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爱县产业集聚区走笔
顶着凛冽的寒风,记者日前再次来到博爱县产业集聚区采访。极目远望:强力车轮、好友轮胎、海华纺织……一个个被“摆放”在园区框架内。细一了解,这些企业个个萌动着创业的激情,有的在吊装调试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有的在开足马力生产、赶制订单任务……
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深深地被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精彩的建设场面所感染。精彩背后是希望,“双百亿”指日可待。
何谓“双百亿”?今年4月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我市就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时,对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要求:力争在两年时间内,主导产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实事求是地说,‘双百亿’要求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压力面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努力把集聚区打造成为产业集聚‘高地’、投资兴业‘宝地’,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吸引力和集聚力。”谈及集聚区的发展愿景,博爱县委书记葛探宇充满信心。
博爱县产业集聚区位于该县县城东北部,规划面积11.07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5.07平方公里、发展区3平方公里、控制区3平方公里。集聚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聚区,2008年进入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行列。
在该集聚区项目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有一个“博爱县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流程图”,详细介绍外来投资者所需办理的手续。“我们从投资方提供资料、集聚区审查受理、各部门行政许可办理等方面着手,对入驻项目从落地建设到正常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一步工作程序都作了详细的分解说明,符合进驻条件的一般当场完成,特殊情况原则上也在5个工作日完成。”该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树忠说。河南妙字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为原料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时有一项手续卡了壳,必须由省质监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在集聚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下,原来需要5天办理时间被压缩到1天。办完手续后,妙字号公司负责人直夸“集聚区办事效率就是高”。
如此之高的办事效率,如此完备的入驻流程,原因何在?就在于集聚区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团队。集聚区建设之初,博爱县即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六名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博爱县工业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集聚区成立后,该县由县委副书记兼任集聚区党工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分别兼任管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并招录和抽调既懂经济又熟悉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夯实了工业集聚区工作基础。同时,该县还从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抽出业务骨干,在集聚区集中办公,负责办理相关手续;成立集聚区警务室,为入驻企业保驾护航,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这在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已是共识。台资企业河南力亚光源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义雄在博爱县投资建厂10余年的经历,是这一理念很好的佐证。黄义雄从1998年开始就在博爱县投资建厂,到2005年搬迁到集聚区内,再到2008年又扩大生产规模,投资也从最初的3000万元追加到目前的近1亿元。在此期间,黄义雄的朋友们多次劝他撤资,到上海的台湾工业园投资一展身手,但都被他婉拒。他深情地对朋友们说:“在博爱建厂的这些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博爱人的热情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博爱已成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投资省心、安心、放心,欢迎你们也来此投资。”
老黄的心里话是由衷的,而由衷的背后,展示的是博爱产业集聚区优良的软硬环境。
硬环境更硬。该县产业集聚区临近我市市区,能够分享到市区的社会资源,焦博一体化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集聚区处在晋煤外运的咽喉要道,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月山车站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电力充足,区内有3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达15.7千伏安;水资源丰富,总库容量2070万立方米、年调控水量1.7亿立方米的青天河天然泉水已输送到集聚区;配套设施齐全,西气东输支线管道已铺至区内,区内建有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10吨的垃圾处理厂和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体系。
软环境更优。无论多忙,博爱县主要领导都坚持每月主持召开一次产业集聚区工作会议,重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常务副县长每半月主持召开一次重点工作督察会议,分管副县长每周主持召开两次重点工作例会。严格执行项目服务负责制。对入驻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服务小组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新入驻项目所有行政审批手续均由集聚区管委会代办、协办,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牵头服务部门协调解决。实行“双评”问责制。对职能部门服务集聚区项目建设情况开展评议,对集聚区项目建设承担单位开展评议。县优化办组织,由相关企业对相关部门、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每季度进行评议,并排出名次,对一次被评为不满意的给予警告,对两次被评为不满意的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三次被评为不满意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有了这些机制,许多令企业负责人头疼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今年11月的一次有关工作会议上,新景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明武提出从该公司厂区经过的一条高压线将会影响下一步项目施工,主持会议的博爱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秀泉当即要求供电部门限期解决。让王明武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供电部门的人员就进入厂区,着手迁移线路。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博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常平凡告诉记者,目前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已有135家企业入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1个,总投资86亿元,其中今年年初以来新入驻项目8个,总投资21.8亿元。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好友轮胎公司、强力公司、赛尔公司、中汇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力亚公司、德克公司、制动器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妙字号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
作为产业集聚区内的亮点企业,好友轮胎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增加了订单,而且通过与世界最大轮胎销售商美国太平洋公司的战略合作,拿到了近1亿美元的巨额订单。走进好友轮胎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员工正在隆隆的机器轰鸣中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在一条崭新的生产线前,该公司总经理孔德星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是双复合生产线,是一期年产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最后“拼板”,现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近日就可达到设计产能。在生产车间外,一排轮胎硫化机整齐地放在路边,一辆吊车正在往厂房内调运设备。孔德星说,这些设备是为二期年产500万套半钢轿车子午线轮胎项目服务的,公司有望在明年年初生产出第一条半钢轿车子午线轮胎,填补我省无半钢轿车子午线轮胎生产能力的空白。明年年底,该公司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大干40天,确保生产线全面投产”,一条鲜红的标语挂在河南中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凸轮轴生产车间里。“由于汽车行情的持续火暴,公司生产的凸轮轴供不应求,现在的订单都排到了明年。”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海笑着说。张海还告诉记者,海马公司的代表原本是来核查凸轮轴生产的,一看生产情况,急忙打电话叫来该公司的销售人员,现场签了订单。奇瑞公司的销售、质量、财务三部门的主管为了争取到产品,这段时间都住在该公司催货。还有上海通用五菱、华晨公司等,几乎每天都打电话要产品。
一边走一边看,记者真切感受着集聚区的发展魅力。据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统计,今年1~10月,集聚区主导产业的收入已达到7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5亿元。“以目前企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到今年年底,集聚区主导产业的收入预计超过100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也有望在明年突破100亿元大关,郭庚茂省长提出的目标指日可期。”马秀泉对记者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