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规划工业规划

好环境助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0-12-02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工业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 关于温县工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温县工业集聚区是我省首批公布的175个省级工业集聚区之一,自成立以来,温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围绕用一年时间,使工业集聚区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双翻番的工作目标,全力创优工业集聚区发展环境,实现了集聚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截至目前,该集聚区共入驻企业105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7亿元;1~10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82.7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51%;新引进项目44个,总投资50.3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超亿元项目17个;今年5月份开展项目备案直通车以来,完成项目备案48个,位居全市第一,并实现了该县招商引资高科技电子项目和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零的突破,为历年来项目最多、成效最为明显的一个时期。
  一、创新工作机制,优化领导环境。温县将工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该县要干好的几件大事之一来抓。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分别由县级领导担任,按照最好的干部使用在集聚区、最好的干部提拔在集聚区的原则,优先调整充实了集聚区班子成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出台了《集聚区管理办法》,推行产业布局统一规划、企业用地统一调配、入驻项目统一审批、财政税收统一核算、基础设施统一管理“五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项目准入、企业管理、环境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工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项目服务联动、领导分包负责等制度,形成了一个项目(企业)、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三是加强督导机制。实行县委常委例会汇报、县政府服务企业周例会制度,推行每季度项目集中督导、巡视制度,制定了工业集聚区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不断加大指导力度,县委书记魏曰高每周至少抽出两天时间到集聚区进行调研,深入每一家企业和项目建设工地,了解有关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县委副书记、县长李英杰经常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对收储的土地一块地一块地察看,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召开职能部门协调会予以解决,并由县政府督查室跟踪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
  二、出台激励措施,优化政策环境。温县将健全完善优惠政策作为提高集聚区吸引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完善招商优惠政策。重新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集聚区以外企业向集聚区搬迁,原则上要求新上企业必须入驻集聚区,对投资大的客商和引荐人实行重奖,带来了蝶变效应,新引进项目不仅多,而且块头大,带动能力强。如成功引进的广东珠海凌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亿支SMT超微电感器生产和总投资11亿元的福沃重工产业园项目,将会进一步助推该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二是完善优势共享政策。出台了集聚区《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跨区域税收分成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在集聚区上项目的积极性。该县10个乡镇都在集聚区实施有引进项目,集聚区已成为全县共享的招商引资大平台。三是完善企业奖励政策。出台了科技创新、县长质量奖、重点优势企业等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支持建成了伟康怀药食品科技工程省级技术中心、兰兴牵张设备技术市级研发中心,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近40家,创造就业岗位1万余个,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导的骨干企业群体。
  三、做实基础工作,优化硬件环境。温县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作为改善集聚区投资环境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大科学规划力度。围绕拉开大格局、构筑大框架、承载大项目的建设思路,先后投入资金150万元,完成了集聚区系列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使集聚建设有了科学依据、明确方向。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年初以来,按照“四区联动”(改造老城区、规划城东新区、建设工业集聚区和陈家沟景区)的发展格局,加快工业集聚区硬件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5.2亿元的子夏大街改扩建、鑫源二路、鑫源路向东延伸、1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10千伏变电站等9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4.1亿元,形成了两横五纵的发展框架。三是加大国有土地收储力度。为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协调周期长、项目落地难问题,该县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00万元用于土地收储,并对企业现有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摸底,对闲置两年以上的用地予以依法收回;对于长期效益低下的企业占地,采取回购等方式盘活土地。截至目前,已收储土地3505亩,另外完成了1037亩土地附着物清点登记和赔偿测算工作,集聚区承载力大大增强。四是加大违章建筑整治力度。坚持把整治乱搭、乱建行为作为集聚区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组织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的拆迁安置,今年年初以来,已对7处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
  四、搭建服务平台,优化软件环境。将规范服务、深化服务,提高工作效能作为集聚区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广泛开展“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积极整改存在问题,强化了全县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延伸服务窗口。在集聚区设立了财政、公安、工商、国土、税务、信用社等分支机构或办事窗口,大力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代办制”、“一站式窗口服务”、“25天安静生产日”、“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构建融资平台。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奖励办法》,依托城投公司,充分发挥芳草、财源等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交流。今年年初以来,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问题。四是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开展企业发展环境、项目施工环境整治活动,出台了《关于规范对重点服务企业行政检查行为的暂行规定》,在重点企业设立了驻企业行政监督办公室,狠抓企业周边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几点启示:发展没有环境不行,环境的优劣决定发展的快慢。温县近几年来大力走“工业强县、环境立县”之路,围绕创优集聚区发展环境狠下工夫,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措施,努力将硬环境做“硬”、软环境做“优”,取得了明显成效,集聚区发展格局迅速壮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效果明显,受到了各方面关注,该县的做法值得各集聚区学习借鉴。
  启示一: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加强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是促进工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温县将工业集聚建设列为全县要干好的四件大事(集聚区建设、太极拳开发、百亿产业打造、民生工程建设)之一,加大领导力度,推进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高效管理机构和精干的干部队伍,创造了运转顺畅的工作环境。县市区政府作为工业集聚的建设者、领导者,更应按照统一、精简、灵活、高效的原则设置管理机构,尽可能使工业集聚区与行政区在管辖范围、机构设置和干部任职上实现“合一”,真正为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启示二: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完善硬件设施是基础。工业集聚区硬件建设情况直接体现一个地方环境水平,代表发展形象,影响发展速度。只有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建设档次,才能增强承载能力,才会实现大发展,集聚效应就会越明显。温县虽然财力薄弱,但对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却是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今年,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土地收储上投入5亿元,一年投入是前几年的总和,推动集聚区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在集聚区建设中,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切实搞好集聚区的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美化,增强集聚区持续发展能力。
  启示三: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是动力。政策是一种生产力,是加快发展的强有力推手。有了好政策,没有资源同样可以发展。温县制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奖励的资金来自地方税收留成部分,操作性更强;出台的《跨区域税收分成办法》解除了各乡镇的顾虑,真正使集聚区成为全县共有的优势。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我们要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地研究出台行得通、用得好、可持续的新措施和新办法,推进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要围绕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制定新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各类要素、各地客商向工业集聚区集中,产生投资“洼地效应”,使集聚区发展潜力倍增,更加健康快速。
  启示四: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是关键。服务企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良好的服务是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打造环境品牌的最重要内容。温县积极强化全县上下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构建服务平台,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观念,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企业和客商感受到了热忱情谊,增强了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因此,我们要把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作为发展壮大集聚区的重要抓手来抓。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干部都是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积极转变作风,把企业的事、客商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其次,要关心企业发展,了解企业所需,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确保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和生产。第三,要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工作环节,缩短完成时限,畅通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尽一切可能、想一切办法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为企业发展搭起“和谐走廊”。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