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白宏坤)
今年以来,“克强指数”越来越多地被业内当做分析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克强指数”源于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会见美国驻华大使时,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认为这三个指标可以反映真实的经济运行状况,能挤出一般统计中的水分。“克强指数”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对推测经济运行态势具有某种先行指标含义。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大特性:即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完成的特性,及电力不可大规模储存的特性。这要求发电和用电必须时刻保持完全平衡,这两大特征决定了电力生产、消费的实时性,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步性。此外,电力数据是通过发电侧表计与用电侧表计的读数经校合而成,从而客观上保证了电力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及准确性,并决定了电力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及电力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用电量是一个不太容易造假、相对比较准确反映经济动态的指标,它可以准确反映工业生产的活跃度、工厂开工率。
我省经济发展与用电量增长具有强相关性。电力是经济发展重要保障,也是度量经济发展的晴雨表。1949年-2006年美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的相关系数为0.9856,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的相关系数为0.993,我省2000年-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的相关系数高达0.9956,这反映出电力消费与经济总量在数学上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增长趋势上总体一致。
我省生产总值“十五”、“十一五”年均分别增长11.4%、12.8%,2010年-2012年年均增长10.8%,2013年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8.4%;全省用电量“十五”、“十一五”年均分别增长13.5%、11.7%,2010年-2012年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长8.0%(2012年增速仅3.33%),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7%。
虽然我省用电量增速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速变动趋势总体基本一致,但是,用电量数据并不能简单代替GDP,因为用电量数据的波动性强于GDP,在经济增长处于高位的时期,用电量增速一般大于GDP增速;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用电量增速下降的幅度一般会大于GDP增速下降的幅度。用电量增速比经济增速更能敏感地反映经济的变化,这也是“克强指数”选用这一指标的主要原因。
同时,我省用电量与经济增速背离现象开始出现,这一现象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电力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其变化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供求关系、出口状况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而言,当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供求关系等变化较平稳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也较平稳;但在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或转型时期,或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时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往往波动较大,电力消费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往往变得不确定。
我省2000年-2012年电力弹性系数经历了一个波浪型的变化过程,这也反映出我省在此期间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表明了电力消费增速和经济增速并非总是同步。
2013年上半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7%,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5.48%增速降低4.3个百分点,比前年同期8.16%增速降低了7个百分点,近期用电量的大幅波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也表明了我省近期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的态势。
可以看出,我省用电量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用电量增速比经济增速更能敏感地反映经济的变化,采用电力指标的“克强指数”所体现的经济指标更加具有参考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