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温县、武陟农户种植意向专项调查
根据国家、省、市发改委工作计划和要求,我局按时对温县、武陟两个农调县,共计19个国家定点种植业样本农调户,开展了2021年农户种植意向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调查户户均耕地面积为6.35亩,与上年持平。同比去年,预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对平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小幅上升。
一、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与去年实际相比,预计粮食作物中的小麦、玉米、粳稻户均播种面积相对平稳,油料作物中的花生户均播种面积上升。
(一)预计小麦户均播种面积为6.09亩,较上年实际持平。小麦作为最重要的传统种植作物,在农户种植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即使相对其它作物收益较低,因种植管理强度不大,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工,多数农民选择还是种植小麦。再加上国家历年来出台的小麦市场最低收购价格和政府各项补贴政策,这些均是小麦播种面积多年来保持基本稳定的基本因素。
(二)预计玉米户均种植面积分别为3.09亩;较上年实际3.14亩下降了1.67%。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农户种植玉米已成习惯,而且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种植玉米越来越省时省力,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因此农民种植玉米面积以稳为主。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20-2021年度,玉米的新增供给量2.68亿吨,总消费量2.93亿吨,玉米供给的缺口将达到2500万吨。而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玉米市场总体供应偏紧,需求量增加的基础上,国内主产区贸易主体库存增多,挺价看涨惜售氛围较强,收购主体抢粮激烈,导致产区玉米价格不断走高很难回落,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将是生猪产能增长的快速时期,对饲料玉米的需求还会不断上升。近期玉米市场平均收购价1.22元/斤,已超出往年0.90元/斤的玉米最高收购价0.30元/斤,涨幅高达35.56%,农户种植积极性会更高。另外,温县作为小麦、玉米种子基地,种子外调其它地区或被签约种子公司回收,出售价格相对高于一般品种。
(三)预计粳稻户均播种面积为6.63亩,较上年实际面积持平。武陟县詹店镇、乔庙乡是粳稻的主要产区,一方面当地的地势整体偏低,一般来说秋季正值汛期雨水较多,种植玉米、花生等不喜水秋作物担心被淹;另一方面这两个乡镇地质、土壤碱性较大,秋季种植玉米、花生等秋作物产量低,更适宜于种植粳稻,还能起到压碱改良土壤的作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玉米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稻农种稻的积极性。据了解,由于专业插秧人少,所供苗小、机插稀疏,土地利用率和性价比低,尽管插秧季节时间紧、作业量大,劳动强度高,雇工工价逐年上涨,稻农还是以雇工插秧为主。
今年的3大主粮中,玉米的行情上涨应该是最猛的,从年初至今一直处于持续上涨之中,叠加中央、地方的储备粮轮换需求也在加大,带动了水稻行情的持续上涨。有资料显示,今年的上涨是恢复性上涨,并不会野蛮大涨,一切是在恢复农民收益的基础上提价,也是为了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促进明年种植面积的增加,以使粮食稳产稳收。
(四)预计花生户均种植面积为0.63亩,较上年的0.58亩,增加了0.05亩,同比上升9.10%。主要原因是由于近两年花生出口量较大,今年平均收购价格已由去年的3.1元/斤升至3.5元/斤,价格上涨幅度达12.9%,种植利润增加。且花生的耕种收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简便、效率高,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人工成本,可谓省时、省力又省钱。
二、农户种植结构变化情况
2021年温县、武陟两县粮食作物占户均总面积的94.92%,比上年减少0.4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玉米、粳稻分别占户均总面积的48.93、24.83、21.16%;油料作物中的花生占户均总面积5.08%,比上年增加0.42个百分点。
三、问题和建议
从调查汇总分析数据来看,2021年两个县样本农户种植意向仍是以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粳稻为主,同比去年没有明显变化。主要是由于农村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无法正确分析各种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价格走势,农户对来年种植品种的选定,绝大部分是取决于当年的市场行情,具有盲目性,因而农户继续传统农业的耕作,种植结构调整变动不大。有鉴于此,建议如下:
(一)现阶段还需继续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科学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充分激发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确保农民种植收益稳定增加。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稳定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障口粮安全的同时,鼓励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合当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二)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扩大土地流转面积,鼓励土地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合理使用黄河水灌溉,这样既保护地下水,又节约浇地成本。同时积极探索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新技术、新手段,并科学推广,切实提高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加强农业信息宣传引导。重点是加强农业供需宏观面分析研判,加强生产形势和市场信息发布,及时向农民公布有关农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大农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民主动科学地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经济作物等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应加强对农民的智力与财力支持,依靠农业科技和政府惠农资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指导,鼓励农户掌握最新农业技术,开展和创新多种形式的生产模式,使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与农业结构演进相匹配。
(完)