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运行分析经济运行分析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和近期重点经济工作建议的通报

发布时间:2014-05-27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科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一、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4月份,全省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
    工业: 4月份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1-4月累计增长11.1%,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九成行业保持增长。4月份,全省40个工业行业中有36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90%。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冶金、建材、化学、轻纺、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0.0%。
    固定资产投资:1-4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6516.79亿元,增长21.4%,依然运行在20%以上较高增长平台上。1-4月,全省工业投资3191.07亿元,增长16.5%,其中,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1659.20亿元,增长21.2%,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2.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传统支柱产业投资1201.40亿元,增长8.9%,低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占比37.6%,同比降低2.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870.08亿元,增长36.4%。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4月,全省民间投资5461.35亿元,增长25.6%;占全省投资比重为83.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1-4月,全省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734.99亿元,增长35.9%,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72.7%,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1-4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77.10亿元,增长16.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40.90亿元,增长21.7%,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75.8%,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1-4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605.18万平方米,增长15.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433.95万平方米,增长13.8%,占商品房销售面积89.3%,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销售额743.23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576.72亿元,增长9.9%,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77.6%,同比降低4.5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4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44亿元,增长12.8%,增速比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1-4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4.76亿元,增长12.6%,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77.21亿元,增长12.1%,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餐饮业分别增长8.9%、13.0%、8.4%,分别比一季度回升0.4、0.6、0.9个百分点;住宿业增长1.3%,与一季度持平。五大类商品仍是主要拉动力。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情况看,比重前5名的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纺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合计占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78.8%,分别增长13.8%、2.7%、16.0%、15.2%、9.0%。
    总体上看,在全国及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次前移,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表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科学正确的、政策措施是有力有效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生产总值、工业、投资、消费、财政增速分别比去年全年回落0.3个、0.6个、1.7个、1.3个和2个百分点,投资、消费、财政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近期经济运行虽然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在内外矛盾交织叠加的影响下,经济增速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后期走势仍不容乐观。二是原材料等传统行业生产经营仍很困难。受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有色、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生产经营普遍困难。电解铝行业受今年以来铝价大幅下滑影响,行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使用自备电企业吨铝亏损900元左右,实施直购电企业吨铝亏损1700元左右。钢材价格创20年来新低,省内骨干钢铁企业库存高企、普遍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全省煤炭产量明显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增长。国内外棉花价格持续倒挂,中小纺织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三是资金供应总体偏紧。受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贷款规模紧张等因素影响,资金供应总体偏紧,加之在贷款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优先发放贷款利率较高的项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较快。四是房地产增长出现放缓苗头。受今年以来按揭贷款审批从严、部分开发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放缓、限购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比前两个月回落7.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5.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和企业购置土地面积继续下降。同时,税收增长明显放缓,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回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养殖亏损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近期重点经济工作建议
    做好近期重点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的总体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定信心促改革、科学施策稳增长、齐心协力抓落实,着力破解矛盾点、突出带动点、培育增长点、增强支撑点,努力在大环境中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小气候,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抓好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掀起高潮。尽快与中国民航局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动省局共建实验区。坚持“周协调、月督查”制度,加快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增加机场运力供给,力争开通加密至卢森堡、芝加哥、台北等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加密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班次。加快推进E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建设,争取年内形成商品交易规模1万吨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阿里巴巴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中原IBM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邀请150家左右企业来实验区考察,争取再签约一批手机项目;推动菜鸟智能骨干网、友嘉精密电子产业园等26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落实完善直通车制度。协调实验区跨行政区域管理。二是全力推进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机遇,全力推进“米”字形铁路网建设,加快郑徐客专建设进度;争取郑万铁路6月底基本完成可研,年底前部分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加快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铁路前期工作,争取6月底前完成预可研报告。