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是要GDP,还是要清新的空气?是固守粗放的增长方式,还是让发展道路更持续?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抉择面前,焦作的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托起美丽焦作。事实上,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为了绿水青山去制约发展,而是不再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增长。为此,转型示范的焦作,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治理北山生态,打造城市水系,强化污染防控,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托起美丽新焦作。
本报记者 孙国利 许伟涛
(一)一针一树一湖水,半城碧水半城山
一枚用不锈钢制作的巨大雕塑“手术针”,呈弯月状,矗立在焦作北部的凤凰山顶。作为市缝山公园的标志性雕塑,惊世创意的“缝山针”,以大胆的艺术想象警示人们:人类过去的无序采石,带给地球“身体”的伤害。
假如您沿着缝山公园前的影视大道一路西行,大约两公里,便可见到一座高高的圆形交通环岛矗立在道路中间,将道路分成南北两个环形岔路口。远远望去,一棵800多年的古槐耸立于环岛之上,宛如一个美丽的盆景。
与此两者遥相呼应的,是位于焦作南部的龙源湖公园。湖面上群鸭高歌、众鹅振翅,几只白鹭在空中盘旋,一群不知名的水鸟在水中觅食……引得晨练的市民,纷纷驻足观望。
(二)生态环境,只能提升,不能牺牲
在怀川这片40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50多万人口,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全省的1.5倍、全国的6.1倍,这就是今天的焦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加快转型发展步伐,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
曾因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入选“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焦作,痛定思痛,以对生态破坏的深刻反思,不断进行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在焦作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探索走出一条养活人口较多、资源消耗较少、环境破坏程度较低的路子,本身就是对科学发展的贡献。而今,站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新起点,焦作再次以其宏大气魄,为生态文明托起美丽焦作,作出最好注解:治理北山,打造城市绿色屏障;推进城市水域景观开发,实现“美丽焦作”半城碧水半城山的战略构想。
(三)胸怀民生者,目光多及民生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
2012年,可谓我市的生态建设年——一个关于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三年大提升行动方案应时而出,一个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实践镜像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现实解读。
为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市加快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北部山区综合治理、城市水系绿化景观建设、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民生活环境,形成北方山水城市的独特景观。
(四)理念决定方向,方向指引行动
任何一种理念的革故鼎新,必然经历艰辛。一旦走过艰辛,漫长就会变得短暂。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指引下,我市实施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快北部山区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北部山前绿色生态屏障,打造南太行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综合生态旅游区。
理念决定方向,方向指引行动。一项以治理取缔非法采矿点和矿产品加工点、整顿持证矿山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两取缔一整顿”行动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已关闭取缔非法矿点248个,取缔非法矿产品收购(储存、加工)点710个,并对82家持证矿山企业进行整顿,关停了20家。
与此同时,我市启动了绿色生态焦作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投入治理资金2.5亿元,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9600余万元。
(五)泛舟清河上,漫步水云间;钟灵毓神秀,水系融自然
在焦作城区,自西向东依次有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及山门河六条河道自北向南呈梳齿状穿越城区,与城区南部呈东西走向的新河、大沙河和蒋沟河,形成“六纵三横”的河流体系,再加上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自西南向东北穿越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
如何让“河湖秀畔,活水润城”的意象完美呈现?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开展了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区水系规划工作,目前已完成《焦作城区防洪规划报告》和《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论证。按照目标要求,我市东起东海大道,西至中南路—焦晋高速公路,北起影视大道—焦辉路,南至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约214平方公里内,最终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映新城,东西湿地保生境,六湖两库塑美景”的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城市水系结构布局。
水是城市的灵魂,水是城市的生命,水是城市的品位,不仅是城建工程、水利工程,更是美化工程、民生工程。
毋庸置疑,城市水系建设,符合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两不牺牲”的要求,符合焦作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要求,对于推动城市转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建设美丽焦作,提升“绿色福利”
我市在中心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到2014年,我市至少新建50个公园、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 位于丰收路大转盘东北角的丰收游园、人民路与丰收路之间的普新游园、缝山公园对面面积15万平方米的阎河公园,是我市今年新开工的3个公园。目前,这3个园区建设都已结束,正在进行后期扫尾工作,本月下旬即可开园迎客。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焦作居民的这一幸福感将更加实在,出行可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尽情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绿色福利。
今年2月,基于支持焦作转型示范的目的,省林业厅与我市签订了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此,我市本着构建良好生态网络的目的,推动林业生态向纵深发展,构建“一区”(南太行山地生态区)、“两带”(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三网”(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生态构架;推进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矿区生态治理、农村土壤修复,打造城市水系生态走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今年,我市在太行山区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完成沿黄生态涵养带造林2.8万亩,完成道路林网造林1.5万亩、水网造林0.1万亩、农田林网造林0.5万亩。
