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价格成本局的工作安排,我局对温县小麦、玉米调查户的全年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比去年数据显示,2019年该县小麦、玉米产量、产值、净利润增加,总成本基本持平。具体情况如下:
一、2019年小麦基本情况
(一)产量、产值增加。今年10个调查户共种植小麦80.7亩,平均亩产561.50公斤,较去年的462.20公斤增加了99.30公斤,增幅为21.48%;每亩产值1338.07元,较去年的1127.10元增加了210.97元,增幅为18.72%;
(二)总成本略降。2019年每亩小麦总成本为1145.65元,较去年的1198.17元,减少52.52元,下降4.38%。其中:
1、生产成本减少。每亩生产成本为806.65元,较去年的825.67元下降2.30%。其中:
(1)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化较大的有:化肥费159.68元,较去年的151.70元增加5.26%;农药费29.26元,较去年的25.13元增加了16.43%;排灌费34.46元,较去年的27.84元增加了23.78%。
(2)每亩人工成本339.50元,较去年的343.34元下降1.12%;
2、土地成本下降。土地成本339.00元,较去年的372.50元下降8.99%。
(三)净利润增加。2019年每亩小麦净利润为192.42元,较去年的-71.01元增加了263.49元,增幅为370.75%;每50公斤主产品净利润16.70元,较去年的-7.46元增加了24.16元,增幅为323.86%。每亩现金收益770.67元,较去年的512.23元增加了258.44元,增幅为50.45%。
(四)简要分析
2019年小麦量增质优,收益明显高于去年,主要原因是小麦正常播种、生长期间气候适宜、小麦自身颗粒饱满,湿度低。为了小麦更好地生长增产,农户增加了打药和浇灌次数;为了抗倒伏,增加了化肥的用量。为了省时省力,多数农户选择地头出售小麦。产量高、价格平稳,是小麦产值、净利润增加的重要因素。
人工成本虽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与去年相比增降幅度分别为15.38%、-75.22%,主要原因是小麦长势好,单凭自家人工劳作就能应对,雇工用量大幅减少。
土地成本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与去年相比增降幅度分别为21.07%、-15.95%,承包年限和地理位置是决定流转土地租金多少的重要因素,个别农户耕地承包到期后,更换了更好耕地位置,故承包费用增加。国家政策是保护耕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农民潜意识认为耕地没那么紧缺,对自营地估价偏低。
二、2019年玉米基本情况
(一)产量产值增加。今年9个调查户共种植玉米60.7亩,平均亩产量为633.33公斤,较去年的607.24公斤增加26.09公斤,增幅为4.30%。每亩主产品产值为1072.03元,较去年的999.01元增加73.02元,增幅为7.31%。
(二)总成本略升。今年玉米每亩的总成本为1071.90元,较去年的1051.25元增加20.65元,增幅1.96%。其中:
生产成本中的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化较大的有:农药费、排灌费分别为18.9元、35.57元,较去年的14.77元、26.06元分别增加了27.96%、36.49%。
(三)净利润增加。每亩玉米净利润31.24元,较去年的-20.57元,增加51.81元,增幅为251.87%,成本利润率增加了248.47%。
(四)简要分析
今年玉米生长期间气候适宜,后期天气闷热,阳光充足,也没遇到大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总体来看今年玉米长势良好,产量高,玉米每50公斤收购价格84.63元,略高于去年的82.26元,因此产值、利润增加。
为了预防后期有病虫害,打药、排灌次数增加,费用相应增加。其他费用变化不大。
三、目前小麦、玉米价格市场行情
今年小麦、玉米大丰收、市场行情又好。小麦的平均收购价格是2.40元/公斤,玉米的收购价格是1.82元/公斤,由于农户嫌存粮麻烦,均是提早把粮食售出。现在小麦、玉米有价无市。
四、土地补贴减少
国家政策土地补贴去年为124.7元/亩,2019年为99.48元/亩。
五、建议
1、继续建立稳定的农业补贴与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尽最大可能继续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补贴,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
2、稳定农资价格。强化监测及时发布农资价格信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全力保障农资市场价格的平稳,切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确保粮食价格上涨收益真正惠及于农。
3、根据自然条件及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建议建立以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为主的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水平,以提高其区域生产能力,适当缩减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科学的耕作栽培技术。优质农作物的形成与种植面积、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密不可分,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科学的耕作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