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中显现出一些积极变化,出现了局部回暖迹象,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7.1亿元,居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1.4亿元,居全省第4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亿元,居全省第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居全省第6位。从3月份当月情况看,与前两个月相比,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可概括为“两回升”、“一加快”、“两稳定”、“两好转”。
“两回升”,即工业、投资增速回升。3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增速比2月份、1月份分别提高6.1个和11.2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负增长的局面。随着一大批项目的集中开工,全市投资增速开始回升并呈加快迹象,1-3月份,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亿元,其中3月份单月完成投资55.7亿元,是前两个月投资总和的1.44倍,同比增长30.8%。1-3月份,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361个,城镇工业投资完成59.9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市城镇投资总额的63.4%;新开工项目达到18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个,比前两个月增加126个。
“一加快”,即信贷投放加快。3月份,全市新增贷款达15.58亿元,创我市有贷款统计来当月增加额最高记录。一季度全市贷款新增额已与去年全年贷款新增额基本持平,新增贷款31.46亿元,同比多增22.97亿元,较年初增长9.2%。
“两稳定”,即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保持稳定。随着麦田管理的进一步加强,苗情转化、升级较快,目前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小麦可继续保持稳产。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17.8%,比前两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两好转”,即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和部分工业行业生产经营状况趋于好转。工业用电量环比回升、同比降幅减缓。3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11.7亿度,较2月份增加1.1亿度,较上年12月份增加1.7亿度;同比下降24.9%,较2月份回升4个百分点,较上年12月份回升4.7个百分点。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困难局面有所改观,停产、减产企业有所减少,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全市10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月份当月停产企业有36家,停产面4.2%,较2月份降低0.8个百分点,较上年12月份降低6.6个百分点。减产企业有284家,减产面27.2%,较2月份降低8个百分点,较12月份降低23.2个百分点。部分行业产能逐步恢复,3月份,在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比2月份增加7个行业,多数重点企业产值环比增加。3月份轮胎产量比1月、2月份分别增长247%、29.4%。全市18家重点企业中,2月份总产值环比增加的有14家,3月份有15家。18家高成长企业盈利能力增长较快。前3个月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74.8%,其中16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从调研情况看,3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各级各部门战危机、保增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决战二季度的劲头高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建设整体进度加快。1-3月份,全市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11个,完成投资27.7亿元,比前2个月提高10个百分点。50个省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投资10.8亿元,投资进度达23.7%,居全省第2位。省“8511”项目累计新开工数达到25个,其中3月份当月新开工项目23个。92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60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的83%,是近三年来工业项目同期完成投资最多、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年。卓林数码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亿平方米热转印碳带、中煜精细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新型高纯工业陶瓷等项目进入施工高潮,河南中轴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万辆专用车、河南思可达公司年产7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电池玻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二是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采用领导包干、限期办结、挂帐督办、服务反馈等措施,细化量化责任目标,全面实行限时办结。目前,全市共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服务企业270户,共收集需要解决的问题366项,其中84项已解决,236项正在解决,46项一时难以解决,已向企业解释清楚。三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建设。采取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先后成立19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截止3月底,实际担保总额为5.6亿元。四是扩大消费措施加快实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1-3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227.04万人,同比增长11.27%,实现门票收入4826.01万元,同比增长22.65%。1-3月份,补贴“家电下乡”产品14414台,补贴金额263.6万元。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和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外需严重萎缩,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就业形势严峻,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我市看,尽管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从累计情况看,主要经济指标仍在低位运行,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累计增速同比依然呈回落态势。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仅为2%,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4.1个、全省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4%,同比回落26.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4%,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出口下降34.5%,同比回落6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下降68.7%,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1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7位,同比后移1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16位,同比后移8位。
同时,在全省158个县市区中,我市所辖的10个县市区主要指标位次也在明显后移。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中,10个县市区在全省位次均在100名之后;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中,有8个县市区位次在100名之后;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有7个县市区位次在100名之后。
二是部分工业行业形势依然严峻。3月份,在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有10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1-3月份累计同比下降的行业有17个,其中橡胶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下降幅度较大。1-3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速同比下降23.6%,居全省第17位。
三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不强,对资金的需求也有所减弱,导致一些已经批复可以使用的信贷资金停留在金融机构。据调查,市建行对风神轮胎5.4亿元项目贷款、市中行对焦作万方2.8亿元流资贷款都由于企业原因而无法发放。虽然金融机构对地方支持较大,但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较低,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仅为9%,而全国、全省分别为29.8%、19.8%;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7.8%,低于上月末0.6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压力较大。由于企业效益下降,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实施一系列减税政策,一季度,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亿元,同比下降21.5%,为1999年来最低增速。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15%,增速居全省第17位,比去年同期后移5个位次。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60.2个、43.4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5.1个、20.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1-3月份为8.23亿元,同比下降20.2%,居全省第18位。
同时,部分养殖业收益出现下降,目前生猪收购价已回落到10元/公斤左右,鲜奶收购价下降到2元/公斤,均已降至养殖户盈亏平衡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困难群众等就业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