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十四届人大
一次会议文件十六
关于焦作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焦作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申 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决议,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两个依靠”,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发展破冰前行,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实现了“守得住、能发展、生活好”的目标。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一是政策集成促进经济回升。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研判调度工作机制,出台实施168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77条接续措施,扎实开展“大干60天、确保全年红”等行动,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4.9、0.9、8.6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升7个、3个、4个、3个位次。二是双线嵌合稳定企业运行。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制度化实施“四保”+包保干部助企措施,率先建立应急状态下“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日监测、日报告和“有诉即办”机制,全市2410个“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正常运行比率保持在95%以上,保住了全市核心生产能力。三是惠企纾困服务实体经济。在全省率先建立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未享追责工作机制,开展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等专项行动,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49.8亿元,289家工业企业获得满负荷生产财政奖补资金4550万元。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开展“亲清面对面”及“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等活动,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013个、解决率达99.85%。四是梯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添翼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全年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2家、规上企业450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皓泽电子创业板IPO提交证监会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30.7万户、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9.9%。
(二)四个拉动持续发力。一是扩投资保增长。实施投资拉动,深入开展稳经济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投放金额居全省第1位,369个“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达到98.6%、90.4%、98%,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67.5%、166%。二是稳消费增活力。实施消费拉动,努力克服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影响,开展鸿运国际汽车节、“城市烟火气·点亮夜经济”等活动20余场次,累计发放各类政府消费补贴3006万元,拉动消费近8.2亿元。云台山岸上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三是促出口稳外贸。实施出口拉动,落实系列稳外贸政策,进出口总值达184.4亿元,其中出口147.1亿元,同比增长28.3%。获批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四是建平台保畅通。实施物流拉动,印发实施“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方案,万邦厚疆(焦作)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南泓仓储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快速推进,全市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2.9%。
(三)创新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2.1%。新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8家,总数达306家、居全省第5位。二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成立市科创委,组建市产业技术科学院,龙佰集团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强耐新材中试基地分别入选省级产业研究院、省中试基地。智慧岛建设全省领先,2家产业创新中心入选省首批产业创新中心名单,数量与郑州并列第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分别达178家、113家,分别居全省第4、第3位。三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实施“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对外发布科技成果3500余项。建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发放科技贷款2亿元。实施“怀川英才计划”,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3466人。
(四)制造业转型提质升级。一是双千亿产业迅速壮大。以新能源新材料为突破口,组建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联盟,绘制《焦作市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图谱》,制定《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动力电池等25个产业链入选省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链、居全省第4位。二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499个重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388个“四化改造”项目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9%、101.6%,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7.6%。11个项目入选省“绿色发展领跑计划项目”、获授信额度41.3亿元,均居全省首位。科瑞森获评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蒙牛乳业、明仁药业等13家企业入选省绿色制造体系名单。三是氢能产业加快布局。成立焦作市氢能产业联盟,举办河南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对接会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装备展示会,建成投运撬装式加氢站2座,联合郑州等市成功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启动河南理工大学未来储能技术学院建设。四是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宏达钢铁、晋控天庆等6家企业获评河南省智能车间,强耐新材成功入选2022年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名单。明仁、金鑫恒拓等企业7个项目入选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居全省第3位。新增5G基站1885个,累计达到5486个,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千兆城市。
(五)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一是精品景区有序创建。推动全域旅游重大项目建设,43个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印象·太极、焦作·国际高塔实景演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新增2家4A级旅游景区、6家3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景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沁阳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山阳区、武陟县拟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云上院子、周窑十八坊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民宿,3个村成功创建首批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数量居全省前列。“焦作民风体验之旅”与“太极拳体验和红色研学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文化遗产传承弘扬。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和太极拳实验室,嘉应观景区展陈提升暨数字化等8个项目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
