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博爱县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紧邻焦作市区,处于新—焦—济产业带中心位置,工业、农业、服务业、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围绕中原经济区和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博爱确立了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即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努力把博爱建设成为焦作市的城市新组团、城区西花园、新的经济增长极、高效能源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一)2012年之于博爱而言,很不寻常 这一年,博爱牢牢把握转型示范这一总基调,强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带动、焦博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四大战略,积极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着力打造豫西北最具活力的县域经济板块,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三化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优势; 这一年,博爱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预计全县GDP完成196.4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比例为8.7∶74.2∶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5亿元,同比增长22.1%; 这一年,博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91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43元,同比增长10.8%…… (二)博爱,这个有着“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誉的怀府福地,曾演绎一次次百舸争流的精彩 因竹林成园、丹水绕城,博爱远近闻名,翠竹嫩茎特供国宝熊猫,引国人艳羡。因怀商富贾、百年丝织,博爱赢赞天下,工艺竹扇,七彩丝绢,俏出国门,引海外青睐。因工厂林立、门类齐全,玻璃、造纸、钢丝、化肥等,红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引众商坐地订签。农耕丰足、商通四海,博爱一度列经济地域发展之率,为每一名博爱人争足了面子、争得了气派。 然而,历史变迁,战略调整,机制转变,林林总总的冲击,博爱起起落落,风景不再。曾几何时,发展放缓,渐入沉闷,由“经济发展前沿”跟从为“经济发展边缘”。 城市“破”、企业“呆”,“感觉上周边发展比我们快多了”,曾一度成为博爱上下一致的心理失落。 于是,部分干部群众士气低落、心生彷徨:自我矮化、怨天尤人,总认为博爱像“被遗忘的角落”;自我封闭、消极依赖,片面认为各方关心支持帮助不够;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诿扯皮、懒散拖沓、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下。 博爱存在的问题,表面上是发展的差距,实质是心理上争先意识失缺,折射出退于跟从、甘于落后的作风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到位。 (三)“两不三新”是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围绕这一命题,博爱县在发展战略上进行了重新定位 博爱县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紧邻焦作市区,处于新—焦—济产业带中心位置,工业、农业、服务业、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围绕中原经济区和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博爱县提出了争创焦作市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即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努力把博爱建设成为焦作市的城市新组团、城区西花园、新的经济增长极、高效能源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要素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粮食总产量达到25万吨;产业转型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3%以上,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形成完善的公路网、能源网、水利网、生态网、信息网,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高于焦作市平均水平,力争接近发达地区水平。 (四)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该县坚持规划先行,根据区划调整,及时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新型城镇化联审联批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并建立健全住建、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周例会制度,压缩旧城改造及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时限,创新机制、加强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工作;及时出台旧城改造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优惠政策,全面调动了乡镇村街建设积极性。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2012年,该县确定市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6个,涉及25个行政村的4.41万人,社区规划占地1617亩,建成后可节约土地5775亩。目前,该县6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已全面开工建设。 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该县旧城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大力推进清化二街旧城改造、三街蒋沟河治理工程拆迁安置、五街改造等9个旧城改造项目,规划占地面积共492亩,目前规划选址工作已完成;新建、改造滨河路南段、清义路等6条城区道路,新增道路3.3公里,改造道路6公里,“六纵六横”城市道路框架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干线公路和农村道路48.4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加快博爱公园、幸福湖公园和幸福河等四座桥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五)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充分发挥 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该县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措施,坚持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县领导班子定期督导项目等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112个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4.5%,是近年来投资最大、进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一年。 产业集聚初显成效。该县按照“发挥优势、培育龙头、完善链条、壮大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服装纺织和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式发展;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行业预计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12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生产基地。 产业集聚区功能更加完善。该县抓住省政府调规扩区机遇,成功将产业集聚区面积扩展到19.87平方公里;多方筹集资金,启动实施了集聚区道路、标准厂房和公租房等18项、总投资17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该县依托县投资集团,充分发挥兴园、聚晟等投资担保公司的作用,大力提升投融资能力,与农发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成功获得中信银行授信3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六)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 该县按照“高效、生态、有机、循环”的发展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该县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升品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高产示范田创建活动,共创建小麦万亩示范方5个、玉米万亩示范方3个,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3.2万吨,连续9年实现了增产。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县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全年新增流转土地1万亩,总数达到5.75万亩,有效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该县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引导高效农业发展;全年新增温拱棚1000座,新增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5000亩;完成了6个农产品商标注册,认证绿色食品7个,清化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建成了1个全国蔬菜标准园区、2个省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和5个市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七)热眼看发展,倾力抓转型,实干争先行 争创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县,博爱任重道远,博爱正逢其时,博爱必将大有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