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综合信息

迎接省九次党代会5年回顾 新型工业化主导转型提升

发布时间:2011-10-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本报记者  龚砚庆  芦 瑞
  2000年以前,我省尚没有收入百亿元的企业;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已有30家。其中,河南煤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4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五年是既短暂而又漫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起着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工业化,经历了五年的快速持续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不断调整、不断转变之中品尝着涅槃般的痛与幸。
  持续提升“河南力量”
  五年来,对河南不断加快的工业化进程来说,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经历的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强力实施“调结构、促转型”、“战危机、保增长”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通过重视和发挥工业主导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对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200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9546.1亿元,对GDP贡献率首次过半,达到51%,居中西部省份首位。
  2009年,工业增加值99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
  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11950.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2009年外,几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我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均在15%以上,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河南力量”持续提升。
  数字充分证明:今日之河南,已成为走在中西部前列的重要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
  事实足以说明:中原工业文明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现实,河南大工业正在挺起中原崛起的脊梁,踏上工业强省的新征程。
  河南是全国工业门类最全的省份之一,39个行业大类中有38个,192个工业种类中有183个,有着发展、做强的优势和条件。
  经过上下努力,2010年,我省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六大优势产业实现利润177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3%。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当年全省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4260个,吸纳就业人数达到357.75万人,实现增加值6370.73亿元;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68.9亿元,同比增长98.5%;非公有制企业利润2577.5亿元,同比增长30.5 %,“河南力量”日益强大。
  新兴工业大省的战略选择
  五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加快,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河南工业协奏曲中最强最亮的音符。
  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可以清楚看到:在完成了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跨越,工业实力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同时,我省工业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进入转型升级、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有清醒认识就有快速行动。
  我省紧抓矛盾与问题的根本与源头,统筹兼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统筹兼顾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产业集聚区发展,向着新型工业化迈出了一大步。
  2000年以前,我省尚没有收入百亿的企业,但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30家。其中,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4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行列。全省国内500强企业由2005年的9家增加到了16家。
  五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政策规划引导,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竞争力:
  2010年,六大优势产业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8%,有力带动了全省工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益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省利用省外资金9276.7亿元,年均增长39.9%,有128家国内500强、68家世界500强企业入豫。
  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33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5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跃居中部六省首位。
  非公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成为拉动我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结构在优化,产业链在拉长,竞争力在提升,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让中原大地活力迸发。
  “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正当其时,时不我待,其核心是将担起带动河南快跑重任的新型工业化。
  当前,我省工业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加速推进和以发展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关键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不二之选。
  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要素载体,二者加速发展时期,主动有为地联动推进,相互影响,将发挥倍增效应。与此同步,“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民为市民,“化”乡村为城镇,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
  新型工业化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动力,不断增强其支撑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中的主导作用,必将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样本之一
  超百亿食品产业的坚强载体 
  □本报记者  芦 瑞  龚砚庆  
  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设的临颍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明晰,关联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明显,成为承载临颍超百亿食品产业的坚强载体。
  该产业集聚区先后吸引了福建亲亲、盼盼、巧巧等30多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抱团进驻,引进了包装印刷、食品机械、仓储物流等10多家亿元以上配套企业,形成了集群发展态势。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每家企业,临颍都明确一个服务部门、组建一套服务班子,全程负责项目的落地与建设,让一批最初不起眼的中小食品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临颍还借助卢展工书记“一张照片”带来的效应,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掀起“闽商扎堆”投资临颍的特有现象。仅2010年,产业集聚区就签约1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5亿元。
  3年来,临颍产业集聚区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环境,为入驻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再上新台阶。③9
  ■样本之二
  抢占市场技术制高点
  □本报记者  芦 瑞  龚砚庆  
  作为国家电力装备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许继集团近几年来下大力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抢占市场及技术制高点。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许继调整原来的“五大产业”,把企业优势资源聚集到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电力系统、轨道交通、新能源发电、工业配用电”四大业务领域,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
  特别是近三年以来,集团依靠技术和品牌优势,在特高压输电、高速铁路、绿色环保新能源等市场接连揽得大单,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均保持了30%以上的速度增长。
  许继集团总裁李富生说:“集团始终坚持高举高打、集优创新的产品领先战略,快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每年销售收入的5%用以建立以产品创新为核心、贴近市场与客户的现代研发管理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许继集团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在公司规划中,智能变电站、电动充电汽车站、微电网成为公司发展重心,并将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
  ■实践感受
  企业家是第一财富
  □本报记者  芦 瑞  龚砚庆
  深山区县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西峡县委书记、县长摆向阳用西峡县的5年工业化之路说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就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而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摆向阳说,西峡历来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努力营造“工业是第一要务、企业家是第一财富”的浓厚氛围。如今,在以孙耀志、朱书成、李书成、程武超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带动下,西峡已经形成了以宛西制药为代表的中药制药,以龙成、西保为代表的钢铁及冶金辅料,以西排、西泵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以张仲景大厨房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汽车水泵和进排气管等还一举打入德国、英国、意大利、韩国和日本市场,奔驰、宝马等国际名车都配上了“西峡制造”。
  ■专家观点 新型工业化
  要站在高起点上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陈 耀
  与老牌工业化国家及传统模式不同,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来看,河南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正朝着“新型”的目标大步迈进。
  河南加快工业化的有利条件非常多。首先是“居中”的区位交通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快速发展,“枢纽”地位不断得到强化。其次是农产品和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且拥有一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需潜力巨大。三是河南自身产业配套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发展基础、投资环境、产业层次均有较大提升。四是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对未来河南的工业化发展产生更强劲的推动力。
  对河南来说,目前的关键是抢抓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工业化进程又好又快向前推进。
  未来中原经济区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这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低碳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中心,不仅要体现在规模上,更要体现在质量上。
  在推进工业化的道路上,河南转型升级方向要明确。目前,河南的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做得好,制造业基础好,新兴产业正在培育。下一步,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一定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要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河南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企业太少,今后要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使企业有动力去投入和创新。同时,要加大自主品牌的创建,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目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周期已到来,河南除了进一步完善硬件、软件配套环境外,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抓好地区之间的产业对接,争取承接产业的成本最低、周期最短、效果最好;要加强与东部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
  最后,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有体制机制创新。《指导意见》里赋予了河南先行先试权,在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中,无论遇到什么体制机制障碍,都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为全国提供农业大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验;要在全省营造激励政策环境,大力培养符合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各类人才,重视引进海内外人才;要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