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气缸套、“金箍”制动器畅销全球,“中轴”凸轮轴、“风神”工程胎享誉九州……作为优势产业和科技型支柱产业,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2009年获评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当年数据显示,我市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约占全省汽车工业零部件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5年来,我市倾力打造这张产业名片,逐步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为我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盘点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家底”,着实令人振奋。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0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超亿元的企业25家,超10亿元的企业5家,超80亿元的企业1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已经形成发动机及零部件、车轮与轮胎总成、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车桥零部件和车架零部件五大品系,拥有5000多个规格品种。
2007年,厦工机械入驻焦作,改写了焦作机械工业缺少整机制造的历史。
2013年,总投资25亿元、年产61万台的奇瑞汽车发动机在我市批量下线,填补了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没有发动机的空白。
通过引进龙头产业及相关联的上下游项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企业源源不断“进场”,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持续放大,推动着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5年以来,我市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格局。2013年,我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8亿元,是2009年工业增加值的2.3倍,占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7%,占比增长2个百分点;基地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4亿元,占基地工业增加值比重79%。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风神轮胎产业园、中轴集团汽车零部件和通用机械产业园、孟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博爱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打造。在《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市将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列为焦作市大力发展的高成长性产业之首,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我市考察指导工作,对焦作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定位进行辅导。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委托中国汽协编制《焦作市汽车零部件“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市政府各部门对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共识。
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我市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实施了“高性能全钢载重子午线45~55系列无内胎轮胎”“全钢载重子午线绿色轮胎的研制与开发”等项目,实现了轮胎的高性能、绿色化。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实施了“年产100万只低摩擦节能环保气缸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低碳节能喷涂气缸套研发及产业化”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高效环保气缸套关键技术研究”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实现了气缸套产品的上档升级。河南省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实施了“年产300万件轿车发动机凸轮轴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年产50万件大功率发动机凸轮轴及50万根重型汽车半轴国家资源转型”项目等,促进了轿车发动机凸轮轴产销规模从小到大,实现了产业化。河南中原吉凯恩气缸套有限公司实施了“年产45万只气缸套表面处理技改工程”项目、“年产35万只欧Ⅵ气缸套技术升级”项目,两大产品成为美国康明斯和达夫的主要配套产品。
优势产业如何更上一层楼?我市给出了答案:进一步发挥基地内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发动机及发动机零部件、车轮与轮胎总成、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三大类主导产品,努力开发培育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高科技产品,继续朝着“通用化、模块化、智能化、轻量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围绕工程机械和专用车的发展,提高我市本土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同时将配套辐射到省内外;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锂电池的发展;通过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品牌建设、招商引资等途径,拓展和延伸企业的价值链。争取到2020年,我市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新建2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5家;新建5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2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23家;争创2~4个国家级名牌产品;争创5~8个省级名牌产品;申请10项以上发明专利;2016年以前,将完成投资90多亿元,新增销售收入2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