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面对煤炭资源的枯竭,焦作开始“第三次创业”。历经13年发展,焦作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完美蜕变。目前,“焦作山水,太极圣地”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如今,焦作的旅游业基础开发已经完成。在面对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样的机遇时,焦作的城市发展,又有了新的、符合新时代标准的发展要求。
《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显示,2010年与2009年相比,焦作的经济结构竞争力有所下降。2010年焦作工业化进程竞争力综合排位处于第10位,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6位。
第三产业机遇
开始于1999年的焦作旅游产业,近年来一路狂飙。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和国内发达旅游城市以及省内兄弟旅游城市相比,焦作旅游还存在着产业链条短、市场化水平低、发展不平衡、高端客源特别是境外客源少、导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与先进城市的差距较大。
不单单是旅游业,其它第三产业,也急需做出调整。
据了解,叫响国内外的焦作“四大怀药”面临着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等因素的制约,其价值没有完全释放。
近些年来,由于中医、养生逐渐受到重视,焦作地区所产的地黄、山药、菊花、牛膝产销量都在逐年增长。未来焦作要大力发展“四大怀药”的精深加工,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由“卖低端产品”到“卖高端产品”的转变。
焦作市金土地农产品流通市场有限公司是目前焦作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该市场是一个集农副产品批发、仓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产品集散地。地处郑焦晋高速、焦温高速、长济高速出入口2公里处,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定点监测单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发挥了价格生成,信息发布,商品促销,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功能。
焦作在促进农副产品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配建与农副产品相关的专业市场和销售通道,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
焦作是粮食高产地区,除了强力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外,商贸、物流、金融、证券等都将会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新兴产业崛起
在大力提升传统“当家”产业、“吃饭”产业的同时,焦作还认识到发展新兴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近3年来,焦作高成长性产业增速和比重已经超过能源原材料产业,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焦作卓林数码材料有限公司,是2007年10月由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和韩国科林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致力于高新技术材料产品的研制开发。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在热烫印材料和热转印材料领域,已获得8项发明专利,成功完成了填补国内空白项目热烫印碳带和热转印碳带的制备。另外,该公司还是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成本最低的TTR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电子、铁路和家电等各个领域。
2011年公司年产15亿平方米热转印碳带生产线一期已全部建成投产,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
未来5年,规划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的焦作新区将作为城市转型平台,加快发展以工程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工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的项目集聚焦作新区,会成为焦作新兴产业的亮点,其规模效益、带动效益值得期待。
据了解,焦作的风电、新材料、光伏光电、生物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十二五”期间将会进一步扩大,产业层次由低转高。
除此之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焦作光电产业园、焦煤集团年产3000吨多晶硅、焦作瑞塞尔年产3.6万台兆瓦级风电偏航制动器、天创风电年产200套兆瓦级风电整机和500套控制系统等项目,在不远的将来,都将成为焦作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型工业化之路
接下来,焦作会继续实施以旅游业为名片的带动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好中原经济区的转型示范城市。
近几年,焦作利用旅游城市的名片,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焦作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007年,焦作引入了厦工北方基地,带动本地汽车零配件、轮胎、机械等行业的整体提升。
厦工的进入,使焦作结束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但没有整车的历史。厦工投产后,还引来了厦工配套产业园,六家配套企业集中在厦工东边,形成一艘“巨舰”带动六艘“姊妹舰”的百亿产业园,从这里生产的厦工装载机占到中国北方市场的一大半。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持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引发裂变效应。通过政策引导、延伸产业链条、扶持重点企业、建设特色工业园的途径,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沿太行山继续发展壮大焦作的国家铝工业、国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中部煤盐联合化工产业、装备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物产业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基地。
焦作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包含旅游、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在内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