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运行分析经济运行分析

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发布时间:2013-08-05      来源:市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临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6.7亿元,同比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4亿元,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9.6亿元,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2亿元,增长12.6%;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一)工业生产增速同比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98.2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2.8%,居全省第9位。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1156家,较上年年底增加80家。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为70.3%,其中能源、煤盐联合化工和装备工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2.9%、22.6%和21.6%。焦作汉河电缆有限公司、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1.2%、81.4%和72.0%。河南裕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植物温室专用玻璃,努力化解“双反”对光伏企业的冲击,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3.3%。焦作新区和中站区工业增速较高,分别增长23.5%和21.4%。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节能环保进展良好,1—5月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9%。1—6月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25天,达标率达到69.1%,城市集中式地下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4个省控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0%。
    加快科技创新,推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9家、国家省科技项目175项,推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总数达13家,居全省第3位。江河纸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专家评审,有望成为继风神、多氟多、中内配后第四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辅仁怀庆堂年产2亿支冻干粉针剂国际化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申报国家通用名化学药专项,取得重大进展,有望获得近亿元巨额资金支持。
    上半年全市公路铁路客货运平稳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客运量2456万人,完成货运量8990万吨,分别增长7.67%和13.73%;铁路货物运输累计发送货物473.4万吨,到达货物498.7万吨。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小麦单产549.6公斤,增产3.9公斤,居全省第一,实现“十连增”。秋粮田间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全市228.2万亩秋粮出苗整齐,长势良好。面品、怀药等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势头强劲,截至6月底实现销售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2.6%。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7%,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土地流转率不断提高,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7.8万亩,流转总面积达到79.8万亩,流转率达到35%,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全国14个百分点。支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印发实施《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截至目前修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入驻12个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
   (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1—6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19.6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22.6%。全市投资在建项目1192个,完成投资569.6亿元,增长21.1%。其中亿元以上38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3个,完成投资401.4亿元。工业投资完成428.5亿元,增长2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焦作新区、中站区投资增速较高,分别为45.1%和27.2%。资金争取再创新高,截至6月底,获得国家、省各类政策性资金21.6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2.55亿元,超出去年全年4.3亿元,实现了新的突破。
    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截至6月底,45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9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6.4%,超时间进度16.4个百分点;5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1%。强力推进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重点抓了铁路建设、公路建设、能源建设、水利建设、生态建设、信息化建设、新区产业集聚区、教育事业、文化体育事业、开放型经济等“十大建设”。截至6月底,“十大建设”整体进展顺利,其中龙源电厂主厂区施工全面进行,完成投资7.15亿元;焦作电厂迁建项目汽机区、汽机房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完成投资8.6亿元。此外,铁路建设、文化体育事业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四)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两区”顺利推进。1—6月,全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9.0%,各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完成40.7亿元。1—6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490个,占全市在建项目的41.1%。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275个,占全市比重70.9%。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445个,占全市比重38.5%。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获省观摩第四组第2名。
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规划进展良好。全市“两区”规划选址工作全部完成,其中10个县市区“两区”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9个县市区“两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中站、解放、马村已经启动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上半年,全市“两区” 入驻千万元以上项目19个,解放区特色商业区投资3100万元的景文百货焦作店项目、沁阳市特色区投资2.5亿元的玫瑰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已竣工投入运营,马村区特色商业区投资30亿元的中原国际商贸城等项目计划10月份开工建设。
    (五)开放招商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河南省区域经济开放水平监测体系和河南省区域经济开放综合指数计算方案》对全省18个省辖市经济开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我市区域经济开放水平居全省第3位。
    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3亿美元,居全省第4位。全市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635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547.5亿元,增长23.7%。其中,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221亿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23.7%,居全省第3位。浙江、山西、北京、江苏、广东和上海等6省市是我市省外资金主要来源地,截至5月底共向我市注入资金116.6亿元,占全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总额的66%。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2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其中实现出口7.1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实现进口4.1亿美元,居全省第4位。5月7日焦作海关开关运行,综合保税区正在编制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详细规划,内陆无水港已启动规划设计工作。