(六)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启动实施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郑焦产业、文旅、物流、交通4个专项规划,跨大沙河向南发展等93项焦作元素和项目纳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郑焦城际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开通焦作至北京始发高铁,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沿太行焦作段、省道230方庄至寨豁段建设工程(一期)开工建设。二是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三区三线”划定为契机,将北部浅山区1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整体规划,集中新增工业用地谋划20平方公里新工业园区,请“太行进城”、破“工业围城”跨出历史性一步。东海大道全线通车,打通恩达路、文林路等12条断头路。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21个,建成交付棚改实物安置房13579套。新建50处口袋公园,完成人民公园等改造提升。三是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加速县域放权赋能改革,提前完成第一批255项下放权限交接。开发区顺利整合挂牌,“三化三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23名高层次人才全部签约任命到位,招才引智工作获省认可推广。孟州市获评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温县获评省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四是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粮食总产达209万吨,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7家、47家、12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7.5%。建成温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武陟县乔庙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博爱县孝敬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运营机制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4.3%、41.4%。沁阳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71个村庄达到“四美乡村”标准,我市位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明显省辖市第一名。
(七)改革开放纵深突破。一是重点改革加速推进。市本级215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可办,东、西政务服务大厅事项进驻率达100%。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由254个工作日压减到政府投资最长60个、最短30个工作日。“信易贷”平台获评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观摩一等奖。在全省率先设立“有诉即办”专区,累计解决诉求2451件,办结率达100%。二是招商合作力度加大。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支持政策、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十条政策等举措,建成投用焦作市云招商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以企招商”专项招商活动12场,签约项目273个、总投资1535.3亿元。引进省外境内项目463个、居全省第3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93.6亿元、居全省第6位。
(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生态系统加快修复。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全部完工。全面落实河长制,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157个。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2万亩。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10、PM2.5、优良天数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焦作市环保工作作为2021年度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全省唯一。全市6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年度考核目标,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三是节能降碳持续推进。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累计完成节能降碳改造项目74个。静脉产业园东、西部两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前建成点火投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实现突破式发展,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累计超100万千瓦。
(九)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果敢高效打赢十余轮疫情防控歼灭战,加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全省领先;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加强医疗救治力量,发放药品“暖心礼包”,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5万人次。三是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及中小学71所,率先实现职业教育强县(市)全覆盖,焦作一中新建教学楼建成投用,市十一中迁建项目开工奠基。四是诊疗能力明显提升。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8家,新增省级区域医疗中心3个,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急危重症诊治能力建设项目竣工,六县(市)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市二医院示范区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五是养老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启动养老立法工作,颁布《焦作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3个社区获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5个。六是灾后重建提质提速。积极争取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6.9亿元、亚投行资金2亿美元,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完工,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或优于灾前水平。七是社会保障不断提高。全市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248.8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涨”。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6552.1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042.2万元、惠及10.9万人。八是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问题楼盘化解率达到98.7%。开展“三零”创建和“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平安村达标率动态保持在85.5%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5%、27.6%,全市全年无重大案事件发生。
总体来看,2022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形势极具考验、富有成效、拔节起势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我市发展难中固稳、稳中进位、进中求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V”型反转、实现了全年红,但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承受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特别是经济下行和多轮疫情的叠加冲击,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与全省基本持平;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完成年度预期目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8.6、1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9、1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8、1.3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年初计划目标1.9个、7.3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市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前三季度,三产增加值增速仅为1.7%,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制造业质量效益有待提升,传统产业高位嫁接较慢,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4.3%,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压力较大。二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创新动力需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趋弱,房地产、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仍较为低迷。三是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效”改革还需深入推进,金融、人才、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城市经济亟待破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加快研究解决。
