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
《意见》指出,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到3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5%,传统产业高终端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全省装备和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万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居、现代物流等产业超5000亿元,服装服饰产业超4000亿元,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超2000亿元,形成20个以上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和75个超百亿元企业。到2020年,制造业高加工度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基本实现,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创新驱动主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建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平衡发展新体系。
《意见》强调,围绕做大服务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突出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着力构筑人力资源、交通物流、专业配套、科技创新、载体体系新优势,推动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产业层次由低端到高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由粗放外延向绿色低碳转变,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坚强支撑。
《意见》指出,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核心是持续实施“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战略举措,关键是突出“两手抓”,重点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主要举措是加快价值链升级、禀赋升级、载体升级。突出“两手抓”,要一手抓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依靠成本优势应对发达国家竞争,依靠产业体系和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应对发展中国家竞争,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工业化进程;要一手抓新业态、新趋势,大力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节能环保等业态复合型产业,抢占先机,迎头跨越。
《意见》强调,提升产业竞争力,要紧紧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目标,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保增长、扩亮点,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积蓄发展后劲;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培育竞争新优势。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的目标,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意见》强调,强化“三个升级”的支撑作用,要通过实施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和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工程,提升在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实现价值链升级;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及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工程,构建要素支撑新优势,实现禀赋升级;要通过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提升“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发展水平,增创产业集聚区平台新优势,实现载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