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拟投资的10万亿规模里,政府出资也就是5%-15%,每年约2000亿元。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在明年“两会”前公布
所谓“战略新兴产业”,是今年8月份国务院确定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子规划”。
一位参与该规划起草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该规划大约要到明年“两会”之前正式定稿公布。目前市场传言的10万亿元投资规模,还不明确是否最终会写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对于是否设立一个这样的投资总额目标还有争议。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将不是简单的政府投资支持,而是包含一揽子政策框架。
实际上,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牵头制定规划的发改委已经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主要参与其中。
大致上,目前该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主参与,尤其是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
在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具体支持政策上,可以对支持政策进行归类:
第一,税收支持政策。比如,对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施行税收减免政策,在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符合条件企业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之后,有望继续减征企业所得税。
目前我国普通企业所得税率是25%,高新技术企业税率是15%,继续减半之后,有望实施7.5%的低税率。此外,税收政策还包括,研发费用的1.5倍所得税抵扣,即如果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000万元,所得税抵扣或少缴纳1500万元。
第二,消费端补贴。包括新能源企业消费的客户端补贴、太阳能发电使用方的客户端补贴,以及企业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对应的增值税部分抵扣等。
第三,政府采购类支持政策。比如今后政府对公共企业、路灯等类似产品的采购,优先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类产品。
第四,国家对企业研发的支持。过去中国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都是设立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今后有望在企业也设立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也会有一些大型科研项目放到这里,有相关的配套资金支持。
第五,吸引人才政策。包括目前组织实施的“千人计划”等,吸引人才的主体可以是企业,由政府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