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地少,一直是制约我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最现实问题。11月10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河南应在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上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既保护土地又保障发展的双赢之路。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有效破解“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用地矛盾。人地挂钩,是《指导意见》支持中原经济区加大“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力度的重要环节和突出亮点,这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河南可以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探索。
进行人地挂钩,首先要统筹规划,做到心中有数。要把人口和土地的账算清楚,比如人口的迁移数量是多少,用地的标准、用地的规模、用地的布局如何谋划。同时还要与产业发展规划做好衔接,做到总体可控,有序合理地利用土地。其次人地挂钩应该与户籍改革做好衔接,与每年城市化人口的增加数量、城市吸纳外来人口的数量进行挂钩。人地挂钩要健康发展,还应该加强监管,这是人地挂钩的前提。人走到哪里,土地增减如何,功能转变如何,一定要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控制,做到结构可控,总体可控。
人地挂钩带来的最现实利益,就是当农村人口转移成城市人口,农民原来占用的土地就可以转化为建设用地或者耕地。实际上,人地挂钩制度是城乡统筹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两者的基本思路和精神是一样的,就是通过空间的腾挪,在增加建设用地的同时,不能减少耕地面积,从而保证粮食产量不能减少,并通过提高耕地的质量,使粮食产量逐渐提升,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人地挂钩带来的另一种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随人走”。实际上地是走不了的,随人走的是土地功能的改变。人地挂钩要想顺利推进,必须解决农民转化为城市人口之后的安居、就业、发展、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农民“被上楼”。这是人地挂钩的关键,这些问题不解决,土地问题就解决不了。要让农民在人地挂钩中成为受益者,而不能成为受损者。土地增值的部分,一定要让农民利益共享。做到了这一点,人地挂钩是可以实现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