二、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两个依靠”,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努力闯出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攻坚之年。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稳定经济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好扩投资、促消费、育主体、强金融“组合拳”,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争先进位。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攻坚计划,加强项目谋划、做实项目前期、推进项目建设、优化项目服务,全力增强发展后劲。精准谋划项目,紧扣政策导向谋划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进入中央和省“大盘子”。实施重大项目谋划“862”工程,聚焦8大领域、6类政策,高质量谋划重大项目2000个以上。其中,重点谋划储备总投资100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300个以上,贷款总需求1000亿元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300个以上,贷款总需求300亿元的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300个以上。加快熟化项目,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项目熟化工作专班机制,加大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的前期手续和要素资源协调、保障服务力度,全面提高项目包装质量和成熟度,切实做到项目等政策、项目等资金。试点推行“前期工作一件事”审批模式,为项目加快落地提供支撑。高效推进项目,实施省市重点项目“三百四千”工程,重点推进总投资108亿元的中站区中福钛锆产业园、总投资103亿元的马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22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领导分包、集中观摩、“六个一”、“红黄绿”亮牌等机制,建设“一张图”可视化监测调度平台,实现项目监管“一网统管”,实行周调度、月亮牌、季观摩、年评价,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确保年度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数量达180个以上。优质服务项目,落实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企业、招商引资、财政税收五项工作机制,坚持“资金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固化市重点项目具体支持政策,加大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争取和金融机构对省市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精准配置土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加快立项、规划、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办理,将省市重点项目纳入营商环境帮办代办范围,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调整影响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激活房地产市场,落实首套房贷款支持政策,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大宗商品消费,谋划出台补贴政策,开展各类促销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消费。做强文旅消费,实施“十个一百”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啤酒节、美食节等,推动“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快猫岔村乡村度假民宿旅游、云台山兵盘高端民宿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非遗老字号特色美食门店,带动住宿、餐饮等消费市场全面回暖。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共享经济、信息消费、时尚消费,抢抓平台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培育一批本地化、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市级电商直播产业园,支持焦作鸿运、云夏传媒、解放融媒等设立结算平台,鼓励社交电商、网络直播、即时零售等多样化经营模式。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深耕主业、做强实业,推进产业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改造,实施年轻企业家培育“青蓝”计划,打造一支“讲政治、懂经营、有激情、正能量”的青年民营企业家队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企业成长雁阵,加快实施企业“添翼计划·2023”,实施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等专项行动,力争龙佰集团营收超300亿元,多氟多集团营收超200亿元,大咖食品营收超100亿元,新增超50亿元企业2家。加强惠企纾困解难,常态长效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点办理”“批处理”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力争新收集问题解决率达到97%以上。
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完善智慧金服、融资担保公司等平台功能,健全金融服务项目建设机制,常态化推进“行长进万企”活动,力争新增贷款200亿元以上。大力推广“信易贷”融资模式,建立“信易贷”白名单长效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支持企业“信易贷”融资工作的季度排名、约谈、通报、督导。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和债券市场发展,继续实施“基金入焦”专项行动,探索“产业资本+地方政府+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力争基金总数达14支以上、总规模超150亿元,直接融资达250亿元以上;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债券,推动市投资集团20亿元基金债券落地。深入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力争皓泽电子、金鑫恒拓上市成功,科瑞森、卓立膜材料、云台山旅游等3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二)坚定不移增强创新动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企业、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环节,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
突出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协同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0家以上。高质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双创”活动,高标准建设焦作智慧岛,探索构建“空间+孵化+基金+服务”双创服务体系,建成科技产业综合体17个,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20家。加快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建设,努力争创更多省级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武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木栾创业港、总投资5.8亿元的中站区省级钛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总投资5.4亿元的中站区省级氟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总投资5.1亿元的博爱县新材料职业学院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增2家省级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
加大创新人才引育。落实“1+18”人才政策,实施“怀川英才计划”,发挥好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人才编制池作用,积极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力争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000人以上。完善“引才绿色通道”“人才综合服务窗口”等措施,健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构建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信贷资金、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协同发力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推动市校深度融合,坚持“共生共荣、双向赋能”新路径,建立市校合作科技成果项目库,努力实现“四个一千”目标。推行“揭榜挂帅”、首席专家负责制等项目组织机制,组织实施5项以上揭榜挂帅科技项目、200项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提升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
