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发展信息社会发展信息

迎接省九次党代会5年回顾 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2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农民迈进了文明现代的生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河南考察后发出感慨,所到之处看到最多的是农民一张张笑脸,听到最多的话语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城镇化·新生活
  我们正生活在河南城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省八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的30.7%提高到2010年的39.5%,年均提高1.76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近0.5个百分点。
  “21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除了新技术革命外,就是中国城镇化。”诚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对于河南,城镇化的影响殊为巨大——
  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两规衔接、五个层次”的现代城镇体系规划,我省初步形成以郑州为核心、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城镇体系框架。
  城镇龙头作用日益显现。2010年18个省辖市市区生产总值达5590亿元,占全省GDP近30%;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优势逐步显现,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产城融合正在大步前行。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转移,仅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
  城乡统筹发展形成突破。各地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
  在这个“最快”的过程中,河南城镇化还打造出一个个成功的样本。
  比如新乡市,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带动农民增收,城乡收入差距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比如舞钢市,通过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就医、就学、购物、娱乐等生活需求。
  比如鹤壁市,以产业集聚区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2万多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
  “农民迈进了文明现代的生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河南考察后发出感慨,所到之处看到最多的是农民一张张笑脸,听到最多的话语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城镇化·新选择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当下河南最热火朝天的事业。河南城镇化,正探索出一条朝气蓬勃的创新之路。
  这是一条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省情决定选择,发展决定路径。
  立体的省情:河南作为第一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人均资源少,人地矛盾大,“三农”问题突出,城乡结构总体上仍处于不平衡状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迫切的发展:河南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期,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将达到48%,1000万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可带动1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持久、强劲的内生动力。
  多元的现实在昭示,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我们的新型城镇化根本无从谈起。在“三化”协调发展中,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已然凸显。
  这种引领作用,恰恰体现在我省工业生产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的喜人收获中。随着新型城镇化体系逐步构建,将在更大范围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既为工业项目的支撑腾出更多土地资源,加速工业化进程,也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农民更是直接受益者。”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通过产业集聚区与新农村社区建设,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就地上班,就地城镇化,过上了既“安居”又“乐业”的理想生活。
  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去年10月,省政府提出《关于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意见》;今年以来我省更是不断出台新规,创新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的脚步,铿锵有力,越行越急。
  城镇化·新坐标
  新型城镇化,没有完全成熟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条条框框去牵绊束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表示,“新”的发展坐标,将让河南城镇化迸发出无限活力。解码“新坐标”——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规划 在距省辖市中心城区30公里范围内,选择发展基础较好、与中心城市联系紧密的县城、县级市和特定功能区,发展成为城市组团,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城市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实践 郑州新区把中牟县“圈定”在内,规划用10年时间实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高级城市发展形态。目前,郑州新区谋划和实施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已达101项。
  解码“新坐标”——中小城市内涵式发展
  规划 我省县城和县级市数量多、分布广,县域人口占全省70%左右,要通过优化城市结构,集约紧凑建设,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
  实践 鄢陵县突出生态、宜居、旅游功能,做大花木产业,培育特色小城镇,一个现代田园生态组团城市呼之欲出。
  解码“新坐标”——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
  规划 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功能集合构建,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实践 辉县市孟庄镇涧头社区是在原有村址上建起的新农村社区,同样的面积多安置了2/3的住户。节约出的土地集体流转出去后,90%以上的村民在附近工业园区上班。③6
  ■样本之一
  统筹城乡凸显城镇化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方化祎  王映
  作为我省首批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舞钢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截至目前,舞钢市城镇人口达16万余人,城镇化率达50.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那么,舞钢市是如何推进城镇化的?
  舞钢市的做法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公共服务设施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围绕四个集中,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建设体系。在对城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同时,高起点规划4个中心镇和17个社区,采取“村委主导、群众自愿、土地置换、政府奖补、价格透明、产业支撑、统规统建与统规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社区建设。
  在响应省委号召,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舞钢市坚持积极探索以土地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收益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推进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目前,该市土地流转面积1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5%,建成500亩以上的土地流转示范方88个,亩均效应比流转前提高1.8倍以上,4万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如今的舞钢市,每个中心社区都有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和超市等服务设施。
  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舞钢市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先后吸引投资150亿元的纺织服装园、投资8亿元的宏太鞋业等一批大项目落户该市产业集聚区,构筑了工业强市的载体和平台,加快了农民进城进社区的步伐。今年前5个月,舞钢市产业集聚区企业销售额达10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近3万人。
  市委书记感言:
  城镇化的关键是创新
  舞钢市市委书记高永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机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下一步,舞钢市将通过补偿机制、公平机制、保障机制的创新,实现城乡经济互补推进、协调发展。”
  ■样本之二
  农村社区建设让群众说了算
  □本报记者  方化祎  王映
  延津县王楼乡位于黄河故道上。3年以前,这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老百姓走的是土路,吃的是苦水;今天的王楼,不仅发展了大棚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还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40余家企业在这里落户,6个漂亮的新农村社区已悄然成形。
  王楼虽穷,但近些年通过开展“回归工程”、 “亲情招商”等活动,引进了大大小小40多家企业,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如今,全乡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些企业就业。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之前,乡里村庄布局分散,杂乱无序。不少人讲面子、比阔气、争风水、抢地边,无序建房、滥占乱建问题比较严重。
  在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中,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王楼乡定下了一条原则: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强拆强建。唯一的办法就是干部主动,深入宣传,让群众入脑入心。
  这时候,村里来的电影队发挥了“奇效”。差不多每场电影开演之前,都会有乡领导讲话。懂得用农村语言,善于用身边例子,这些话不少农民真听进去了。与此同时,乡里还组织农民到新乡市祥和社区等地参观,当大家看到祥和社区别墅新颖别致,村容整洁,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厨房和臭气熏天的旱厕时,很多人都心动了。
  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乡党委、乡政府在社区规划前,分别召开村级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会,县、乡人大代表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外工作人员新春恳谈会等,积极征求各方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对社区建设的呼声,取得了人们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乡党委书记感言:
  既要服从上级 更要服从实际
  延津县王楼乡党委书记杨海峰:“在王楼,大部分群众还不富裕,新型社区建设的成本除了‘延津县21条奖补’外,每套小楼需要投资10多万元。县乡财政不富裕,无法把公共设施一下建齐,乡里首先保证水电路通的前提下,在规划中坚持尊重民风、民俗,注重文化传承,同时结合城镇化要求,适度超前,留下发展空间,预留了卫生室、超市、文化大院等公共基础设施位置。规划完成后,首先由专家评审,而后层层审核,最后发放规划许可证。一年以来,全乡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绝不允许违规建设。”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