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1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2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9.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8.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1.4%,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40亿元,高出10个百分点。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首次过百亿元大关,超过市政府确定年度目标的184%,投资额和完成计划比例均为历年来最高,是历年来项目建设成效最好的一年。孟州市、沁阳市、博爱县完成投资额均超过了10亿元。厦工机械年产15000台大型工程机械、风神轮胎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焦西500kv输变电工程以及六县市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达产达效,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回顾去年的项目工作,我市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市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多年来,我市坚持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谋划和安排部署。2008年,我市先后9次召开全市性会议,安排部署年度重点项目工作,市委2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市人大把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纳入人大常委会评议范围,先后三次组织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市的省市重点项目进行视察。市级领导40余次深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一线进行实地督导,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
二、加强巡视督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去年,市政府坚持市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先后6次召开联席会议,督促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府项目办实施了“二分之一”工作制,要求每月有二分之一的人、二分之一的时间在项目单位,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听取项目单位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全办2008年共出动460余人次到项目一线。凡企业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回来后进行梳理和归类,及时召开协调服务会,邀请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参加,研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任务,限期办结。
凡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对项目建设的批示,列入市委、市政府督办的有关项目建设事项,以及项目协调会确定的事项,市政府项目办紧盯不放,及时进行督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
三、建立了推进重点项目的长效机制。在工作中,市政府项目办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五项制度:考核奖励制。每年年初,市政府出台《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年终按照《办法》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对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项目建设进展慢,甚至弄虚作假搞应付的,严格追究责任。将每个市重点项目的责任明确到单位,落实到人员,实行严格奖惩。重大项目周报制。市项目办每周向市政府报告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共编发各类通报、信息等141期,印发周报40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定期通报制。市项目办坚持每月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通报,对各县市区、市直部门重点项目进度情况进行排名,并在主要媒体上公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动态管理制。年中,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调整,将9个符合产业政策、资金到位、工作扎实、建设速度快的项目及时增补为重点项目;对前期工作不扎实、资金不到位、进展慢的8个项目取消重点项目资格。推行 “双卡”制度。为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推行《重点项目服务联系卡》和《重点项目外部环境监督卡》制度。联系卡公布24小时热线电话和相关联系人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随时联系;环境监督卡要求各职能部门如实登记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以及到重点项目单位检查、收费、罚款的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加强银企合作,摸清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采取定期组织银企洽谈会议和招商会等方式,帮助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建设资金。二是落实优惠政策,根据《焦作市鼓励重点项目建设办法》,国土、环保、电力等部门必须保证重点项目用地、环境容量和用电,金融部门要优先提供贷款,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要向重点项目倾斜,集全市之力,确保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三是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项目审批实行集中受理、联审联批;项目运作实行保姆式服务,各部门必须贴近服务、大开绿灯;项目建设实行封闭式运行,任何方面不得干涉项目正常建设,干扰项目就是触动了高压线,必须严惩。
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把“项目带动”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主战略,2009年,全市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8个,总投资近50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50多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市今年经济运行产生明显的提升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储备后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