(三)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356”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加快构建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立足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一城、一都、一基地”。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坚持以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开展产业链完善提升、重大项目攻坚等七大行动,重点推动总投资52亿元的中站区40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总投资51亿元的中站区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总投资15亿元的博爱县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专用负极材料深加工、总投资5.6亿元的中站区年产2GWh动力型钠离子电池等项目建设,构建锂、钠、氢三大主流电池和钒液流、光伏等新兴电池协调发展的“3+N”体系,力争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打造休闲健康食品之都。依托大咖、蒙牛、明仁、怀山堂等食品企业,实施载体提升、科技创新、主体壮大等八大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108亿元的温县大咖·梦工厂、总投资100亿元的示范区明仁大健康产品产业化集群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温县中华老汤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温县京华食品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示范区蒙牛冰品前处理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积极培育养生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饮料、调味品等高成长性产业链,推动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家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依托中原内配、风神股份、河南御捷等企业,围绕汽车发动机、轮胎和汽缸套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推进总投资6.1亿元的中站区风神轮胎巨型及特种工程子午胎改扩建、总投资6亿元的马村区鸿瑞材料铝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推动汽车零部件向集成、总成方向发展。
改造提质传统产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现代化工、铝工业、轻工等传统产业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孟州市绿色皮革高端制造综合产业园、总投资52亿元的沁阳市晋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28亿元的中站区三木表层材料工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中站区新开源聚合物新材料、总投资10亿元的孟州市巨力索具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武陟县弘亚机械年产10万套综合机械化采煤配套设备等项目建设,确保技改投资增长30%以上。
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总投资50亿元的武陟县集成电路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孟州市皓泽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的武陟县夏能科技BIPV光电新材料、总投资6.5亿元的武陟县纳展光电5G光猫及光芯片封装、总投资10.8亿元的示范区天宝桓祥超硬材料智慧谷等项目建设,支持孟州市、武陟县、修武县打造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和应用电子产业基地。
破冰抢滩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重点示范工程,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创建为抓手,稳步推进车辆示范应用和加氢站建设。加快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孟州市氢燃料电堆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创新研发。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强化数字产业发展,推进总投资22亿元的温县福淼宜信年产1千万套物联网智能设备、总投资10亿元的沁阳市晋控天庆5G+智能工厂、总投资10亿元的解放区数字动漫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的示范区腾云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力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推进数字融合应用,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样板示范工程2个,争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2家以上,新建智能工厂(车间)5个。
(四)坚定不移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文化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深入打造高能级文旅。强化示范创建,开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创建,力争解放区、温县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强文旅品牌,围绕“云台山、太极拳”两大IP,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云台山创建国际级旅游景区、陈家沟创建5A级旅游景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太极拳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武陟县白鹿仓·黄河歌谣文化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5亿元的修武县金岭坡太行艺术小镇、总投资12亿元的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总投资10亿元的解放区百年矿业遗址公园暨黄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总投资8亿元的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总投资7亿元的山阳区陶瓷工业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发展沉浸式文旅,鼓励发展“云旅游”等智慧旅游新模式,推出一批非遗、美食、演艺、冰雪游、微露营等文旅文创融合新业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7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570亿元以上。
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构建市级商业中心、县级商业次中心、社区级商业网点、特色商业街“3+1”的商品市场新格局。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孟州市桑坡记忆特色商业综合体、总投资10亿元的解放区江苏鸿运集团云川印象等重点项目,推进山阳潮街改造并争创省级示范步行(商业)街,加快“一区七有”社区“15分钟步行圈”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商业载体提质扩容。推进传统商贸业线上发展,引导传统百货企业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道路,支持焦作万达广场、丹尼斯、百货大楼等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的社区商业模式,推动社区实体店和网络零售商优势互补,加快提升社区商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网络通道体系,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河南机场集团及沿海港口对接,谋划建设焦作内陆无水港,加快焦东大宗商品绿色物流片区、武陟公铁联运与跨河物流融合片区等物流枢纽片区建设,健全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支持宝武(焦作)现代物流园争创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增强专业物流优势,积极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网络货运、供应链物流,推进总投资22亿元的武陟县焦南冷链物流园、总投资12亿元的沁阳市大型铁路集装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山阳区焦作东部公铁联运冷链物流园、总投资7亿元的温县上岛智慧供应链中心、总投资6亿元的焦煤集团综合物流园、总投资5亿元的马村区鸿运置业智慧仓储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物流产业发展动力,开展物流“雁群”引育等五大行动,积极引进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和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力争新增2家3A级物流企业。
