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发改委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警钟长鸣警钟长鸣

“贪内助”:助夫走上不归路

发布时间:2009-07-02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监察室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贪官的被查,贪官背后的“贪内助”现象引人关注。众多案例表明,在一个中饱私囊、徇私枉法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内当家。她们或对丈夫的腐败行为视而不见,或同流合污,帮助丈夫受贿、索贿、转赃,或订立攻守同盟,为丈夫开脱罪责等。一个个反面教材向我们发出了警示: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一环。
               
    田雅芝:马德的“收钱袋子”
                
    2005年7月2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着该案的审结,记者再次将目光对准与马德共同索贿、受贿的马德之妻田雅芝。因与其夫共同受贿7笔共370余万元,田已于去年11月被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
    记者曾在黑龙江省女子监狱见过正在服刑的田雅芝。田说,她和马德收来的钱是不得已才收下的。因为怕有人到家里来送钱,他们晚上不敢开灯,因为只要看见他们家里有亮光,就有人敲门或打电话。对于收受的钱财,她还狡辩说:“这些钱我一直都想退回去。”
    她俨然将自己打扮成了可敬的“贤内助”,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哈尔滨市南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卢亨是负责“田雅芝案件”的主管副检察长。说起当初到马德家搜查时的情景,他至今还感慨不已。马德家的装修很平常,但打开一排排衣柜,仅没穿过的高档皮鞋就有几百双,两三千元钱的鞋在那里都不算高档。田雅芝的裘皮大衣有8件,金银首饰、高档相机、手表、电脑、古董字画……应有尽有。沙发下、床单下到处都能摸出钱来。他们家有一个大冰柜,仅里面的熊掌就有好几只。办案组十几个人在他家清点赃物用了7天。
    钱在不断转移,绝非“放着没动”
    田雅芝说,那些钱我一直想退回去,我们一分钱都没动。而检察官对案件的调查早已证明他们在不断地转移和支配这些钱。
    田雅芝曾说,绥棱县原县委书记李刚给过她一个30万元的存折,一直到案发这个存折都没动。但是据侦查李刚案的哈尔滨市道外区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介绍,当时李刚是县长,因为绥化干部私下的风言风语已经传了很久,说马德这个人爱钱。为了当上县委书记,李刚对妻子说:“我是个后备干部,咱们也要给马德送钱才行。”于是,李刚的妻子从银行取出30万元,以“马方”的名字存下并送给田雅芝。半年后,李刚如愿被提拔为县委书记。而这笔钱后来也被田雅芝转存到自己名下。之后,她又将这笔钱汇到北京,并在“风声”紧时用假身份证转移了这笔钱。
    马德和田雅芝从来不在绥化当地存钱,因为当地有很多人认识他们。于是,夫妻俩商量把钱存到北京。从1999年开始,田雅芝就让儿子在北京的银行开户,之后不定期汇款,或是由马德赴京开会提个保险箱带现金过去。2002年4月,马德案发,在其儿子的账户里发现人民币、美元、港币共计2000余万元。就在马德案发前不久,田雅芝还给她儿子以“宋伟”的名字办了一张假身份证并开了一个户头,将所有的钱转存到“宋伟”名下。因为银行有规定,每一笔钱转存最高限额为9万元,所以后来当检察官打开账户时,9万元一笔的存单密密麻麻,打印下来,整整用了5个存折才打印完毕。
    是被动收钱,还是疯狂敛财?
    案发前,田雅芝已是黑龙江省林业法院的副院长,但她并不懂法。一个曾给马家行贿的老板说,田雅芝这个人贪欲特别强,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上万美元,不论礼品贵贱,她都是一番推辞后全部笑纳。
    随着马德地位的上升和权力的加大,田雅芝的虚荣心和贪欲也一天天膨胀起来,其敛财的惯用手法就是哭穷。她常常这样暗示别人,“我们家老马没别的爱好,就是好打个麻将”或者“老马最近要出国了,可是没有外汇”等。
    1998年,田雅芝对哈尔滨金事达集团董事长肖海鹏说:“我儿子要结婚,在北京想买房,钱不够,你帮忙筹集点钱。”肖于是凑了60万元钱,按田雅芝写的地址和银行账号将钱汇了过去。
