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在公众的直观感受中,雾霾似乎越来越重,引发公众的极大关注。很多人都在追问:这些霾到底从哪里来? 去年,郑州市环保局公布了几大污染元凶。其中,燃煤造成的污染比例为42%,机动车为28%,扬尘为24%,工业粉尘源为7%。
燃煤烟尘:头号元凶。省会郑州被电厂包围,这是无奈而又尴尬的现实。目前除新郑市没有电厂外,郑州周边的市县都有电厂。这些电厂都是燃煤大户,也是污染物排放的大户,可谓是污染的头号元凶。
2013年,郑州市的燃煤量为3500万吨。与郑州相比,武汉、长沙等城市的燃煤量都少得多,太原、西安等“煤”味十足的地方,也不及郑州。郑州是这些省会城市用煤量的两倍,而整个北京市的燃煤量也只有2000万吨。
仅郑州的电厂燃煤量就有2000万吨。虽然电厂的排放都达标,但用煤基数太大,所以往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依然很多。进入冬季,越是烧煤多,排放的污染物就越多,加上空气流动性差,也更加重了雾霾。
郑州市热力公司有6家热源厂,除两家已经改造成燃气外,其他的仍是烧煤供热,每年烧煤在60万吨左右。郑州市区内的新力电力有限公司、郑东新区热电公司除供应电力外,还承担着郑州市区冬季供暖的重任。前者有5套机组,冬天全部满负荷运行,夏天一般只开一两个;后者有2套机组,夏天开一备一,冬天全部运行。也就是说,冬季取暖季节,污染排放是夏天的2倍以上。
据悉,郑州市空气污染的第一排放大户就是新力电力有限公司。这个电厂平均一天就烧近一万吨煤,虽然上马环保治理设施后达标排放,但平均每天还是有2吨左右的烟尘飘到空中,而电厂同时担负着郑州市区70%的供暖重任。
电厂当初建设时,与郑州市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电厂也被裹进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厂逐步淘汰小的发电机组,上马了5组共10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发电能力提高了,对城市的供暖能力提高了,但对郑州市区的污染也加重了。对这个电厂如何办,至今令政府头疼。由烧煤改烧气,不太可能,郑州市也没那么多的气供发电厂。搬迁也许是未来最无奈的选择。
集中供暖需要烧大量的煤,市区很多锅炉也加剧了郑州的污染。除已拆改400多台外,目前郑州市区还有160多台燃煤锅炉。按照规定,这些燃煤锅炉去年年底就应该拆除或者煤改气。 如果不从根本上降低燃煤所占比例,空气污染治理将大打折扣。
汽车尾气:加重污染。到去年年底,郑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污染中的重要一环,车用汽油品质升级对减排意义重大。从2012年6月开始,北京市就开始实施新京五标准。相比原来的京四标准,京五标准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50毫克/公斤降低为10毫克/公斤,将车用汽油的锰含量指标限值由0.006克/升降低为0.002克/升。这次调整后,北京的油品标准与欧美油品标准基本一致,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二氧化硫、碳氧化物含量也大为降低。
据了解,郑州目前实施的一直是国四标准。车用汽油的标号低,对空气的污染也重。省环保厅提供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省机动车碳氧化物排放量是45.79万吨,而2013年已增长到51.5万吨。这说明,机动车尾气污染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呈加剧趋势。
车多路窄,塞车严重,汽车在路上如蜗牛一样爬行,更是加重了尾气污染。在郑州市区,不论到金水路、农业路,还是中州大道、大学路,到处都是塞车的场面。因为塞车,人为延长了机动车的运行时间,加大了污染排放。
在我国,国I以下的汽油车、国III以下的柴油车,因为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被俗称为“黄标车”。其实,在机动车尾气污染中,最重的就是黄标车。郑州市不仅是机动车保有大户,也是黄标车大户。郑州市黄标车数量有20多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10%左右。但是,一辆黄标车的尾气污染是一辆普通车的8倍,污染严重。只占机动车总量一成的黄标车,其尾气污染排放总量却占机动车污染排放总量的七成。因此,黄标车也成为高污染车辆的简称。
在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中,逐步淘汰黄标车是必然的选择。对黄标车,郑州市从今年1月1日起,市区三环以内实施黄标车限行,以限行促淘汰。同时,加速推进黄标车淘汰。目前,由于黄标车淘汰速度远远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导致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居高不下。
工地扬尘:雪上加霜。 郑州市区目前到底有多少个施工工地,这是个无法准确统计的数字。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是大约有2000多个。现在到郑州市区随便一转,到处都是施工工地,量真是很大。
虽然郑州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扬尘污染加以控制,但由于扬尘污染点多且面广,加之涉及多个部门,工地扬尘污染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霾天频发拷问出路。霾从哪里来,是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霾不是一天形成的,这其中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当然主要是由于人为的排放造成的,但是排放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就PM2.5的产生来看,既有一次排放的污染物,又有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涉及工业生产、燃煤、机动车、扬尘等多方面。还直接与气象条件有关系,当大气不能很好地扩散这些污染物的时候,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或者加重雾霾天气。所以,PM2.5或者雾霾天气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不是单一的。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居住,消耗成倍增加,在一定区域内容易形成污染。
我省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中冶金、建材、化工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比例偏重,资源消耗多,污染排放也重。工业生产中,消耗燃料导致的废气排放量也快速增加。
我省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0%,主要靠煤炭燃烧提供能源,自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也大。这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直接导致雾霾天气的因素中,有两个新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快,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是挥发性有机物在增加,主要指汽油从生产厂家到汽车中,经过多次倒换,大量油气挥发,形成严重的污染。
与此相对应的是,有关部门在监督管理上不到位,排放单位和企业在认识和管理上不到位、环保责任的缺失。
正是这些因素,导致大量的霾产生出来,污染了大气。各地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污染来源的占比有较大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量燃煤、机动车尾气、道路和施工场地扬尘等就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既然是人为因素,也完全可以通过人的行为控制,减少霾的产生,最终减少空气污染,让蓝天白云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