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规划工业规划

老工业城市的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2-02-16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工业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 关于焦作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调查
                         作者:省委政研室

  因煤而立 为持续而转 政府给力 企业竞自由 转字当头 发展在其中
  编者按 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持续对工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去年,省委政研室组织专题调研组,对我市经济转型尤其是工业转型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并撰写了长达6000字的调查报告,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经验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之际,本报全文刊发这篇调查报告,以期振奋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激发干劲。敬请关注。
  近年来,焦作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开始了继煤炭开采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充满艰辛的第三次创业。一年前,卢展工同志在焦作调研时强调,焦作“要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为焦作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近日,我们就焦作加快工业转型、促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进行了专题调研。
  因煤而立 为持续而转
  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量最高年份达1000万吨,资源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一度达90%。随着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枯竭,这种吃“祖宗饭”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使做大经济规模受到制约,提升发展层次遭遇瓶颈,而且环境污染严重,植被大量破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起,焦作市开始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产业结构日趋丰富与合理。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转型更多是出于一种直觉,危机感和紧迫感还不强,办法和路子还不多,效果也不明显。“九五”期间,全市经济增速只有3.5%,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低4.8和6.6个百分点。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结构单一的焦作产生巨大冲击。一直以处于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而自豪的焦作被打得晕头转向,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甚至拖了全省的后腿,当年11月、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骤然回落至-2.3%和-5.2%。困难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痛定思痛,焦作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强必须工业强,工业强要靠产业兴,产业兴不能走老路,要大幅度、高强度地注入科技、开放和人力资本等现代元素,着力点要由地下向地上转变,发展模式要由资源主导向科技主导转变;转型不是应急之策,而是根本大计;转型等不起,慢不得,已然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转型不能零打碎敲、孤军奋战,必须举全市之力,实行总动员。围绕建立现代新型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焦作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带动、开放带动战略,一场加快城市经济转型的探索之旅悄然起航。
  政府给力 企业竞自由
  一个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众多企业、方方面面、里里外外,位居中观经济重要节点的市、县大有可为。焦作市着力完善政策,构筑转型平台,推动科技进步,加强政银企合作,为引资和企业靠大联大牵线搭桥,一个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小气候蔚然成形。
  2008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危机,加快资源型产业主导向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焦作市先后编制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出台了《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发展的意见》等30余项政策,初步构建了推动城市转型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较好地体现了企业为本、服务至上、放水养鱼,体现了充分调动县市区和企业两个积极性,体现了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
  为加快产业集中布局和集群发展,焦作市近年来先后规划建设了焦作新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十大产业园区和十大产业集群。从入驻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等多个方面考量,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平台。沁北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跻身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到64%,成功打造了中内配汽缸套、广济药业核黄素、隆丰皮革羊剪绒、大地合金碳化钨及多晶金刚石等4个“世界品牌”。2011年,9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工业投资330亿元。以“吨粮田”闻名于世的温县,短短两年,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121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企业之所以纷至沓来,关键是他们大胆创新,制定了《跨区域税收分成办法》,鼓励各乡镇树立“全县一盘棋”的观念,劲往一处使;对于利用个人关系引进的企业,拿出5年内企业入库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的10%奖励有功人员。针对一些骨干企业的特殊情况,该市因势利导,大力支持焦作(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多氟多新能源产业园、厦工机械(焦作)产业园等中心城区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既解决了企业新上项目用地问题,又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另外,还规划建设了沁北氯碱化工产业集群、沁北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孟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武陟造纸及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关联企业专业化、生产要素集约化,进一步提升县域特色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焦作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获此殊荣他们当之无愧。近年来,该市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近40亿元。引导企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成果转化,形成实实在在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达7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4家,河南省院士工作站5家,均居全省前列。多氟多公司“千吨级锂离子电池用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河南利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技术”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科技计划。中铝中州分公司、风神轮胎、多氟多、中原内配、卓立烫印、广济制药、江河纸业、制动器、爱尔福克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已成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多氟多还被国家工信部、财政部认定为河南省仅有的两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之一。
  金融是工业的命脉,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焦作市先后整合组建了注册资金90亿元的市投资集团,与11家银行签署355亿元的金融合作协议,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总额达16亿元。积极实施“招行引资”工程,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的分支机构陆续开业运营,截至目前银行机构数量已上升至全省第三位。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两年来新增上市公司5家,其中多氟多、中原内配、新开源、佰利联在国内上市,大通化工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挂牌,还有3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目前,上市公司已达8家,居全省第三位,通过首发及再融资累计融资75.85亿元。