全面启动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签订互联实施协议。积极稳妥推进黄河滩区扶贫试点工作,尽快将实施方案报国家相关部委审核。加快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和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如期通水。三是积极开展重大战略谋划和重大政策争取。进一步争取国家对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尽快启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衔接,提升河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跟踪落实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等。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二)突出抓好优质项目带动。以“抓前期、促开工、推进度”为重点,强化协调服务和督促指导,在产业转型、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集中实施8000个亿元以上优质重大项目,争取上半年完成投资8000亿元,努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大重点项目协调督导。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上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5月底前完成联审联批,推动各地二季度再集中开工重点项目500个以上,上半年开工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抓住国家加快重大项目审批的机遇,推动已上报国家的出山店水库等16个重大项目尽快获批;对省计划审批、核准的41个重大项目,尽快完成审批、核准程序;推动对已审批核准但尚未开工的禹亳铁路许昌至鹿邑段等17个重大项目抓紧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对去年已安排中央资金、截止今年3月底仍未开工的1000个项目,分部门分行业加大督促检查,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工。加快转发下达今年的中央投资计划,协调落实配套资金,加快前期工作,确保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即可开工建设。三是全力扩大民间投资。加快去年推介的200个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跟踪服务好今年新推介的400个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尽快落实投资主体并开工建设;适时再推介160个左右社会事业项目。四是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部门间信息沟通、规划统筹、联审会商、协调服务、跟踪问效等五项制度,尽快形成牵头部门负责、省直相关部门配合的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相互协调、运行高效的重大事项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三)突出抓好困难行业帮扶解困。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内外合力、分类施策,帮助困难行业度难关,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具体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立足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分行业谋划研究促进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举措;二是立足于即期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实施针对性政策措施,为调整结构争取时间。对于当前困难行业解困,重点实施以下政策:电解铝行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展与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推进降本增效;推动骨干企业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承接铝加工企业转移,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铝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煤电行业,督促省内电力和煤炭企业落实已签订的长期合作协议。以平煤神马集团为试点,推进煤电存量资产兼并重组,推动新增动力煤矿的煤电一体化开发。钢铁行业,支持企业加强产销对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淘汰300万吨落后产能。化工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在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牵头承建大型自备热电联产机组;加快城区化工企业搬迁,促进化工企业园区化、精细化发展。水泥行业,研究制定促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的具体措施,支持天瑞等骨干企业开展行业整合,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和产品结构调整。光伏行业,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拉动光伏产业发展,确保全年新开工光伏发电机组70万千瓦、新投产40万千瓦。纺织行业,积极争取国家棉花进口配额,支持企业提高家纺和服装产品比重,扩大网购市场。
   (四)突出抓好开放招商。围绕现代服务业、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策划包装9000个左右重大招商项目,通过多种方式向外推介,继续扩大引资规模,发挥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的带动作用。一是深入开展对外开放提升年活动。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战略投资者开展招商,办实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终端博览会、省服务业开放合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争取签约重大项目350个左右,合同引进境内外资金达到3600亿元。二是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采取一个产业链、一套班子、一支招商队伍、一个实施方案、一项配套政策、一套考核体系的招商方式,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型项目、成长性好的高品质项目、战略合作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抓好签约项目落地实施。跟踪落实好与央企等战略合作项目,争取30个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推动酷派智能手机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完善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台账,定期通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率、签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省里重点抓好100个重大项目的跟踪推进。四是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拓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加快南阳综合保税区和进口肉类口岸建设,继续做好药品、汽车特定口岸申报工作。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招商引资联审联批和代理、外商投诉机构等开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五)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发展,扩充优质增量、优化提升存量,培育形成一批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稳中向好、行稳致远。一是抓项目、扩亮点。在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加快落实前期手续和建设条件,力争上半年东风汽车年产20万辆乘用车扩能、中国南车和北车郑州基地等25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以去年以来建成的584个重大结构调整项目为重点,协调解决影响正常生产的突出问题,促其达产达效。在服务业领域,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流通等为重点,扶持10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争取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15家。二是抓集群、促集聚。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力延链补链,集聚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发展一批中小微企业配套产业园,尽快在全省培育形成一批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和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环保、验检测、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支持化工、造纸等骨干企业建设背压式发电机组,增强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提升“两区”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城市综合体,力争上半年“两区”新开工80个、建成投用50个亿元以上项目,培育税收超千万元商务楼宇达到20幢。三是抓创新、促提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新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重点在煤气化炉关键装备、高端工程塑料、冷轧带肋钢筋等领域,启动实施重大科技和自主创新专项。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信息消费等领域,新建省级工程实验室50家以上;鼓励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四是抓服务、优环境。全面开展金融、科教、政务“三项服务”专项活动。(1)金融服务,由省政府金融办、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等单位牵头,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进行资金供需对接,加强协调服务,保障资金需要。(2)科教服务,由省科技厅、教育厅、人社厅牵头,指导各地开展产学研对接,建设一批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检验检测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实训基地,强化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和人力资源保障。(3)政务服务,由省监察厅牵头,围绕提质提效进行督促检查,优化发展软环境。建立企业服务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选择一批优势企业,强化市场开拓和产销对接,促进开足马力生产。
