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受投资需求推动的流动性过剩,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油价电价调整以及旱涝等灾害性天气因素影响,上半年物价上涨势头比较强劲。到了下半年,国家采取的收缩流动性、发展生产、增加供给和加强监管等一系列调控措施逐步取得成效,8、9月份 CPI涨幅逐步回落,年底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预计,全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比上年同期涨幅扩大1.7个百分点。据监测,我市粮油价格上涨明显,肉蛋价格创出新高,蔬菜价格涨势趋缓,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先涨后跌,成品油价格经历三次调整,非居民用电、民用天然气价格出现上调,药品价格有所降低。
一、2011年价格运行特点
1、食品价格保持上升
一是粮油价格有所上扬。全年小麦价格维持在1元至1.07元/500克之间波动,3月份价格涨至最高点,6月份随着夏粮收获小麦价格降到最低,年底回升至1.06元/500克,与年初相比上涨4.3%。玉米价格在前三季度逐步走高,元月价格是0.96元/500克,9月份已涨到1.16元/500克,涨幅为20.8%;年底价格回落至1.06元/500克。粳米、黄豆价格有所上升,年底每500克价格分别是2.56元、2.8元,与年初相比上涨13.8%、16.7%。食用油价格呈现走高行情,散装豆油年底每500克价格为5.6元,与年初的5元相比上涨12%;桶装花生油、大豆调和油(均为金龙鱼品牌)年底价格分别是126元/5升、69元/5升,与年初相比上涨16.7%、6.2%。据调查,粮食价格总体走高原因: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粮食保护价政策,促使粮食价格不断上升;二是受灾害天气因素影响,粮食价格明显上涨;三是由于国际粮价大幅上升,国内粮价高位运行。食用油价格走高是由于市场需求推动和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造成的。
二是肉蛋价格创出新高。首先是猪肉价格大幅上涨,1—5月份在12元至13.5元/500克之间波动,6月份肉价快速飙升至16.5元/500克的高位,累计上涨37.5%;下半年价格平稳回落,年底降到14.5元/500克。鸡蛋价格在一季度有所下降,3月份降至3.6元/500克,之后一路上扬,9月份上涨到5元/500克的价位,涨幅达38.9%,鸡蛋价格创历史新高;年底回落至3.9元/500克。全年牛肉、羊肉价格平稳走高,年底每500克价格分别是18元、25元,比年初上涨18.7%、13.6%。造成肉蛋价格上涨原因:一是生猪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猪肉零售价格持续上升。二是由于玉米等饲料价格的居民高不下,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三是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外省市纷纷来我市抢购优质生猪、鸡蛋等副食品,使得本地肉蛋产品供应量减少。
三是蔬菜价格涨势趋缓。在监测的14个蔬菜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6升8降局面。涨幅较大的有豆角、西红柿、青椒,年平均每500克价格为3.3元、2.1元、2.1元,上涨26.5%、14.1%、10.2%。降幅较大的为芹菜、大白菜、土豆,年平均每500克价格是1元、0.9元、1.4元,下降16.4%、14.5%、12.3%。往年蔬菜价格走势为逐步上升,2011年菜价与2010年相比涨势出现趋缓,主要是由于国家采取的稳定物价调控政策对平抑蔬菜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2、农资价格高位运行
上半年,随着煤炭、石油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我市农资价格呈现走高态势,在3月份和5月份出现两次上涨行情。下半年,农资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年底化肥类中碳酸氢铵、尿素、三元复合肥每吨价格分别是840元、2100元、3100元,比年初上涨12%、5%、3.3%;农药类中敌敌畏、氧化乐果、草甘膦每吨价格分别是26000元、29000元、50000元,比年初上涨13%、20.8%、19%;农膜类价格运行基本平稳,高压聚乙烯棚膜、高压聚乙烯地膜全年价格分别维持在15800元、13000元左右。据调查,农资价格上涨原因:一是化肥生产成本增大,受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和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以及国家调整生产企业化肥出厂价的影响,导致化肥经营成本大幅度增长;二是受中央、地方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引发对农资的“强势需求”,也使农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三是由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持续上涨,化肥出口稳步增加,使国内化肥供应趋紧。
3、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先涨后跌
2011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控制。首先是钢材价格上半年有所上涨,下半年随着楼市调控效果显现,钢材价格逐步回落。年底与年初相比,圆钢价格是4350元/吨,下降10.9%;螺纹钢价格是4450元/吨,下降5%;热轧中厚板价格是4800元/吨,下降2.4%;冷轧薄板价格是4900元/吨,下降9.8%。有色金属价格在3月份有所上涨,5、6月份出现回落,在7月份小幅回升,之后一路下降。年底铜、铅、锌、镍每吨价格分别是57500元、15500元、15500元、130000元,比年初下降17.3%、10.7%、16.2%、31.9%。化工产品全年价格呈回落态势,年底高压聚乙烯、聚氯乙烯、硫酸、天然橡胶、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强度)每吨价格分别是12050元、7500元、600元、27500元、330元,比年初下降3.6%、6.3%、7.7%、24.2%、16.1%。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回落原因:一是国际因素。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盘整,特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显得乏力和疲软,也因此影响到国际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弱势运行。二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受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出现增速缩窄和持续下滑的运行走势,工业需求进一步趋缓,因此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有色金属、化工、木材和建材市场价格持续回落。
4、成品油价格年内三次调整