近年来,焦作万方与中国铝业、风神股份与中国昊华、宇航化工与中国昊华、中原内配与英国GKN、卓立烫印与韩国科林、隆丰皮草与西班牙革乐美、联盟卫材与修正药业、月山啤酒与燕京啤酒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解决了项目、资金、研发、市场、高端制造等发展短板和瓶颈制约问题,使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发展壮大。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引进厦工股份、深圳健康元、广济药业、嘉陵集团、广东兴发等大企业集团,带来了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这些成功的市场运作,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和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的焦作市委、市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5月,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焦作市先后与中国铝业、中国昊华签订了股权有偿和无偿转让协议,由两家央企控股万方铝业和风神股份。为了引进蒙牛乳业,焦作市投资上亿元为蒙牛新建生产车间,实行“交钥匙”工程,使企业一入驻就能生产。为了引进厦工股份,市委书记、市长数次赴厦门与其高层恳谈,凭借良好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庄重的承诺,终于在省内6个城市的竞争中胜出,从而结束了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但不能生产整车的历史。未来几年,厦工(焦作)公司生产规模将达2万台,销售收入60亿元。前不久,焦作市又分别与奇瑞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新区。以此为契机,焦作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将再上一个大台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转型的主体。政府做好了该做的事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是企业当仁不让、各显神通。焦作的一大批企业不辱使命,或改造升级,或进军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进而带动所在行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认识焦作不能不提到焦煤,但此焦煤已非彼焦煤。融入河南煤化集团后,焦煤集团加快异地煤炭资源开发,把煤矿开到了市外、省外,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生产经营总额突破120亿元,成功跨入千万吨特大型煤炭企业行列。在发展主业的同时,焦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加快煤化工项目建设,先后新上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15万吨环氧氯丙烷和年产8万吨环氧树脂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目前,非煤产业在整个焦煤集团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一半。
  风神轮胎当年上子午胎项目时,许多人捏了把汗,可没有那拼死一搏,哪有今天的顺风顺水?风神风采依旧,已形成了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20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500万套乘用车子午胎的生产能力,在轮胎行业仍然举足轻重。更可贵的是风神轮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全球率先实现子午胎系列产品100%绿色制造,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全球推广绿色轮胎的企业。与央企重组后,昊华宇航如鱼得水,烧碱和聚氯乙烯年生产能力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一位,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多氟多冰晶石、无水氟化铝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均居国内外同行业领先地位,开发了电子级氟化锂、六氟磷酸锂等一系列新产品,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目前,焦作化工行业初步形成了以盐化工、煤化工、煤盐化工以及综合利用四大产业链为主体,门类丰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传统产业焕发了青春。
  在沁阳,造纸、皮革、玻璃钢等传统主导产业经过大浪淘沙,一批企业关掉了,一批企业倒下了,然而其中的佼佼者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或从头再来,或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或投资新兴产业,经过炼狱般的磨难,获得了宝贵的新生。如玻璃钢产业通过不断改进工艺,产品种类由200多种发展到风电设备、高效节能冷却设备等1800多个品种,崇义轻工研发出1200米/分的高速纸机,沁阳一机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12米宽幅烘缸生产线,永威防火装饰板生产能力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沁阳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现代化工、光电信息、铝及铝深加工、复合材料、造纸装备及造纸等八大新的主导产业,工业转型升级大见成效。
造纸业一度是武陟县的支柱产业,这些年来该县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坚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向大型造纸基地和先进造纸设备方向发展,创建了全国造纸装备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江河纸业现有生产能力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碳复写纸、热敏传真用纸等高档特种纸生产基地。其旗下的大指造纸设备公司承担了国家“863”科技支撑项目,投资5亿元研制的成套高速宽幅造纸设备,设计最高车速达1500米/分,为国内第一。
  中轴集团是个老牌国有企业,长期在破产边缘挣扎,当年靠着科技部的一项技术推广计划,将生产件由车削改为模具加工,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使企业起死回生。从老城区搬迁到新区后,中轴集团开始跨越式发展,目前其凸轮轴年产销330万件,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发动机凸轮轴50万件,供应潍柴等全国主要汽车和发动机生产厂家。
  当前,太阳能光伏、LED等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在这个全新的行业中,焦作新区的焦作光电产业园和沁阳的光电光伏产业可谓后来居上。2009年,焦作市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光电局签订了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中国兵器工业焦作光电产业园框架合作协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5亿元。沁阳的思可达光伏材料公司已申报专利18项,其中自主研发的超透光伏玻璃可使透光率由91.5%提升至97.3%,使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提高3个百分点。其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并且通过了瑞士国际太阳能权威组织SPF认证,出口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该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 2亿元。沁阳还成功引进台湾LED技术团队,新上LED封装、手机背光源、LED支架等项目。前不久,美国Solarir公司主动登门,打算将光伏产业高端产品聚光玻璃项目放在沁阳。可以预见,未来焦作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生产基地之一。
  烫印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行业,一个说不清是属于印刷还是属于新材料的小行业,然而焦作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却把它做成了国家级高技术企业,一个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7000万元的大产业。卓立烫印拥有省烫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主持起草制定了《热打码色带》和《输液软袋用热转印膜》两项行业标准。
转字当头 发展在其中
  通过抓转型升级,焦作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是生产规模正在由小变大。201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90亿元,工业所占比重将达65%。全市亿元以上企业630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300亿元,利润总额270亿元,利税413亿元。一批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多氟多产销全球第一,气缸套产量亚洲第一,工程胎生产能力全国第一,联碱法纯碱产量全国第一,造纸机械整机及其配件产能全国前三位,汽车零部件产量全省第一。
  二是产业链条正在由短变长。 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了由单一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工业延伸,由原料化工向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延伸,由氧化铝、铝锭向铝材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的煤矿机械向环保机械、粮食机械、汽车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延伸,由初级农产品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
  三是产业层次正在由低变高。通过改造提升,铝、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增添了新优势。通过引进整车、做精做大现有零部件产业、加快融合信息技术以及多元化发展,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烫印材料、超硬材料、光伏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抗生素药物等高新特色产品从无到有,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四是发展模式正在由“黑”变“绿”。资源型产业由过去占总量的85%降到目前的50%以下,初步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变。“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超额完成省定节能降耗目标,目标完成情况居全省第一,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扬。去年前三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4.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2.07%,居全省第二位。
  五是产业布局正在由“散”变“聚”。2011年,焦作新区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5.8亿元,增长29%;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0亿元,增长39%;中心城区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利税21亿元,分别增长28%、20%;县域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0亿元、利税57亿元,分别增长30%、32%,产业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已成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