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宏伟目标给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作为关联度大、辐射面广、复合度高、综合性强的旅游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作用发挥如何?应该说,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特殊,作用重要。特别是在“五位一体”的布局下,在“四化同步”、“两不三新”的道路中,旅游业不与农业争土地,不与工业争资源,不与服务业争市场,是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送欢乐、送健康、送和谐、送时尚的重大民生产业,是一个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添形象、添活力、添效益、拓市场的综合经济产业。
各类资本进入的重要领域
因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加上能源资源和节能减排指标制约,传统工业的空间越来越小,而成长性良好、安全性较高的旅游业逐渐成为各类资本青睐的领域。从历史的经验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为旅游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还是欧债危机,旅游业都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2年在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旅游业仍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社会资本也纷纷乘势进入旅游业。省旅游局在与省中行、工行、农信社签订了2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授信额度的基础上,2012年又与省建行签订了授信额度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省旅游局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省银监局召开全省旅游企业与金融单位深度合作对接会,贷款合同金额达141.4亿元。目前,全省在建旅游项目451个、总投资2594亿元。2012年,全省共完成招商引资710亿元、旅游投资320亿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双200亿元的目标任务,河南省旅游局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项目管理先进单位”。
2012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同比增长18.04%,高于全国旅游增速8个百分点。其中:入境游客190.7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6%;国内游客3.61亿人次,同比增长18.07%。旅游总收入3364.1亿元,同比增长20.06%,高于全国旅游增速6个百分点。其中:旅游创汇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6%;国内旅游收入3325.48亿元,同比增长20.21%。入境游客中接待外国人118.74万人次,同比增长13.85%;香港同胞26.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澳门同胞1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5%;台湾同胞3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4%。旅游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为推进全省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6月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旅游业向民间资本的全方位开放,再次吸引了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目前,全省产业资本转入、民间资本介入、金融资本进入旅游业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煤炭、水泥、房地产、路桥、制药等行业旅游投资的热情越来越高,南召莲花温泉水城、许昌花都温泉、洛阳伏牛山滑雪场、郑州方特主题游乐园等一批旅游项目投资大、建设快,并已初步显出成效。
区域形象提升的重要窗口
2012年,省旅游局采取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展示、推广河南旅游。通过整体形象和市场捆绑营销联合宣传,全新打造了心灵故乡·老家河南的旅游整体品牌。全省旅游系统整合10市宣传资源,以“老家河南”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集中投放1分钟的河南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切诠释河南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炎黄子孙的记忆、华夏儿女的梦乡”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向网络投放了“让心回家”为主题的12星座微电影,串联河南各地精华形成十二条“星”路线,用“星”视角,融河南灿烂深厚的历史文化、旖旎秀美的山水风光、缤纷璀璨的民俗风情和精彩各异的美食美景于一体,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河南旅游资讯网点击量激增,2012年11月份由国家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了全国网站排名,河南旅游资讯网在旅游类排名中成功进入前20,位居全国旅游行政管理网站第一名。
为配合郑州航空港枢纽建设,省旅游局先后赴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我国港台等地进行航空旅游促销,组织各地旅游部门赴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和我国香港等地进行旅游参展,联合民航部门在省外境外进行航空旅游促销,推动郑州国际机场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通过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豫台高峰论坛、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许昌三国国际文化旅游节、“鲁豫游约·50万人在行动”、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活动和“河南万人游哈密” 等系列活动,与经贸、文化有效结合,内容丰富、亮点纷呈,通过大活动造势、大营销拉动、大市场培育,展现了我省良好形象。同时,利用各种国际展会、国内旅交会、国际旅交会、中部博览会,不失时机地宣传推介河南旅游,进一步扩大了河南在省外和境外的影响力。
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
旅游业是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品位、统筹城乡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全省已有三个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另有八个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或旅游目的地,已有开封朱仙镇、洛阳龙门镇、南阳方庄旅游小镇、驻马店嵖岈山温泉小镇、南阳镇平石佛寺等10个特色小镇,洛阳、开封城市休闲街区建设正在推进。嵩县提出“5A嵩县”,栾川提出“全景栾川”,南召县提出“五个旅游一体化”,用旅游的概念和标准美化城市、建设乡村。栾川县以旅游兴镇为理念,用旅游概念改造小城镇。加大投入力度,全县14个乡镇按照突出产业、凸显特色的标准,实施房屋景观改造工程,打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绚丽多彩的旅游风情小镇。嵩县坚持以生态立县,文化兴嵩,全域规划,城乡一体,把3009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来建设、来管理、来营销,让人民群众在这里幸福的生活,让游客看到更加美丽的嵩县。南阳市把景区资源和特色产业作为重要依托,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西峡县确定了4个景区配套服务专业村、3个农业观光旅游专业村、1个生态移民新村为试点,打造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农村增效增收的重要平台
旅游业对促进农业增值、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开发一个洞、富了一个村”、“利用一片水、富了一个乡”的例子不胜枚举。连续三年“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全省旅游发展资金已安排2500万元对30个特色旅游村进行重点扶持,按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规范》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标准》,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85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拉动乡村旅游投资7.0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4万多人。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
通过发展旅游,从政府到基层、从干部到群众,社会各层面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很多地方因旅游而致富,为旅游而环保,当地群众自发自愿地关注环保、参与环保,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不愿环保、没钱环保”的问题,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栾川县按照“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经济,以经济改善民生”的发展思路,对工业企业以强化环境执法和治污减排为核心,同时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目前,全县14个乡镇中有13个开发了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该县已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县,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西峡县按照旅游与“三农”工作统筹发展方针,坚持用旅游理念来抓农业,积极培育特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坚持用旅游理念抓好农村治理,大力实施绿色通道、沼气、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坚持用旅游理念来引导农民,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培育新型农民。同时,注重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协调推进农游一体化,实现旅游阶段效益和农业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
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通过文化增强发展动力,文化通过旅游拓展市场空间。省旅游局与省文化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全省已经涌现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少林武魂》等影响广泛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省旅游局引进港资打造的《禅意少林》演艺节目进入编导创作阶段,信阳文广时空之旅节目已经上演,夜游龙门已经成为龙门石窟新的亮点。南阳市在镇平玉雕湾景区成立了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以玉雕为主,对全市旅游商品进行挖掘、开发、整合、包装。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条件和实力的景区开设旅游演艺项目,丰富经营业态,提供多种服务,扩充收入渠道。南召莲花温泉水城、西峡老界岭都建成了旅游演艺中心,组建了表演团队,定期表演歌舞、戏曲等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深受游客喜爱,有效带动了景区人气,也有效传播和弘扬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