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省、市工作计划安排,近日,我局对温县所属11个国家定点生猪规模饲养[大3户(设计饲养育肥头数>千头)、中5户(百头<设计饲养育肥头数≤千头)、小3户(30头<设计饲养育肥头数≤百头)]调查户2019年下半年的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核算汇总。总的情况是,规模饲养生猪产量均有所增加,产值、净利润大幅提升,总成本减少。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分析
(一)产量、产值、利润增加
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饲养生猪头均主产品产量分别为138.12公斤、132.37公斤、140.67公斤,较上半年的131.67公斤、121.30公斤、112.33,增加幅度分别为4.9%、9.13%、25.23%;产值分别为2841.9元/头、2351.64元、2943.71元,较上半年的1668.37元、1492.33元、1237.12元,增加幅度分别为70.34%、57.58%、137.95%。净利润分别为1103.70元、653.46元、1123.25元,较上半年的-1928.32元、-2096.17元、-2620.62元,分别增加3032.02元、2749.63元、3743.87元/头,增加幅度分别为157.24%、131.17%、142.86%;成本利润率较上半年相比增幅分别218.43%、165.88%、190.83%。
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产量、产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的一、二月份,正是非洲猪瘟疫情特别时期,大部分猪场死亡率达到85%以上,甚至有两户大规模饲养调查户因猪瘟存栏猪已全部死亡,中规模转为小规模,小规模存栏只有寥寥几头,这期间生猪价格最低跌到4元多每斤,最高没有超过6元每斤;三月中旬之后至五月生猪价格在7-8元/斤之间,六月至七月生猪价格在8-9元/斤之间。五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后,生猪市场紧缺,供不应求,截止十月份,生猪价格一路攀升到18.5-19.5元/斤,饲养户压栏惜售,希望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生猪产量高、价位高,所以产量、产值、利润与上半年相比大幅增加。
(二)总成本减少
今年下半年规模饲养生猪的总成本与上半年相比减少。大、中、小规模生猪的总成本分别为1738.20元、1698.18元、1820.46元,较上半年的3596.69元、3588.50元、3857.74元,分别减少1858.49元、1890.32元、2037.28元,减幅分别51.67%、52.68%、52.81%。其中:
1、生产成本下降
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总成本中的生产成本分别为1734.65元、1694.77元、1817.04元,较上半年的3593.12元、3585.16元、3854.36元,分别减少51.72%、52.73%、52.86%。其中:
(1)生产成本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大幅减少。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分别为1554.65元、1420.57元、1523.01元,较上半年的3444.12元、3338.56元、3557.36元分别减少54.86%、57.45%、57.19%。其中:
物质与服务费用中的直接费用变化较大的有:
仔畜费增加
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分别为502.92元、415.70元、462.22元,较上半年的409.22元、366.78元、331.50元,增幅分别为22.90%、13.34%、39.43%。原因是上半年受非洲猪瘟影响,1-4月份疫情严重时饲养户不再补栏,仔猪滞销;疫情过后,生猪价格上涨,饲养户陆续补栏,仔猪价格也随着涨价。
精饲料费增加
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分别为921.90元、877.71元、936.46元,较上半年的836.57元、784.94元、739.09元,分别增加了10.20%、11.82%、26.7%,精饲料数量较上半年分别增加了9.53%、10.98%、26.76%。原因是生猪市场收购价格越来越高,饲养户待价观望,压栏惜售,有的生猪出栏重量达到150公斤,重量越高,精饲料数量、耗粮数量和费用越高。
燃料动力费减少
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饲养户燃料动力费费较上半年相比分别减少了12.02%、13.03%、13.54%,原因一是政府禁止用煤,二是取暖期未到,耗电量少。
医疗防疫费增加
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较上半年分别增加了11.89%、4.71%、2.55%;死亡损失费分别减少了99.41%、99.42%、99.52%;非瘟疫情已过,但饲养户为了预防病毒加强了疫苗及猪舍消毒。非洲猪瘟疫情使饲养户损失巨大。
技术服务费大规模减少