   (六)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认真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我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意见,以“三个一批”为重点,推动更多农村转移人口向城镇集中,持续释放需求潜力,强化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完善新型城镇化配套政策。抓紧出台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基本两牵动”,重点推动已经转移出的农民工在城市落户,优先安排面向产业集聚区稳定就业人员的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促进务工人员安居乐业,形成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城中村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改造,推动居民同步成建制转户。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下达30亿元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国开行、农发行授信我省新型城镇化贷款项目,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通过PPP、BOT、特许经营等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争取上半年新开工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300个以上,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尽快开工建设郑州地铁5号线、3号线,加快洛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三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紧落实国开行已承诺的1230亿元建设贷款,推进与农发行合作的“双百亿”城中村改造计划,确保7月底前64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坚持分类施策、分城施策,加快新城区连片综合开发,力争上半年各类新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00亿元以上。推动县域房地产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省内商业银行加大对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贷款支持力度。四是推动新农村规划建设。尽快完成兰考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研究制定《关于编制实施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推动一批有条件的县(市)编制、修订、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密切关注苗情、墒情变化,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指导农民搞好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妥善应对“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确保夏粮丰收。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争取上半年完成450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认真落实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的政策,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落实好与中信银行联合推出的互助基金、种子基金和企业联保三种融资模式的300亿元授信支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无担保融资服务。全面启动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推进郑州沿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
   (八)突出抓好要素保障。围绕破解“人、地、钱”要素瓶颈制约,创新体制机制,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需求。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组织商业银行积极向总行申请调增新增贷款规模,加强银企对接,争取上半年全省新增贷款1900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3600亿元。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推广“全程通”、“速贷通”、“租贷通”等贷款新品种;支持大中型企业发行债券,推动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私募债券、区域集优票据,通过债贷组合、永续债、融资租赁、引进保险资金、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融资。争取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100亿元资金早日到位,在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设立3支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财政性支出进度,确保上半年全省支出进度达到50%以上,项目支出完成60%以上;实施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用好用活9.3亿元金融业发展奖补等各类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我省重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改善金融生态,加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加快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土地报批进度。坚持新增与挖潜挂钩,推动闲置土地清理整顿,凡适合入驻标准厂房的产业项目,一律不再单独供地;依法收回空闲和低效使用的土地,建立落后产能用地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开展人地挂钩、增减挂钩等政策试点,增加建设用地供应量;提高下达市县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比例,实施用地指标分配与土地供应率、生产总值地耗、违法占地相挂钩的机制。三是强化人力资源保障。落实与国家人社部签订的备忘录,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坚持“六路并进”、“三改一抓”,力争上半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50万人次以上,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出台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意见,面向电子信息、航空物流、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九)突出抓好重点改革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35条重点事项加快实施并取得突破。一是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开展权力清单试点,根据国家出台的企业投资核准目录取消8项省级核准事项,向市、县下放12项核准权限。持续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二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改组或组建1-2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工作试点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试点。三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的工作。落实好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稳步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四是加强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组建省级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大型基金公司、金融控股集团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研究民营资本参与现有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或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证券基金机构、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政策措施。五是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居民用水电气阶梯价格,实施差别电价、水价,积极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加快农电体制改革,改革趸售电价体制。
   (十)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加快推进“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尽快落实建设资金、加强督查督办,促进项目尽快见效。落实国家促进和支持就业的税收政策,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做好治安、信访、维稳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