(七)事在人为,人可谋天;污染防控,强化监管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样板路,更像是城市在改革发展中,对既往发展模式的一种自觉矫正、不断创新。然而,“蓝天”每增加一天,就要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座城市的生态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为加强污染防控,实施重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工程,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次级河流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10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1.5万吨,各县市均有污水处理厂;建成了7个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665吨;建成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日处理医疗废物5吨;建成了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辖区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和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自动监测;对全市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安装水在线监控设备159台、大气在线监控设备106台,对放射源使用单位安装GPS定位装置172台、视频监控装置12台,实现了对重点监控单位的远程适时监控,初步建成了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完成今年省环境保护厅下达的55项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其中,45项重金属综合整治任务中24家皮毛企业已全部关闭到位,其他21个涉重金属污染整治任务中完成13家;钢铁、发酵酒精和白酒、化肥等10项行业综合整治任务中已全部完成。
为填补交界环境监管空白,预防跨界污染转移,11月23日,焦作与新乡环保部门签订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强化跨区域协作,在源头防范、携手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强化合作,加强跨区域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原。
(八)源头控制,确保空间;经济转型,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发展,核心内容是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经济体系。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所说:“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在此方面,我市的一些创新之举可圈可点:
为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处理好把关和服务的关系,我市环保部门严格环保审批管理,实行一收一放:做到不该上的项目一律不批,可以上的项目搞好服务,在有效杜绝了新增污染源的同时,大力实施规划环评,优化工业布局,确保有限的环境容量得到高效利用,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排污权交易试点城市,焦作实行市级以上审批的新、改、扩建项目排污权有偿使用,排污权交易额居4个试点城市之首。2010年8月1日至今,我市共有90多个项目缴纳了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总金额4500多万元。
作为河南省总量减排试点市,我市2011年4项污染物削减比例(平均值)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焦作为9%,河南为1.11%)。由于减排工作成绩突出,河南省分配给我市的国家“三河三湖”专项资金高达7000多万元,占河南省海河流域资金总额的29%,居河南省海河流域各省辖市之首。
在城市改革发展的历史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这种矛盾还会更加突出。
对此,市委、市政府应对有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和设备,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能源利用水平。以煤炭深加工和绿色化利用为核心,构建“煤—电—建材”、“煤—电—铝”、“煤—盐化工”等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日前,市发改委又传来利好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名单中,我市成功跻身示范基地行列。这是我市继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在获得国家支持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将为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建设美丽焦作提供强劲的动力。
以孟州、博爱、武陟等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培育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企业,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创建“再制造”示范基地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其中,孟州市飞孟汽车零部件再造示范基地,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九)山河锦绣,见证辉煌;继往开来,抒写新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今年11月22日召开的市委全会明确提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努力建设实力焦作、活力焦作、文化焦作、生态焦作、宜居焦作、务实焦作,全力打造美丽焦作。
今后,焦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努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生态焦作。要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要加强环境治理,加快生态建设,努力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景交融的生态城市。
如今的焦作人,愈发“敬畏自然”,愈发“享受自然”,时刻感受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生活,托起一个饱含“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美丽新焦作。
(十)绿色发展正当其时,造福怀川阔步前行
美丽焦作,任重道远。所谓任重道远,是因为转型示范,就必须绝不牺牲生态和环境,让怀川绿洲的梦想点亮百姓心中的明灯,让生态文明的雨露滋润怀川秀美的大地。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让森林草地生机盎然,让绿色发展助力怀川,让生态文明惠泽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美丽焦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美丽焦作,可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勤劳睿智的焦作人有决心、有信心,更有能力,走好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广阔的科学发展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