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临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10.4%;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2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7.0亿元,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1亿元,增长12.6%;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一)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效果初显。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意见》(焦发〔2013〕6号),强力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效果逐渐显现。一是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1—9月份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加快科技创新,推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9家、国家省科技项目175项,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工程实验室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总数达13家,居全省第3位。江河纸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专家评审,有望成为继风神、多氟多、中内配后第四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辅仁怀庆堂年产2亿支冻干粉针剂国际化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申报国家通用名化学药专项,取得重大进展,有望获得近亿元巨额资金支持。二是能源消耗进一步弱化。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继续下降。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降低10.21%,居全省第6位;1—7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7%,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比全省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低0.1173吨标准煤。
(二)工业生产增速同比明显加快。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较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分别实现2626亿元、205.3亿元和3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2.8%和11.4%。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1157家,较上年年底增加81家。1—9月份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为81.1%,其中装备工业、能源工业和煤盐联合化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4.4%、21.8%和19.2%。焦作龙星化工有限公司、焦作汉河电缆有限公司和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85.4%、277.2%和42.7%。焦作新区和山阳区工业增速较高,分别增长21.9%和20.4%。1—9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工业用电量13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
铁路公路运输情况良好。1—8月份,我市境内铁路货物运输累计发送货物626.2万吨,同比增长12.3%;到达货物662.9万吨,同比减少2.1%。截至9月底,全市道路运输生产完成客运量3654万人、旅客周转量19997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6002万吨、货运周转量7464226万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98%、7.88%、13%、11.79%。
(三)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小麦单产549.6公斤,增产3.9公斤,居全省第一,实现“十连增”。三秋生产进展顺利,截止10月9日,全市已秸秆还田192.8万亩,机耕251万亩,其中深耕199万亩,深松35.5万亩,播种小麦58.7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快,截至8月底,我市已建成高产创建示范方74.7万亩,其中今年已建成高标准粮田32.6万亩,占全年任务40万亩的82%。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07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21.9%。1—9月份全市投资在建项目1342个,完成投资926.1亿元,增长19.3%。其中亿元以上46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6个,完成投资683.8亿元。工业投资完成688.3亿元,增长18.7%。焦作新区、解放区投资增速较高,分别为47.6%和25.7%。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前三季度共获得国家、省各类政策性资金25.9亿元,超出去年全年8.5亿元,实现了新的突破。
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前三季度,4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8亿元,占年度计划111.2%,投资进度位居全省第三位。截至8月底, 5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4%。 “十大建设”整体进展顺利,其中全市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7.94亿元,9月27日,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使我市与郑州的距离缩短30公里左右。龙源电厂主厂房正在吊装设备,冷水塔、烟囱正在建设;已完成投资19亿元,年底前预计可完成投资21亿元。城市水系、北山绿化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引黄入焦沁南干渠一期工程基本结束,大沙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4500万元,灵泉湖已经形成水面600亩;全市168家企事业单位累计栽植各类苗木15万株,完成绿化面积2400亩。
(五)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两区”顺利推进。1—9月,全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7.9%,各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完成64.9亿元。1—9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573个,占全市在建项目的42.7%。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330个,占全市比重70.5%。1—8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448个,占全市比重38.7%。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荣获“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获省观摩第四组第2名。截止9月底,25个10亿元项目1个已完成,16个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87.5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6.5%。其中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国药集团中原医药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焦作新区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大江重工(焦作)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等16个项目进展顺利。
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规划进展良好。全市“两区”规划选址工作全部完成,其中10个县市区“两区”通过专家评审,中站、解放、马村等7个“两区”发展规划已经批复。截至9月底,全市“两区” 入驻千万元以上项目21个,完成投资5.96亿元。其中,解放区特色商业区投资3100万元的景文百货焦作店项目、沁阳市特色商业区投资2.5亿元的玫瑰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已竣工投入运营,江苏鸿运集团中原国际商贸城项目(一期)项目近期计划开工建设。
(六)开放招商力度不断加大。1—9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居全省第6位。全市新引进市外境内项目810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779.7亿元,增长19.5%。其中,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323.8亿元,增长24.2%。北京市、江苏省、山西省、浙江省和广东省是我市省外资金主要来源地,5省市占我市实际到位省外资金的52.6%;郑州市是我市省内资金主要来源地,截至8月底共向我市注入资金154.2亿元,占我市实际到位省内资金55.4%。
1—9月份进出口总额16.8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其中实现出口11.3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我市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较大,对俄罗斯、巴西和东盟出口分别增长56.2%、71.7%和10.5%。焦作海关开关运行,综合保税区正在编制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结合焦作北站搬迁,启动内陆无水港规划编制工作。
(七)财政金融平稳运行。1—9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2亿元,居全省第7位,增长6.9%。焦作新区和修武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较快,分别为27.2%和20.2%。财政支出保障有力,1—9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49.0亿元,增长15.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9亿元,增长9.9%。
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6.3亿元,较年初增加14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52.9亿元,比年初增加75.3亿元,完成省政府下达全年贷款新增目标90亿元的83.7%。举行了“十大建设”和重点项目银企合作对接签约仪式,银企双方签约项目789个,签约总额215.9亿元。市五大投融资平台公司积极引入深创投、浙江华耀投资、宁波坤鼎投资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共1亿元资本金入股合作或成立各类基金,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3.2亿元的资金支持,撬动银行贷款近4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市工业投资集团为卓立烫印、淼雨饮品、科瑞森等14家企业累计37次提供7.4亿元的中小企业流资过渡基金支持。成功引进澳州联邦银行和台湾第一银行,中证期货焦作营业部正式开业运营。市投资集团与浦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签订20亿元中期票据和15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协议。
