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河南省近期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方向,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
据河南省政府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3266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比重达到80%,在血液制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型合金材料、智能电网装备、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但同时,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研发投入不足和科技人才匮乏等方面。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明确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河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河南拥有1亿人口,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也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和产业基础。
记者了解到,河南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重点方向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将依托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30个左右示范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按照河南省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要达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5000亿元,生物和新材料产业分别超过2000亿元。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记者了解到,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河南还将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水平和骨干企业规模方面实现突破,重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要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以上,并建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示范园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