推动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构建以研发设计、专业技术、信息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为主导的中介服务业体系。加快设计产业发展,支持中原工业设计城、地理信息示范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等专业化园区发展,开展“设计+制造”项目示范应用。提升河南理工大科技园等省级中介服务特色园区(楼宇)服务能级,加快总投资10亿元的示范区中安建科融创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解放区5G产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新培育1-2家省级中介服务园区(楼宇)。
(五)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促进粮食稳产增效。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机遇,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启动4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完成5万亩以上建设任务,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2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做强种子产业,鼓励支持平安种业、怀川种业等龙头企业发展,支持温县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项目建设,稳定100万亩小麦种子基地面积。
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产业链延伸行动,聚焦四大怀药、小麦、玉米等八大产业,鼓励怀山堂、天香面业、金玉米等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以上。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博爱县肉牛蔬菜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孟州市万亩韭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积极探索新模式,推动武陟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点推进温县药食同源地标农产品绿色加工产业园、沁阳市驴肉产业化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60家以上。扎实推进“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新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域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4%,5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成323个行政村背街小巷整治任务。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创建,争创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市)、3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50个省级四美乡村。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50家、200家以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措施,聚焦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好动态监测、精准帮扶、产业带动、稳岗就业等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紧密对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科学谋划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郑州都市圈谋发展。深度嵌入郑州都市圈空间和产业生态布局,推动郑焦融合发展,努力在都市圈中定准位、担重任。统筹规划衔接,紧密对接郑州都市圈规划,做好“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持续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各项规划。推动交通互联,推进重大交通“378”工程,推动新焦铁路项目和南阳寨站到郑州站三、四线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项目,加快沿太行、沿黄、焦平、沁伊、长修等高速公路及跨黄河大桥建设,推动省道230方庄至寨豁段(一期)工程建设。强化产业协同,推进武陟、温县、示范区3个郑焦融合特别合作区建设,强化产业承接转移、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示范区福通中德科技园、总投资13亿元的温县哈联科粮机装备产业园、总投资11亿元的武陟县河南创印智能化高端数码打印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完整产业链。推进资源共享,加快政务服务衔接互认,推进更多民生保障事项“一地受理、一次办理”。
强力推进中心城市“起高峰”。优化发展空间格局,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落地为契机,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方案及全市道路系统、排水防涝、污水管网等专项规划,推动城市跨大沙河向南发展,有序规划开发沿太行浅山区,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立健全领导分包城区、定期联席议事、年度绩效考核等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形成全市上下大抓城市经济的工作合力。深入推进产城融合,高质量建设新材料、绿色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总投资122亿元的焦作怀川高科绿色智造产业园、总投资111亿元的解放区两高双创产业园等项目。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研发设计等专业中介服务园区,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里子”工程建设,推进总投资8.7亿元的焦作市城区既有小区集中供暖工程及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总投资8.7亿元的山阳故城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总投资4.5亿元的李河综合整治等项目,改造完成老旧小区项目65个、3113户,新开工安置房880套、建成交付安置房6040套,城市建成区供热、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1.1%、98.3%。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焦作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加快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数字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扎实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做大主导产业,依托县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谋划布局生物医药、氢能、食品深加工等一批专业园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2+1”主导产业体系。深化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县域经济放权赋能改革、开发区体制改革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职权、资源、服务下沉,不断释放县域高质量发展活力。提升承载能力,完善县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互通互联水平,加强县域燃气、供水、供热等管网改造,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不断提高县城对人才、技术等要素吸引力和集聚力。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内外联动、量质并重、全域统筹,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做好开发区改革“后半篇文章”。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将发展重心转到产业发展上。聚焦主导产业推进“运营公司+产业基金”招商,全面提升产业规模、项目投资、企业活力、制度环境。强化“亩均论英雄”,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确定开发区四至边界,有序推进开发区扩区调规,建立亩均投入产出综合评价体系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提升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积极争创省级产业转型示范开发区。完善月度监测、季度通报机制,组织开展2023年开发区观摩活动,引导各县(市、区)强化经济发展主责主业,营造进位争先良好氛围。
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零基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进一步优化市与城区财政管理体制,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落实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提升纳税缴费便利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整合运用效率,打造市投资集团、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新时代交通文化旅游投资集团3家大型投融资公司,做强N家子公司,形成“3+N”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动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同时,统筹抓好教育、水利等民生领域和价格、电力等经济领域改革。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合作,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抓好产业链集群招商、龙头企业链式招商和物流枢纽优势招商,积极探索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模式,确保完成800亿元招商引资目标,力争实际使用境外资金超1亿美元。持续提升跨境贸易,落实外经贸白名单企业机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加快焦作自贸区开放创新联动区申建进度,支持孟州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羊剪绒)。完善德众保税物流中心、鹏海公用型保税仓库等平台功能,加快全域申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开展“四减一优”行动,推进帮办代办工作常态化,持续抓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5件事,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特殊环节,年底前新增100项“全市通办”事项,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95%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全面落实营商环境“1+7”系统改革方案,重点推进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信用焦作建设等工作,以“改革创新年”为主题,打造一批差异化、有特色的创新领跑事项,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
