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新区今年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突出项目建设、功能完善、民生改善,着力打造开放新区、实力新区、活力新区、魅力新区、幸福新区,力争成为焦作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的战略引擎。
在项目建设上,计划实施项目198个,总投资680.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0个,总投资202.32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58.84亿元;新开工项目128个,总投资425.98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85.47亿元。实施工业项目73个,总投资268.2亿元,2014年完成投资70.7亿元。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触摸屏柔性导电膜生产基地、六面顶液压机及精密刀具制造项目、星通北斗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在新型工业化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5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达65%。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厦工产业园、瑞庆发动机产业园、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光源电力LED产业园、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和韩国工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鼓励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吸引配套项目落户,促进产业集中、企业集群。
在科技创新上,着力推进焦作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焦作科技总部新城、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焦作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一心两城三园”六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中关村的战略合作,推进示范项目,搭建产业细分方向专业平台,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六大创新平台在孵企业突破100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规范实施创新券制度,以财政资金撬动企业创新投入。
在功能完善上,推进新区总体规划报批;完成排水、供气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完成重要地段、重要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评审,努力做到全覆盖;完善迎宾路等城市主干道路两侧和蒋沟河等河流两侧的景观设计方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实施民主路南延、山阳路南延等8条市管道路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续建、新建的26条区管道路建设工程,抓好16公里的县道、5公里的乡道改建工程;加快建设滨湖变电站、高新热力公司二期等重点配套设施项目及各类配套管网建设。同时,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生态建设。
在商务中心区建设上,加快推进新区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滨水商业街、创意大厦等意向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特色优势,加快怀川物流园、高端电子物流国药集散母港、焦作新区西部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大驾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威佳汽车园区建设,整合区内汽车4S店;启动北李万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加快三维城市综合体、焦作欧凯龙国际家居港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两家以上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在招商引资上,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配套的本地化,绘制主导产业链图谱,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全年分别至少引进21、21、13个配套项目。推进全员招商。4个专业招商团队依据产业链图谱和招商线路图,分别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瞄准行业龙头,筛选重点项目,开展定向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部门负责人要做到亲自谈意向合作项目,具体抓前期手续办理和后续开工建设。
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制订新区农业发展五年规划和《鼓励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农业,努力构建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做强金久福、一佳、凯瑞等一批明星合作社、示范合作社,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0家,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80家。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规范发展新区投资集团,发挥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融资担保服务平台,设立乡镇街道一级财政,研究探索事权、财权、责权相统一,激励调节机制较完善的财政体制,同时健全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创新土地管理。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探索推进核心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社会事业发展上,优化基础教育布局,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成河南理工大学附中续建工程并完善配套设施;启动张庄中学扩建和原博爱三中改造工程;完成全区中小学危房改造;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民政事业、卫生事业、社会保障事业,抓好再就业工作,深化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健全实施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项目、企业制度;结合新区建设、结合创新提升、结合为民服务,开门搞活动、抓教育、促整改,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干部大讲堂”培训质量,开展公务员网络培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找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结合点、突破口,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打造一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抓实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提升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和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四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