上半年,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上调。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50元。4月7日,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又上调500元和400元。下半年,由于国际油价下降,10月9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平均下降300元。这也是自2010年6月1日以来首次下调成品油的价格。据监测,目前我市90号汽油6.81元/升;93号汽油7.22元/升;97号汽油7.63元/升;0号柴油7.11元/升;负10号柴油7.53元/升。石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适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有利于抑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
5、非居民用电价格出现上调
为调节电力供需,保障电力供应,同时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促进电企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决定自6月1日起,将15个省市(包含河南省)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钱,但居民用电价格不变。这是自2009年以来销售电价的首度上调。年底的12月1日,国家又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涨3分钱,上网电价对煤电企业上涨每千瓦时2分6,同时对居民实行阶梯电价制度。国家几轮上调销售电价释放出电价市场化改革的信号。从上次调价到现在的近两年时间内,国家逐步在电力价格改革的道路上做出市场化的突破。
6、民用天然气价格有所调高
由于上游天然气价格的上调,直接导致城市燃气企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2011年底我市民用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由1.6元调整为2.05元,新气价自12月10日抄见气量起执行。据了解,我市之前执行的天然气居民气价1.6元是省政府在2004年定的价。近年来,国家发改委按照逐步完善天然气出厂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累计6次调整气源价格。这次调价,省发改委将按照补偿成本与公平负担相结合、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气的原则,实行民用阶梯气价政策。为确保低收入群体家庭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对城市低保家庭,每户每月天然气使用量30立方米及以内的部分,仍按原来的价格执行。
7、药品价格继续下降
为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近年来国家不断下调相关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按国家发改委要求,3月28日起,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在内的162种药品实施降价,降价幅度平均达到21%;9月1日,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82种药品实施降价,平均降价幅度为14%。药品价格的逐年降低,一方面促进企业不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和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使得高价药经过多次降价进入寻常百姓家,另外原来在大中城市使用的高档药品在降价后开始进入农村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二、2012年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政府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实现了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外需放缓的局面,同时国内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指引下,增速也将适度放缓。受市场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影响,预计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左右。
1、食品价格有所上涨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实行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国内粮价长期稳定的缓步上涨是大趋势。另外受天气变化、库存减少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的高位运行将对国内粮价的上涨起到支撑作用。肉蛋类产品受市场供应的逐步增加,价格会有所回落。而蔬菜产品受人工、土地等生产成本的升高,菜价将稳步上扬。
2、农资价格窄幅波动
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农资需求将继续平稳,但因整个化肥行业呈现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12年国家将会继续保留化肥行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原料、运输及电价优惠等。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些优惠将会逐步减弱。同样,为了保证国内化肥持续正常供应,出口控制将更加严格,氮磷二元素等原来低关税的品种或许提高关税。
3、钢材价格先降后升
2012年,对于钢铁下游行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较2011年有所放缓,对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将是减缓的趋势。而钢铁工业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提升钢材产品质量等方面将得到逐步推进,钢铁市场的结构性过剩会有所好转。预计2012年国内钢铁市场走势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4、有色金属价格高位震荡
今年,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力度,这是支撑国际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基本要素。二是美元走势。尽管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但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若美国“双赤字”居高不下,美元短期逞强后仍可能回复偏弱状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就会继续走高。三是商品供求关系。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幅度将决定其对大宗商品的实际需求,进而影响大宗商品供需关系的变化。预计,短时间内国内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下降调整,后期仍有震荡上行的空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