   (六)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44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4.1%;地方税收32.83亿元,增长9.1%,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5.1%。1—6月份,焦作新区和修武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较快,分别为26.2%和15.0%。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压缩一般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突出保障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01.44亿元,增长19.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0.02亿元,增长12.1%。其中民生支出53.8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7.3%。服务经济发展,认真落实企业减税优惠政策。上半年,财税部门共办理各项税收优惠减免及政策性退税8.9亿元,其中办理固定资产抵扣3.2亿元。
    截至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25亿元,比年初增加47.4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全年贷款新增目标90亿元的52.7%。举行了“十大建设”和重点项目银企合作对接签约仪式,银企双方签约项目789个,签约总额215.9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上半年市工业投资集团为卓立烫印、淼雨饮品、科瑞森等14家企业累计25次提供6.5亿元的中小企业流资过渡基金支持;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公司新增担保业务134户,新增担保金额9.2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担保8亿元,占87%。成功引进澳州联邦银行和台湾第一银行,中证期货焦作营业部正式开业运营。市投资集团与浦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20亿元中期票据和15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协议。
   (七)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7.2亿元,增长12.6%,居全省第15位。1—6月份城镇和乡村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3.3%和9.7%。四大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焦南物流园区的宏达物流园项目已建成,焦东物流园区的焦作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一期工程项目已与焦作海关同步运营,焦西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武钢铁路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项目已落户园区并开工建设。
   (八)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1500.59万人次,门票收入4.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1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9.92%和13.52%。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加快推进,42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8亿元,云台山“双50亿”大型综合旅游服务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起步,我市原创动漫《太极蝌蚪成长记》已在央视播出。
   (九)民生进一步改善。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其中,新增100台公交车购置工作已经完成,78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7.5%。在全省率先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新改扩建幼儿园竣工投用19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竣工27个,职教园区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99亿元,17栋教学楼已交付使用。积极筹备“一赛一节”和省运会,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3亿元,占总投资的55%,体育场和体育馆正在吊装屋面钢结构。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等改革深入推进,减轻群众负担200余万元;“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改革惠及患者18万人次,占住院患者的44%。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6%,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00人,我市成为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单位。开展违规收取配套费专项治理活动,对66家房地产企业的75个出售楼盘进行检查,认定存在违规收费行为32个,现企业上报退还违规收费金额近2000万元,其中900余万元已调查落实到位。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市工业增速环比呈现逐月下降趋势。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和1—6月份分别为16.6%、15.2%、14.7%、14.4%和14.4%。
    二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融资等成本上升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1—5月份,全市企业亏损额达到7.7亿元,企业亏损面7.3%,同比扩大0.4个百分点。
    三是财政收入压力较大。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财政增收困难较大。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和1—6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3.1%、7.7%、9.8%、5.4%和4.1%,上半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18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低12.8个百分点。税收比重65.1%,居全省第17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比重低8.2个百分点。
    四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比全市GDP增速低3.6个百分点。
    三、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突出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示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科技进步、转型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尽快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焦作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密切跟踪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分析、研判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早预警、早应对,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工作,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对部分困难企业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生产不停,资金链不断,市场不丢。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稳步增长。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七个一”工作法,发挥十大建设和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功能,做到储备项目抓谋划,签约项目抓开工,新开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投产项目抓达效。加快重点项目进度,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三个百分之百”。加大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力度,确保所有计划新开工项目11月份以前完成联审联批任务。
    四是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两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招商。加大产业集聚区招商力度,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四城区至少开工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商贸或工业项目。紧紧抓住“营改增”政策机遇,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大“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
    此外,还要持之以恒做好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强化玉米后期管理,确保秋粮再次丰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