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今年以来,新区实施四大培育工程为重点,推进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带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到1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76.3亿元,同比增长18%。
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依托厦工、瑞庆、中轴、科瑞森等骨干企业和厦工二期技改扩建、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等项目,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整套装备生产、零部件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依托卓立、卓林等骨干企业和华晶钻石、晶泰铝基复合材料、宏程先进陶瓷等项目,重点发展薄膜材料、超硬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打造新材料生产中心和特色产业基地;依托平原光电、光源电力等骨干企业和金宇阳触摸屏、嵩阳导电膜、丹维3D扫描仪等项目,重点发展通信、半导体照明、激光、光电显示等电子信息产业,力争明年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5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
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厦工产业园、瑞庆发动机产业园、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光源电力LED产业园、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和韩国工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和新区产业集聚区一期建设,吸引配套项目落户园区,实现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
实施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程。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重启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扩大至全国等政策机遇,加强与河南省资本市场学会的深度合作,积极做好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推动更多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重点支持卓立、科瑞森、中轴、黄河人、伟彤科技、宇建矿业等市定重点企业,并筛选一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做好前期工作,力争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实施“两化”融合培育工程。选择科瑞森、厦工、卓立、明株、平光等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争创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