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信息工业信息

突出工作重点 全面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3-05-17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发展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要求,强力实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行动计划”,在工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4个领域实施项目建设“四个十工程”,依托焦作新区、产业集聚区、大学科技园区三大平台,争创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和称号。
    2013年,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一)以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工业转型升级新态势。一是做优做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造纸机械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着重抓好中原内配年产1300万只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汽缸套项目、格林沃特公司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继续推进中国兵装集团年产6000架液压支架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以精深加工为方向,改造提升铝、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方面,整合上游产业,扩大深加工产品品种和规模,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形成现代化工循环产业链;铝及铝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铝及铝深加工等产业,构建上下游一体、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积极培育先导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核黄素、乙二醇、L—苯丙氨酸、补骨脂系列产品等原料及衍生物制品;新材料、光电产业依托核心技术优势,积极发展烫印、立方氮化硼、纳米氧化锆、半导体照明等新材料及终端产品。
   (二)以工业项目为支撑,力争在“四大工程”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2013年,拟安排市重点工业项目267个,总投资150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0.8亿元。强力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年度行动计划”,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推进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河南汉莎涂料年产10万吨水性环保涂料、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推进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项目;高新技术方面,重点推进瑞塞尔公司光兆瓦级风电偏航制动器研发、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重点推进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及配套等十大重点项目。
   (三)以集聚区和集群建设为载体,力争在工业平台建设上有新进展。充分发挥新区、产业集聚区、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三大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要素资源,突出抓好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和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要努力走在全省城市新区前列。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做好规划调整工作,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布局,细化发展目标,高质量编制各集聚区及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二是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重点推动道路管网、电网、供暖、污水集中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功能集合构建。三是理顺创新管理体制。积极研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克服土地、资金、技术、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全面推进“直通车”、“行政套合”、“派驻制”等管理机制。四是编制好集群发展规划。编制完善《焦作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焦作市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为工业平台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四)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力争在创新驱动上有新提升。进一步建立健全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创新平台建设体系、科技金融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技管理基础统计体系等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领域重点实施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科技创新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20%。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0家。新建成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0家。新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并建成研发平台。
   (五)以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力争在企业服务上有新举措。一是完善服务推进机制,强化分类指导。对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狠抓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对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下企业,狠抓资金保障,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对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完善企业减负机制。开展集中整治企业和重点项目周边治安环境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四乱”(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秩序。三是完善金融支持机制。推动我市“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融资租赁等金融创新产品,提高企业再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工业投资集团专业化投融资平台作用,以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筹措5000万元资金,设立焦作市中小企业流资过渡基金,解决企业临时周转资金困难、续贷再贷等问题,今年争取使基金规模年内达到1亿元,力争为我市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超过1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超过15亿元。
   (六)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力争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新成效。建设全市高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和系统节能服务平台,加快化工、有色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抓好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定级工作,2013年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要占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0%。重点抓好“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2013年完成投资8.8亿元,无线城市完成投资6.7亿元,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民生信息化示范工程等;智慧焦作完成投资2.1亿元,建设市民一卡通、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等。
   (七)延伸链条,充分发挥骨干企业招商引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最熟悉行业情况、反应最灵敏的优势。通过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调整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