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市各产业集聚区抢抓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划调整”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良好势头。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要举措,精心部署,充实力量、完善政策。修武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修武县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马村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对入驻园区的重大项目,从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实行县级领导全流程负责制,切实为项目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
二、强化招大引强。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围绕集聚做文章,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协会招商等方式,盯住央企、省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对接一批延链、补链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实施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在继续加强与中国兵器、中国兵装、奇瑞汽车等企业的深入合作外,计划年内引进市外资金不少于43亿元,力争引进一家500强企业;沁北产业集聚区积极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中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糠集团、(富士康)和胜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台湾华信航空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化工设计院、山西化二等企业和单位进行接触,洽谈合作意向。武陟县实行招商引资“2445”系列活动,将4月和8月确定为“招商月”,全年举办2次集中招商活动、4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4次集中奠基仪式和5次县情说明活动,目前,投资10亿元辅仁药业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国药集团医药产业园项目已达成意向。修武县力争进驻产业集聚区项目不少于20个,其中亿元项目10个,5-1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西部产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实行针对性招商引资策,重点跟踪洽谈三木表层处理材料工业园项目和江淮汽车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
三、强化项目建设。目标落实要通过重大项目来体现,各产业集聚区按照主导产业定位,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沁北1-2月份,集聚区重点建设项目102个,项目总投资575.75亿元,预计完成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30%。近期拟新开工项目2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8个。修武县已开工亿元项目2个,分别为吉成磁电、苏尼特净化水设备项目;拟开工项目2个,分别为伊赛牛肉、伊赛饲料;已签约总投资5亿元的汉威光电和总投资10亿元的合肥日升,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计划5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博爱县在建重点工业项目36个,其中新开源年产1万吨乙烯基甲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及1万吨PVP、金鑫公司年产10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等项目,即将试生产。温县开展一季度项目建设集中观摩活动,集中开工30个重点项目,通过“一季一观摩”的项目推进机制,推进项目建设。
四、强化规划布局。随着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中原经济区转型示范市建设的全面启动,部分产业集聚区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市集聚办积极主动多次与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强力推动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工作。目前,西部、沁北、武陟、修武、孟州、温县6个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方案已基本通过省发改、国土、环保、住建四部门会审,占全省拟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权重的十分之一,总数居全省第2位。西部产业集聚区的现代化工园区面积将由9285亩扩充至12253亩,为打造现代化工产业园提供空间保障;沁阳市将沁北产业集聚区和沁南产业园区合并成立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由原来的15.8平方公里调整为19.8平方公里;武陟县将产业集聚区向南调整规划区面积共2.9平方公里;修武县产业集聚区向南扩10.5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到16.14平方公里;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向南扩区6平方公里,调整为17.7平方公里;温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向东扩展8.39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达到17.08平方公里。其它产业集聚区的规划调整工作,目前也在积极对接沟通中。下步,上述各产业集聚区将按照省集聚办要求,与省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积极衔接,推动集聚区规划调整工作顺利开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