(八)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夏季臭氧与PM2.5污染协同控制攻坚行动和秋冬季污染管控,确保完成PM10、PM2.5、优良天数等省定目标任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确保6个国省控断面和4个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改善、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力争土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动沿黄生态保护,持续抓好小浪底北岸灌区项目、西霞院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建设,加快孟州滩区涝河污染综合整治、沁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修复5500亩黄河滩区湿地。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后续工程和博爱县青天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中线马村调蓄工程前期工作,保障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水质安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加快南太行森林公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工程,培育森林资源面积8.3万亩,新建森林乡村示范村45个、森林特色小镇8个。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印发实施《焦作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县(市)、园区和企业碳达峰试点,持续提高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石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水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新建项目节能审查,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中站区西部商砼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的中站区退役动力电池及材料再生1万吨碳酸锂联产磷酸铁、总投资13亿元的中站区多氟多新材料年处理10万吨废旧多元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总投资6亿元的焦作市静脉产业园西部园区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统筹全市风电、光伏、地热等资源,力争建成孟州国电投10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加快修武县、博爱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中站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范工程;谋划争取博爱县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建成孟州国网时代100MW/200MWh独立储能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行垃圾分类,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九)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全面落实焦作市稳就业保就业若干措施,开展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直播送岗等活动,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万人以上,加快推进总投资103亿元的示范区省级康养技能培训学院及实训基地项目。依托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双创带动就业、精益创业带动就业等专项计划,促进更多劳动力通过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网约车、外卖跑腿等灵活渠道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以上。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优化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改扩建中小学26所,加快推进焦作十一中迁建等项目。全面落实新高考改革制度,实现一本上线和名校录取双提升,推进河南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推动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合并升本。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总投资18亿元的博爱县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总投资10亿元的修武县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习及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2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扎实推进健康焦作。及时调整优化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推动防控措施平稳转段。统筹做好新冠感染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突出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新增ICU床位450张以上,完成85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统筹推动市级“四所医院”、县级“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全覆盖,推动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楼及医学研究中心、市疾控中心能力提升等项目建成投用,市第二人民医院示范区医院、市中医院中医优势专科综合楼主体完工。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两场三馆”建设,完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百姓文化超市”功能,推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村史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举办“舞台艺术送基层”“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200场次。
建立健全社保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扎实开展“六帮六助”专项行动,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等各类救助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推进总投资6.9亿元的示范区四级养老服务综合体、总投资12亿元的解放区龙佰养老服务等项目,加强中心敬老院和普惠养老机构建设,推进32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56个街道、175个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完成4700户适老化改造任务。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产销衔接,确保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价格平稳和质量安全。
(十)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积极完善巩固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坚持“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业风险。深入实施存量金融风险三年出清任务,完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兜牢“三保”底线,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
坚决防范安全生产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滚动排查整治消防、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风险隐患,深化“九小”场所和沿街门店、经营性自建房、燃气等专项整治,严打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快豫西北(焦作)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等项目建设,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实现省定“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建设生活美好家园。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合,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化“三零”单位(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文明乡风进农村,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焦作。
