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健全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中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逐步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严格建立低碳产品的标识和认证制度。
中国将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深化政府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激励机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大各类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抑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计划建设100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个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实施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控排技术示范工程,碳普及利用和封存技术示范项目和高排放产品节约替代工程。同时,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推广的转变。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国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带动和发展了吸纳2800万人就业、总产值1.6万亿人民币以上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
什么是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排污权。政府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
全球碳排放的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的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