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五中全会会议公报,“十二五”期间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城乡改革等领域的改革攻坚。
10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2010年中国改革论坛上指出,“十二五”期间,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结构调整着力点必须从重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向全面调整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等,改革也将涉及全方位结构调整、涉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重大任务。
彭森表示,在“十二五”时期,很多深水区改革要启动,包括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财权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财税改革,以及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八大改革攻坚
彭森指出,“十二五”期间需要在八大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
首先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层级,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从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第二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包括要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的职能定位,逐步实现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完善国有资产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股份制改革,要大力推进铁路、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
第三是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稳定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制度的改革,切实发挥价格在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杠杆作用。这项改革,对于抑制过度的需求,增加有效的供给,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考虑实际,要从我国部分资源短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实际出发。既充分考虑资源稀缺程度、抑制不合理需求,又考虑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和保持价格总体稳定的需要。
第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建立财权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着力加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有效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第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使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六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七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效率的关系。
第八是协调推进城乡改革。
彭森强调,实施这八大改革,是因为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过分依赖出口增长,以及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继续。同时,国内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即“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农业占经济的比重将降到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