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队工作安排,为及时了解我市2015年农户种植意向,我所分别对温县、武陟两县29个调查户的种植意向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预计2015年我市农户种植意向呈现油料作物和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较去年实际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粮食作物中的豆类和薯类种植面积陡增,谷物类中除玉米略有增加外,其他品种均呈下降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粮食种植面积略有减少
预计我市2015年29个调查户户均种植粮食作物11.28亩,比上年实际种植面积略减0.47亩。其中:预计2015年粳稻的种植面积4.40亩,较去年减少0.63亩,减幅为12.52%;小麦的种植面积4.58亩,较去年略减0.03亩,降幅为0.65%;玉米的种植面积2.21亩,较去年增加0.13亩,增幅为6.25;豆类0.03亩较去年实际0.01亩,增加0.02亩,增幅150%;薯类0.02亩较去年实际0.01亩增加0.01亩,增幅为100%。
二、蔬菜、瓜果面积呈上升趋势
预计2015年我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0.36亩较去年实际0.2亩增加0.16亩。其中蔬菜面积没有变化,瓜果种植面积增加。
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小幅上升
预计我市2015年户均种植花生面积0.17亩,比上年0.145亩增加 0.025亩。
其中:温县预计201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较去年基本稳定。原因:一是温县是粮食大县,老百姓种植传统就是小麦;二是随着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政府各项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老百姓普遍认为种植小麦比较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原因是农户认为种玉米相对种小麦繁琐,有的外出打工,只种小麦,不种玉米。其他大豆、薯类、瓜果、蔬菜等作物种植稳中有升,这些作物农户种植的随意行很大,一年多一年少很正常,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种植。
武陟县詹店镇、乔庙乡虽然是粳稻的主要产区,一方面当地的地势整体偏低,一般来说秋季正值汛期雨水较多,种植玉米、花生等不喜水秋作物担心被淹;另一方面这两个乡镇地质、土壤碱性较大,秋季种植玉米、花生等秋作物产量低,适宜于种植粳稻,种植水稻还能起到压碱改良土壤的作用。但是2013、2014连年干旱少雨,稻农浇水费时费力,排灌成本增加,导致相当一部分老百姓赌气改茬种植玉米、花生等因素成为两县总体种植面积减少的诱因。
四、建议
1、加快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和机械化装备水平,减少人工费用,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改变稻农靠天种稻的习惯,提高稻农种植粳稻积极性,保证粳稻种植面积。
2、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比如免费举办培训班,农技人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适时进行有效指导,指导农户及时打药进行灭害,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农业优惠政策,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各级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农民稳面积、调结构,要大力引导扶持经济作物的生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的价格监管,大力整顿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秩序,努力降低农资价格,降低农民种植成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