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介绍我市博爱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典型经验的公益宣传片《转变2010》,从7月7日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滚动播出。这是该县秉持“高效、生态、有机、循环”现代农业新理念,按照科学规划、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的丰硕成果。
博爱县人多地少,空间狭小,全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亩,分散种植没有效益。要放大农业效益,出路只有一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品特色化、产业集约化、循环常态化的路子。该县的主要经验有四条:
“有形之手”促转变。博爱县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把全县划分为东部乡镇以粮食高产为主的粮食园区、南部乡镇以蔬菜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园区和北部乡镇以冬枣、樱桃种植为主的特色林果园区,并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推动等措施,推动三大农业园区发展。如今,该县夏粮单产、总产已经连续7年喜获丰收。今年,小麦平均单产544.8公斤,较去年每亩增产10.2公斤,全县25万亩小麦增产255万公斤。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4万亩,日光温棚发展到2.1万座。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底樱桃、柏山冬枣、界沟葡萄等规模生产基地大量涌现,全县林果产业年产值达1.1亿元。
做大特色促转变。为做大特色,放大优势,该县连续7年制定激励优惠政策,每年县财政都要拿出数百万元对新增拱棚、引进推广新品种、土地流转给予奖励,并在水利、道路、用电等方面给予配套扶持。该县还积极整合项目资金,2年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高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全县已形成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14万亩、标准化生产田12万亩,还建成了8个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省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5个市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认证了8个无公害蔬菜产品标志,先后注册了“孝敬牌”、“苏篮子”等蔬菜商标,并被确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科技支撑促转变。该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采取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联姻”等多种办法,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0项。为使农民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种植技能,近年来,该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召开现场会180次,培训农民9.5万人次。如今,反季节种植、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等蔬菜种植成为该县普通农民拿手的生产模式,16.6万亩绿色蔬菜全部采用了日光温室、地膜覆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频振式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等最新的农业技术设施,近二分之一的耕地实现了无公害或标准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该县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重点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目前,该县已累计投资1400万元,建成沼气池3540座,种植业产生的作物秸秆、饲养业产生的畜禽粪便,都变成了清洁能源。
创新机制促转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流转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推进集约农业、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该县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17家,带动全县5万农户从事蔬菜生产、林果种植、畜禽饲养等,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有效节约了化肥、农药、劳动力等生产成本。该县30余家重点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经济作物1.9万亩,每年可为农户节约投资3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农户+基地”和“农字号企业+农户+基地”等模式有力地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目前,该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4.5万亩,使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或以产业工人身份重新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仅该县的100余家“农”字号企业,就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