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
随着2010年的结束,“十一五”规划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各地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与实施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地区经济工作的影响力前所未有。
如何评价和总结我国“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合作座谈会上,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进行了专访。
“十一五”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形成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范恒山: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我国区域发展亮点频现、精彩纷呈,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耀眼和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形成,四大板块格局不断细化。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新的增长极不断涌现,重点地区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区域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特殊地区发展受到空前重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得到巩固。国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区域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
记者:5年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5年来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
范恒山:我们感觉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实践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必须以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把解决重点地区发展作为突破口。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必须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统筹兼顾国家战略要求和地方实际需要。必须坚持上下互动,协作配合,凝聚各方共促区域协调发展合力。必须立足解决深层矛盾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十二五”将着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范恒山:“十二五”时期,世情和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呈现出阶段性新特征,区域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既孕育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态势也不会变化,区域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容忽视,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国内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也会进一步加大,区域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十二五”时期制约区域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
记者:那么“十二五”时期如何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
范恒山:“十二五”时期,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地区经济工作要着力在以下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第一,着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能够缩小空间尺度,进一步突出各地区的特色与需求,增强区域政策的针对性,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要在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进一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空间开发结构。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施。
第二,着力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根本的还要靠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条件较好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水平。“十二五”要继续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推动重点陆域和海域发展。一方面,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要求,把鼓励和支持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方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开发开放步伐,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把支持特殊困难地区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着力点,不断加强薄弱环节,破解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第三,着力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扭转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趋势需要一个过程,有必要也有可能率先实现不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要把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特殊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努力使不同地区人民都能享受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架构。
明年将进一步完善区域政策体系
记者:“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的地区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明年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范恒山:我们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十二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动向,巩固地区经济工作取得的好趋势,进一步通过更加细致和更具特色的工作,把基础做实、领域做广、路径做宽、层次做高,乘势而为、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2011年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二是继续做好区域政策的贯彻实施,确保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作用得到发挥;三是继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水域治理与开发,拓展发展空间;五是进一步做好项目计划与管理,探索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合力的有效途径;六是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强化地区经济工作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记者: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是贯彻国家意图的重要手段和指导地方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对于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明年将研究制定哪些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范恒山:2011年,我们仍然要根据总体形势变化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细化和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我们将继续做好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要尽快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平潭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等的编制进度,抓紧完成支持云南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促进内蒙古加快发展等政策文件,加强首都发展战略研究,统筹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及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一批重点区域规划和文件的前期工作。
我们还将进一步细化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政策。推动中部地区“两个比照”政策的落实和调整完善,结合中部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抓紧研究制定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新的政策措施和促进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专项政策;继续贯彻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指导中部六省编制“三个基地、一个枢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指导和支持河南省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继续指导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支持长江中游经济带开发开放工作,鼓励和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探索与东西部地区加强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健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大问题。
此外,2011年我们将完善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记者:着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十二五”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那么2011年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范恒山:组织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赋予地区经济工作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能。2011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明确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任务和要求,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主体功能区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各方面自觉按照主体功能规划要求行动,为规划实施打好基础。二是组织制定各项配套政策,重点解决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财政收入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弱的问题,加快制定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体系。三是做好规划衔接,加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等有关规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已出台的区域规划要采取中期评估修订的形式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衔接。四是制定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指导意见,提出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权责关系,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任务,部署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摘自:中国经济导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