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是指以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学发展载体和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这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产业集聚区是指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态,是我省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其基本要求是做到产业集聚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实现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四集一转”;建立完善集聚、积累、服务、激励“四个机制”;抓好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开发整理“三个服务平台”,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集群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产城互动格局初步形成,已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工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五个方面。从2011年开始,我省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选择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化工、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先导产业,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共18个产业,制定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专题规划,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现代城镇体系包括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五个层次。当前,我省针对城镇化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形态,研究提出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及在城区发展商务中心区、特色商务区(街)的理念和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思路和抓手。自主创新体系主要是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9年编制实施了《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近年来,我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培育主体、打造平台、建设基地、创新机制、实施专项,在破解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导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