2023年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22年计划 |
2022年实际 |
2023年计划 |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 |
8左右 |
3.3 |
7 |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 |
8.5以上 |
6.6 |
8 |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
10以上 |
12.6 |
11 |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 |
8.5左右 |
1.2 |
8以上 |
5.居民消费价格增速 |
% |
完成省定目标 |
1.9 |
3左右 |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 |
5以上 |
6.0 |
6 |
7.进出口增速 |
% |
平稳增长 |
20.1 |
平稳增长 |
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
与经济增长同步 |
4.9 |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
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 |
2 |
- |
2.3 |
1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6以上 |
6.24 |
6以上 |
11.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5.5 |
- |
5.5左右 |
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64.5 |
- |
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
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
% |
完成省定目标 |
3.35 |
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
注:2022年实际指标为前三季度或1-11月份情况;指标项为“-”表示目标未公布。 |
名 词 解 释
1.“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2.“十大战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3.“两个依靠”: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
4.“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按照“一张单子、上下贯通、联动保障”的原则,在优先支持城市运行保障企业的基础上,分行业(领域)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覆盖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领域总产值(投资额)80%以上的企业(项目),应急状态下保障其稳定生产,确保不停工不停产不停运,稳住经济运行基本面。
5.“添翼计划”:聚焦“356”特色产业集群打造、“2122”企业培育,加快形成大企业集团为引领、规上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中小微企业为基础、上市企业为突破的“1+4”企业发展格局。
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排头兵,是瞄准市场空白、行业痛点进行钻研和深耕业务的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
7.“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特征。
8.“四化”改造:推动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
9.“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0.“三化三制”改革: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去行政化、去社会化方向,采用“管委会+市场主体”模式,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
11.“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2.“四美乡村”:农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
13.“四乱”问题: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问题。
14.“三零”创建:以“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
15.“六防六促”: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涉疫涉灾纠纷、促群众和康。
16.“放管服效”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放管服”是手段,“效”是目的,实质是通过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最终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效能政府。
17.“862”工程:“8”即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农林水利、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社会事业8大领域;“6”即重点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等6类政策,“2”即动态储备重大项目2000个以上。
18.“三百四千”工程:推进300个总投资4000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19.“六个一”:一个项目、一名分包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推进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名工作联系人。
20.“十个一百”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开展百家非遗美食优惠季、百家文博场馆特色游、百家民宿春节体验月、百堂研学旅游实践课、百场文旅活动新春乐、百个文旅市集消费聚、百件焦作礼物文创购、百场非遗项目精品展、百场沉浸文艺演出秀、百场主题直播在线看等文旅促消费活动。
21.头雁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具有较大带动能力和较好成长性的大企业或头部企业。
22.“四个一千”:选派一千名专家、服务一千家企业、开展一千次对接、发布一千项成果。
23.“356”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铝工业、轻工纺织、能源工业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5G6个100亿级产业集群。
24.“一城、一都、一基地”:“一城”即中部新能源材料城,“一都”即休闲健康食品之都,“一基地”即国家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25.“双千兆城市”: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
26.“一区七有”社区:每个社区“15分钟步行圈”内至少有一家便利店、菜市场、水果店、早餐店、美发店、快递站、药店。
27.“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28.“378”工程:加快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新焦高铁、郑州都市圈交通S3线焦作段3条铁路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沿太行、沿黄、沁伊、焦平、长修、焦唐、郑焦7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孟州至偃师、焦平高速、沁伊高速3座黄河大桥建设,力争新开工郑焦高速、焦唐高速2座黄河大桥,在已通行3座桥的基础上,构建8座黄河大桥,突破黄河天然屏障,大幅提升焦作对外通达能力。
29.“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0.“四减一优”: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优流程。
31.“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
32.“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聚焦落实国家战略,采取超常规举措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促进就业增收。到2025年,全省持证人员总量达3000万,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到2035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实现“技能河南”目标。
33.市级“四所医院”:市级要建好1所公立综合医院、1所公立中医院、1所公立妇幼保健院、1所公立儿童医院。
34.县级“三所医院”:各县(市)要建好1所公立综合医院、1所公立中医院、1所公立妇幼保健院。
35.“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以及体育馆、游泳馆和全民健身综合馆。
36.“六帮六助”:帮政策兜底,助保障基本生活;帮看病就医,助减轻家庭负担;帮就业创业,助群众稳定增收;帮家庭教育,助孩子健康成长;帮情绪疏导,助树立脱困信心;帮家风文明,助养成良好习惯。
37.“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38.“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39.“九小”场所:小型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