    田雅芝曾对马德手下的一名干部说:“老马要出国,你给换2万美金。”这名干部将2万美金交给田雅芝时,田雅芝只字未提给钱的事。
    海伦市市委一位副书记几次找到马德想提为正职,马一直未置可否。2000年,这位副书记将一张以田雅芝的名字登记的30万元存折交给马德说:“我只有这个能力了。”马德当时就把存折扔了出去。当年年底,这位副书记准备了50万元现金,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去医院看望住院的马德。3个月后,这个副书记如愿以偿被提拔为另一个县的县长。
    办案检察官说,马德和田雅芝敛财可以用疯狂一词来形容。马德受贿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岳父母去世;二是儿子到北京上学;三是有病住院;四是调整干部;五是过年过节。无论是对个体户还是领导干部,马德和田雅芝的索贿、受贿情节都是很典型和直接的。
    王学英:毕玉玺的“搂钱耙子”
    2005年7月22日上午,继北京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毕玉玺接受死缓判决之后,其妻王学英紧步后尘,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应该说,在毕玉玺人生“亮红灯”过程中,其妻王学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谓“毕玉玺在前面发迹,王学英在后面发财”。
    从1991年至1999年,毕玉玺一直干的是副职,因此心中多有不满。王学英的想法也在变化,特别是看到北京那么多小包工头动不动就挥金如土时,她心里也开始有想法了。随着毕玉玺职位的不断攀升,他家里的烟、酒、茶叶也多了。职位变化,家也常搬,但那一次,王学英第一次尝到了搬家的甜头。
    因为毕玉玺的手里握有工程审批大权,一个叫蓝义的承包商经常往毕玉玺家跑。这么多烟、酒、茶叶已经有了年头,扔也不是,送人也不是,王学英想到了蓝义。
    蓝义拉完这些“陈货”、放下一个手提包后便告辞了。王学英打开包,发现里面是用报纸包好的一捆捆崭新的人民币,一共10万元。那点烟、酒、茶叶怎么也值不了这么多钱!王学英知道蓝义的良苦用心,她不声不响地收下了。
    当晚,王学英吹起了“枕边风”:“老毕,你干了一辈子了,也该想想退路了,你这么拼命地干,靠你那点工资能干什么?你现在岁数也不小了,再干几年也该退下来了。退下来后,蓝义他们还会往咱家跑吗?咱们那点烟、酒怎么可能值那么多钱,还不是因为你现在说话算数吗?你手里的工程又不是你自己的,给谁干都一样。蓝义不是外人,他和你比较熟,再说了,又挺会来事,我劝你趁着还能干,就灵活点吧。你如果觉得不妥,我明天就让蓝义过来拿钱。”
    毕玉玺当然明白王学英的话,这个蓝义是挺会来事,他爱赌,但只要和蓝义一起玩,逢赌必赢。这次他出手这么阔绰,毕玉玺动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工程就这样交给了蓝义。
    一年后,毕玉玺又搬家了。王学英的电话又打给了蓝义,一车烟、酒、茶叶换来了20万元。不久,没有任何资质的蓝义又顺利地承包到了800万元的工程。
    王学英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好买卖,她的胃口也渐渐大起来。后来,王学英做买卖的方式也不再遮遮掩掩了。她好几次令人咋舌地公开表示,儿子在国外留学,费用十分高昂,话里话外都暗示那些“蓝义们”要知趣,那些有求于毕玉玺的人自然心领神会。
    当毕玉玺东窗事发后,王学英在背地里也加紧活动。为了销毁证据,王学英联系亲属转移了大量的赃款、赃物,甚至当检察机关讯问王学英时,这位“贪内助”还振振有词:“我一开始也坚决不收,但人家都是朋友,又死皮赖脸地不愿意拿回去。所以就先存放在我这里,等用了后,我们再还给人家。”
    这种牵强的解释听起来多么可笑!王学英没有一次主动给人家退过钱,相反主动伸手要的次数却是有增无减!最终,这位“贪内助”也把自己“要”进了监狱。(摘自《检查日报》)
(完)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5 Jiaozuo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jzsfgw@163.com 电话:0391-3569032 3569855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阳光大厦
豫ICP备11016930号 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01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