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局对温县所属11个国家定点生猪规模饲养调查户全年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总体情况:今年全年该县规模饲养生猪的产量同比去年,大规模略有增加,中、小规模略有减少;大、中、小规模产值增加,总成本上升,净利润大幅减少。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产量稳定,产值增加,利润减少
今年大、中、小规模饲养生猪头均主产品产量分别为132.08公斤、123.17公斤、122.24公斤,较2018年的123.93公斤、127.25公斤、128.85,增减幅度分别为6.58%、-3.21%、-5.13%;产值分别为1793.99元、1655.79元、1853.54元,较2018年的1489.57元、1524.42元、1534.17元,增加幅度分别为20.44%、8.62%、20.82%;净利润分别为-1274.10元、-1298.36元、-1152.79元,较2018年的-33.87元、-121.89元、-93.04元,分别减少1240.23元、1176.47元、1059.75元,减少幅度分别为3661.74%、965.19%、1139.03%。
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分别为674.82元、667.50元、753.60元,较2018年的596.46元、594.48元、591.37元,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28%、27.43%;净利润分别为-479.26元、-523.41元、-468.69元,较2018年的-13.56元、-47.53元、-35.86元,分别减少465.70元、475.88元、432.83元,减少幅度分别为3433.75%、1001.13%、1206.87%。
今年规模饲养生猪产量与2018年相比差异不大,大规模户生猪出售产量稍高一些。
产值增加是因为非洲猪瘟疫情从2018年11月份开始到今年的三月中旬,生猪平均价格由14.8元/公斤一路涨到10月底的35元/公斤,截止目前,生猪价格时跌时涨都维持在30元/公斤以上,生猪市场收购价格高,产值增加;疫情后,生猪市场紧缺,价格上涨,饲养户压栏惜售,导致生猪价格居高不下。
受非洲猪瘟影响,今年大、中、小规模饲养生猪死亡损失费较201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0632.31%、10492.73%、14276.60%,大部分猪场死亡率达到85%以上,甚至有两户大规模饲养调查户因猪瘟疫情存栏猪全部死亡,中规模转为小规模,小规模存栏只有寥寥几头,今年虽然平均生猪价格比2018年高,但死亡损失惨重,现大多数饲养户育肥猪没长到出栏期,无猪可卖,全年利润较2018年相比巨幅减少。
(二)总成本增加
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总成本分别为3068.09元、2954.15元、3006.33元,较2018年的1523.44元、1646.31元、1627.21元,分别增加1544.65元、1307.84元、1379.12元,分别增加了101.39%、79.44%、84.75%;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分别为1154.08元、1190.91元、1222.29元,较2018年的610.12元、642.01元、627.23元分别增加89.19%、85.50%、94.87%。其中:
生产成本增加。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生产成本分别为3064.52元、2950.80元、3002.94元,较2018年的1519.58元、1642.58元、1623.63元,分别增加101.67%、79.44%、84.95%。
其中变化较大的有:
1、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大、中、小规模生分别为2911.70元、2696.74元、2704.77元,较2018年的1324.20元、1357.64元、1332.30元分别增加了1587.50元、1339.10元、1372.47元,分别增加119.88%、98.63%、103.02%。
(1)仔畜费增加。大、中、小规模分别为435.01元、386.56元、411.63元,较2018年的363.52元、352.93元、344.64元,分别增加了19.67%、9.53%、19.44%。原因是受非洲猪瘟影响,1-4月份时饲养户不敢补栏,一头仔猪不论重量和大小,一百块钱都没人要,仔猪滞销;疫情过后,生猪价格成倍上涨,饲养户陆续补栏,仔猪价格也随着大幅涨价,11月底时,仔猪市场平均价格1150元/10公斤左右。
(2)精饲料费减少。大、中、小规模分别为844.72元、796.61元、787.14元,较2018年的869.01元、913.23元、905.26元,分别减少了2.80%、12.77%、13.05%,精饲料数量大、中、小规模较2018年分别增减了4.58%、-7.51%、-7.50%。主要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豆粕、豆饼等使用量太少,经营不下去的养殖场低价转卖饲料,导致价格偏低,疫情期间平均价格在3100元/吨,虽11月恢复往年正常价格平均3300元/吨,但部分饲养户用的还是囤积低价位时的饲料,连同饲料加工费较2018年相比也减少,玉米价格平稳。
(3)燃料动力费减少。大、中、小规模饲养户燃料动力费较2018年分别减少了8.01%、13.00%、28.88%。主要原因:一是政府环保治理查管不让用煤,冬天饲养户多用电热板给生猪取暖;二是今年初冬温度偏高,用电较少;三是自己加工饲料较少,电费减少。
(4)水费、医疗防疫费增加。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较2018年相比水费分别增加了23.92%、13.81%、39.79%;医疗防疫费分别增加了9.21%、5.49%、21.28%,原因是非瘟疫情虽已过,但各饲养户为了预防病毒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疫苗注射及猪舍清洗消毒。
(5)死亡损失费陡增。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较201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529.99元、1414.42元、1403.39元,增幅分别高达10632.31%、10492.73%、14276.60%。
2、人工成本下降。今年大、中、小规模生猪饲养人工成本分别为152.82元、254.06元、298.17元,较2018年的195.38元、284.94元、291.33元增减幅度分别为-21.78%、-10.84%、2.35%。
生产成本增加是由于死亡损失费大幅增加。人工成本大、中规模减少,是因为疫情后大规模生猪数量减少,减少猪场雇工导致;中规模用工比较复杂,疫情后猪场经营不景气,无育肥猪可卖,饲养户雇用工人养殖,自己出去打工如跑大车运输等贴补家用。
二、预计后期市场走势
中央和地方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养猪场户补栏信心增强,全国生猪生产探底回升。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四百个县定点监测显示,11月,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实现止降回升。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两个月回升。这表明我国生猪产能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而且好于预期。从5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生猪存栏监测数据来看,环比增长了1.9%,能繁母猪存栏增长了6.1%,实现了三个月的环比正增长。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12月11日出台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18项工作,力争明年元旦春节,猪肉市场供给基本稳定,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目前该县生猪饲养种群也在发生着变化,能繁母猪占存栏量较多,育肥猪和仔猪较少。原因是现在生猪价格市场较好,也没有较大疫情出现,饲养户陆续补栏,仔猪平均成交价格1150元/10公斤左右,利润较大,也省时省力,所以仔猪长到一定时候,农调户也不自留直接卖掉。
为了平稳猪肉价格,前段时间国家增加进口猪肉及其他畜禽产品,同时引导屠宰场投放大量的库存冷冻肉投入市场,补给供需,该县整体猪价未出现猛涨态势,预计春节前猪肉价格或许还会有一些小涨幅。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养猪恢复性生产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猪场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学过生猪专业养殖知识,有的小规模养殖户甚至养殖培训班也没机会参加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切实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