦城际铁路焦作段

修武县

项目全长约81公里,新建线路长度约61公里,项目总投资约89.43亿元。其中焦作境内约10.7公里,投资15亿元。

15.0

20232025

57

郑州至焦作高速公路

武陟县、示范区、马村区、修武县

全长81公里,焦作境内66公里。

130.0

20222026

58

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

武陟县、温县、孟州市

路线全长100.1公里,焦作境92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

123.8

20212024

59

沿太行高速焦作段项目

修武县、马村区、山阳区、解放区

全长约40.3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66.4

20222025

60

焦平高速焦作至荥阳段

武陟县、温县示范区

全长约35.3公里,焦作境内28.4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

60.0

20212025

61

沿太行高速焦作至济源段项目

中站区、博爱县、沁阳市

路线全长52.2公里,焦作境内路线长38.9公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56.3

20212024

62

沁阳至伊川高速公路

沁阳市、孟州市、温县

路线全长约99公里,焦作境内25.2公里。

54.0

20212025

63

焦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

  

全长20.9公里,焦作境内18公里。

40.0

20222026

64

沿黄高等级快速路

武陟县、温县、孟州市

线路长98公里。

29.0

20232025

65

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

孟州市

拟建项目全线路线全长18.212公里,路基宽度33米,占地总面积1829亩。

21.71

20192022

66

省道309温县至济源交界段改建工程

  

线全长69.58公里。

16.4

20222024

67

孟州集聚区铁路专用线

孟州市

线路全长21.3公里

15.3

20222025

68

S230修武方庄至博爱寨豁段改建工程

马村区

山阳区

线全长40公里。

14.79

20222025

69

孟州通用机场

孟州市

规划新建跑道1条,长1200米,宽30米。新建机场综合业务楼2400平方米。

5.8

20222026

70

武陟公铁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

武陟县

线路全长8.8公里。

5.4

20222025

71

长垣至修武高速公路

修武县

线路全长88.2公里,其中我市域内长1.8公里。

5.2

20222025

72

豫北中运物流园铁路专用线

博爱县

线路全长3.3公里。

3.5

20232026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