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队工作安排,为及时掌握我市今年粳稻生产情况,我所组织调查人员对我市武陟县粳稻生产区的三个乡镇9户定点农调户种植的49.5亩粳稻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汇总,具体相关数据及分析如下:
一、粳稻产量和产值基本情况
1、武陟县9户农调户粳稻2011年平均亩产为440公斤,比去年的475公斤每亩减产35公斤,减产幅度为7.37%。
2、武陟县9户农调户粳稻2011年平均亩产值合计为1372元,比去年1725元每亩减收353元,每亩产值减少20.46%。其中,副产值今年平均每亩52元,比2010年平均每亩300元减少248元,减少82.67%。主产值今年平均每亩1320元,比去年平均每亩1425元减少105元,减少7.37%。
3、主产品收购价每50公斤150元与去年持平。
二、现金成本和现金收益情况
1、2011年粳稻的现金成本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每亩平均现金成本为478.55元,比去年的527.39元减少48.84元,减幅为9.26%。其中,现金成本中物质与服务费用每亩平均为399.11元,比去年的380.72元增加18.39元,增幅为4.83%,而物质与服务费用中化肥费平均每亩205.11元,比去年173.55元增加31.55元,增幅为18.18%。但是,现金成本中每亩平均雇工费用79.44元,比去年的146.67元减少67.23元,减幅为45.84%。由此来看,因雇工费用大幅下降使得现金成本有所下降。
2、2011年粳稻每亩平均现金收益893.45元,比去年的1197.61元减少304.16元,减幅为25.40%。其原因是每亩平均产量下降和副产值大幅下降使得现金收益下降。
三、原因分析:
(一)产值下降原因是平均亩产量下降和副产值下降。
1、2011年粳稻平均亩产量下降的原因是今年我县从7月下旬到9月上旬天气反常,多阴雨连绵,阳光不足,气温达不到粳稻生长要求,扬花时着雨,使得谷粒普遍不饱满,并且生长期延长。到收割期又阴雨连绵,农户普遍无法及时收割,割倒后停留在地里时间过长,以至稻草发霉变黑。
2、2011年副产品产值下降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经调查今年稻草市场需求不大,并且今年稻草因天气原因造成发霉变黑,其产值与2010年相比大幅度下降,与2009年相近。
(二)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主要是化肥费用增加,其原因是今年化肥价格提高。2010年复合肥每50kg价格为120元,今年复合肥每50kg价格为150元,每50kg价格提高30元,增幅为25%。
(三)平均雇工费用下降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加上收割时天气不好,条件差,很难雇到雇工,而且费用高,因此,调查户为了减少费用,采用自己收割。
四、建议
1、长期稳定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并且加快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提高农业技术和机械化装备水平,减少人工费用,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强化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科技生产水平。各级农业农技部门应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改进农技服务体系。一是抓好技术培训,重点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提高种植户的素质;二是开展农资服务,以统一供种为重点,实施农资连锁经营,及时将质优价廉农资产品供应到田间地头;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技人员与种粮户结对子,帮助解决生产上技术难题,重点是帮助种粮户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与配方施肥。
3、发展粳稻专业协会,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从长远看,发展粮食专业协会,也是保证粮食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将粳稻种植大户、专业技术人员吸收为会员成立粳稻专业协会,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同时依靠协会产业带动力,切实在技术培训、农资连锁、基地建设、订单生产、产品贮运加工、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种粮户提供有效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真正引导他们与市场有效对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