与上半年相比,大规模减少,中规模增加,但差值不大,取决于饲养户的经验积累,其它饲料加工费、水费等费用变化不大。
物质与服务费用中的间接费用变化较大的有:
保险费增加
目前该县政府出资补贴鼓励饲养户积极入保险(育肥猪到出栏期间:政府28.8元/头猪,养殖户7.2元/头猪),以减少经济损失。
(2)生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上升。今年下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中的人工成本分别为180元、274元、294.03元,较上半年的149元、246.6元、297元,幅度分别为20.81%、11.19%、-1%。
2、土地成本基本持平
生产成本减少是由于物质与服务费用里的死亡损失费大幅减少;人工成本大、中规模增加是因为大、中规模开始陆续补栏,增加存栏量,市场仔猪售价偏高,故能繁母猪补栏较多,采取自繁自育模式,一是可以缓冲资金短缺,二是基本上不会出现与其他猪场病情交叉感染,保证了猪场的稳定生产。但这种模式技术性要求高,周期长,所以人工成本较高。疫情过后,小规模饲养调查户生猪存栏数量太少,没多大变化。
二、市场走势预测
就全国形势而言,生猪产能恢复回暖。国家17项扶持政策效果显现,全国生猪生产整体进入止降回升的转折期。规模猪场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生猪生产恢复面不断扩大。从这些积极因素判断,当前全国生猪产能下滑已基本见底,年底前存栏有望止降回升。但是,生猪生产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力争明年年底生猪存栏基本恢复到常年80%左右水平。
从我市情况来看,市场价格止涨回落。11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止涨回落,毛猪产能逐渐恢复,冷冻肉投放市场的量增加,是导致猪肉价格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不少商户表示,明显感觉到了猪肉价格的下滑。
不过,临近年底,随着市场对猪肉需求量的增加,猪肉价格可能会出现常规的季节性翘尾,但增长幅度不会太大。两节将至,肉价仍将高位运行,生猪存栏量要根本改善尚需时日。政策出台后效果显现,市场主动调节,养殖户、供应商不再持观望态度,纷纷投入到了这样一个供给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在销售渠道,惜售挺价心理减弱。
三、存在问题
一是我国规模化养殖率任重道远,难以一蹴而就。历史上看,由于没有有效疫苗,非洲猪瘟一旦传入,防控难度很大。因此,本次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对我国的防疫能力、疫情管理、疫苗研发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非洲猪瘟时至今日仍然未能完全根除,疫苗研制目前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有效疫苗进入临床,上市应用仍需时日,短期内我国生猪养殖业仍然面临着来自非洲猪瘟的严峻挑战。
二是环保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降低生猪养殖业对南方水网地区的环境压力,但是在南方减少养殖规模的同时,北方地区无法承接或不愿承接生猪养殖产业,加剧了生猪的供给短缺。
在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方纷纷制定了划定禁养区和区内污染养殖户搬迁计划,层层加码扩大化,一刀切。规模化养殖升级导致散户大量退出,猪肉供给下降,但仍未改变我国散户养殖占比很高、规模化养殖率很低的格局。
三是猪场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学过生猪专业养殖知识,有的小规模养殖户甚至养殖培训班也没机会参加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五、几点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增加供给,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密切跟踪替代品牛羊肉价格并加大投放。建议短期内适当放松对生猪养殖业的环保约束,减少不合理的禁养区划定。加快投放储备的冻猪肉。扶持前期退出市场的养殖大户,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
二是落实降低猪肉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税费和交易运输等的成本,增加对养殖户尤其是大规模养殖户的融资支持。
三是从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在种群选育、养殖技术、检验检疫等领域的水平,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推进生猪“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
四是政府会同相关部门专家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切实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