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持续转型。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中站区以现代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83%。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氟化学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六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总投资达137亿元的50个项目。2012年,集聚区新入驻企业21家,总数达到113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0项。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2家,全区申请专利281项,授权专利150项。爱尔福克等8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20项。其中,多氟多公司主持制定了氟化盐国际标准,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区上市企业达到4家,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在中站区召开。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帮助企业融资24.2亿元,为企业协调用工1600人。
集聚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对现代化工业园区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进行了重新规划、科学定位,新增规划面积3000亩,并率先通过了省级总体环评、安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43亿元,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整村搬迁扎实推进。目前,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1500户5000余人;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和美小区(二期)116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3500户12000余人;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体制机制高效规范。成立了集聚区管委会,实行联席办公、一事一议、企地和谐共建等推进机制。
项目建设持续增强。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61个,总投资达1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达30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其中,续建项目45个,新建项目36个,实现竣工项目21个。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55亿元,利税2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助推项目建设。今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4亿元。重点实施“33168”项目投资计划,即发展壮大西部工业城、北部后花园和现代商贸物流三大经济板块,抓好总投资300亿元的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1个,基础设施项目18个,三产项目23个,工业项目48个。工业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95亿元,利税27亿元。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创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9亿元。全面启动整村搬迁,年度完成投资5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集聚区出入口景观和道路两侧美化、绿化工程。围绕风神轮胎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努力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佰利联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50亿元,努力形成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围绕多氟多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30亿元,努力形成氟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鑫诚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30亿元,努力形成新型高档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淼雨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30亿元,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三木表层处理材料工业园,打造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原涂料基地。力争三年内,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全年力争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50名,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2家,省级企业技术认定中心2家、市级3家,实施科技项目30项,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15亿元,确保“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重点帮助淼雨、鑫诚、东方海纳完成辅导备案,维纳陶瓷完成股份制改造,加快企业上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