(八)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7.1亿元,增长12.6%,居全省第17位。城镇和乡村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3.0%和11.0%,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36.2亿元,同比增长13.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四大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焦南物流园区的宏达物流园项目已建成,焦东物流园区的焦作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一期工程项目已与焦作海关同步运营,焦西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武钢铁路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项目已落户园区并开工建设。
(九)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1—9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2263.76万人次,同比增长13.5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46亿元,同比增长16.22 %;实现门票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 12.19%。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同比增长2.73%;门票收入7671.51万元,同比增长9.15%。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云台天阶度假酒店项目已经完工试运营,百家岩综合开发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温县太极拳文化旅游园区中华太极国际交流中心演武馆建成。
(十)民生进一步改善。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其中,新增100台公交车购置工作已经完成,78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7.5%。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31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5%;失业人员再就业2338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11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5.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3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98%;城镇登记失业率 4.1%,在4.5%的年控目标内。前三季度,全市已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3485套,开工率达到83%;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612套,占76.2%;主体封顶2379套,占23.8%。成功举办“一赛一节”,积极筹备省运会,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体育场和体育馆钢结构主体吊装已经完成。开展违规收取配套费专项治理活动,开展违规收取配套费专项治理活动,对66家房地产企业的75个出售楼盘进行检查。截止8月底,认定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32家企业中,7家已基本退费到位,17家正在清退,5家承诺近期退费。退还金额累计2865.9万元,统算退费率为55.47%。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主要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0.8和10.6个百分点。受外需不足影响,全市外贸出口下降5.0%,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4.3个百分点。重点商品出口下滑,橡胶制品、毛皮制品和涂料产品出口同比分别下降7.6%、14.4%和4.4%。
二是部分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落后。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马村区、解放区分列全省158个县市区的第124位和第139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修武县、温县、武陟县、博爱县、孟州市、马村区、沁阳市和山阳区分列全省158个县市区的第114位、第119位、第135位、第136位、第145位、第146位、第153位和第15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温县、中站区、孟州市、解放区、沁阳市、马村区、博爱县、山阳区和武陟县分列全省158个县市区的第105位、第131位、第137位、第140位、第140位、第145位、第145位、第149位和第151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温县、武陟县、孟州市、解放区、中站区、山阳区、博爱县、马村区和沁阳市分列全省158个县市区的第101位、第128位、第129位、第132位、第144位、第145位、第146位、第151位和第157位。
三是全市工业增速环比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工业用电量增速震荡回落,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1—6月份、1—7月份、1—8月份和1—9月份焦作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4.1%、3.8%、1.9%、1.4%、3.9%、4.1%、4.1%和5.2%。与此同时,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1—6月份、1—7月份、1—8月份和1—9月份分别为16.6%、15.2%、14.7%、14.4%、14.4%、14.2%、14%和14.1%,呈现逐月下行趋势。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受产品销售价格下滑和劳动力、融资等成本上升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1—8月份,焦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88家,同比增长10%,亏损面7.6%。其中大中小型企业分别亏损8家、27家和52家,同比分别增长60%、17.4%和6.3%。1—9月份焦作万方、风神轮胎、中铝中州分公司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41.5亿元、69.3亿元和35.6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3%、7.6%和6.8 %。
五是财政收入压力较大。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财政增收困难较大。9月份当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亿元,11个县市区中有2个县市区为下降,其中马村区和温县分别同比下降68.2%和16.6%。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1—6月份、1—7月份、 1—8月份和1—8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3.1%、7.7%、9.8%、5.4%、4.1%、4.6%、5.3%和6.9%。1—9月份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18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低10.6个百分点。税收比重66.3%,居全省第17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比重低6.3个百分点。
六是重大项目推进仍需努力。我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仍有6个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较大难度,3个项目无法完成年度目标,需采取得力措施加速推进。
三、四季度主要工作建议
一是确保完成年初制定各项目标任务。年初制定的目标是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压力再大、困难再多都要努力完成。要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年初目标任务,逐项排查、梳理,找准问题、强力推进,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加强分析研判,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研判,找出薄弱环节,研究应对之策。要严格督查考核,要加大重点工作督查力度,年终市委、市政府严格实施奖惩。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十大建设和重点项目的引领带动功能,做到储备项目抓谋划,签约项目抓开工,新开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投产项目抓达效。加快重点项目进度,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三个百分之百”。加大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力度,确保所有计划新开工项目11月份以前完成联审联批任务。要严格落实领导分包、督查督导等机制,全力抓好项目推进,未开工项目要抓紧开工,计划年度完成项目要抓紧竣工,跨年度项目要加快进度,特别是省市重点项目和十大建设项目要按照年初任务不折不扣完成。认真组织十大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孙书记讲项目不落地、帽子就落地,市委、市政府年底要严格兑现奖惩。
三是突出科技支撑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示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科技进步、转型发展。试行“创新券”制度,扎实推进科技贷款贴息制度,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尽快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焦作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是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招商。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及省里举办的一系列境内外重大活动,办好2013年焦作市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活动和2013年焦作市承接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活动。积极推动全市43个5亿元以上在谈大项目,争取早签约、早开工。紧紧抓住“营改增”政策机遇,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大“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
五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密切跟踪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分析、研判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早预警、早应对,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工作,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保障。对部分困难企业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生产不停,资金链不断,市场不丢。
此外,还要及早谋划明年各项工作,持之以恒做好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就业再就业工作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